一周一本書-22-《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歡的產品》-Marty Cagan

我們能不能好好做一個產品狗?

做一個產品到底應該不應該有方法論?

我覺得得看你是否已經參與過或者已經完成一個產品從生到死的過程。

這本書是作者2006年左右的一些博客文章翻譯而來,我12年買來,那時候我只是一個程序員,為什么要買這本書已經忘記,但是扉頁的標記現實,我只看了目錄,就沒有再翻下去。

而這次我卻是一口去讀完的。為什么呢?

一:產品是生產流程,就應該有一個規范的生產步驟

恰逢我們正在做工廠內部的MES系統重構工作,書中也提到,創建一個新的產品和維護更新一個老的產品一樣重要,都是一個產品過程。

但是在做之前,要考慮哪些事情呢?我們其實忘記了最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做。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填寫了下面這張表:

MES系統的重建-項目評估

是的,我們這次沒有一上來就鋪上去做需求搞原型去立項,我們按照書中的"項目評估"建議,對這件事情的各個方面,問了自己一些問題。

如果你恰好是軟件行業的從業者,你可以看看《軟件方法》這本書,兩本書驚人的提出了相似的建議:在開始做之前,先想想這件產品值不值得干


二:產品是靠人開完成的,有人就有職責

書中對產品總監,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交互設計師,體驗設計師,原型設計等崗位做了明確的說明。

一個團隊必須有哪些角色?各個角色之間如何協調工作?

對于小的產品團隊或者創業團隊,在產品初期哪些角色必須要有?為什么必須要有?書中給了清晰的答案。

三:產品是在有了人和流程之后,順水推舟的事情

網絡有一個經典的段子,只有一句話:“我有一個絕妙的點子,拿到風投太容易了!——現在我就缺一個程序員幫我是實現了。”

書分為是三部分:

人員

流程

產品

你會發現,產品是放到最后來講的,為什么?我們每天都會在腦海里冒出無數個點子,可是這些點子在興奮了一個晚上之后,我們再也沒有管過它了。是什么讓我們沒有去嘗試去是實現它呢?甚至連去評估能不能做的步驟都沒有?

我想就是出于兩個原因:

1,我們腦子里沒有做產品的流程,我們不知道從搞一個點子到一個產品到底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步驟,哪怕評估的步驟和評估之后的試錯步驟。就像要我們去投資,怎么投,投多久,投多少我們一無所知,對于成本的考慮,我們自然是不愿意去做這樣的傻事。于是這個點子就只是一個點子了。

2,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是產品經理?我們還是項目經理?我們真的只要找一個程序員就能讓他實現我們腦海中的那個所謂的絕妙的點子么?人和工作職責的問題我們搞不清楚,即使你想一個人單打獨斗來完成一個產品,你確定你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工作好做么?

我在去年年底一個人嘗試做一個[家鄉特產]的產品。產品生產,質量管控,內外包裝,外觀設計,文案,營銷推廣,網的店上架··· ···

我一個人包攬了這個小產品所有的環節。我有項目管理經驗,我也有產品管理經驗,可是我忘記了在最開始去評估這個產品··· ···

結語:節約自己和組織的成本,產品才能成功

我們在產品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浪費,這種浪費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做之前先詳細的評估,然后不厭其煩地進行高保真原型測試。這兩個起步過程可以讓很多所謂的高大上的項目直接死掉。你會覺得這樣我們還搞個屁,不是啥都沒法搞了?是的,如果按照《啟示錄》中的方法,你會發現自己想出來的,團隊想出來的很多點子都是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東西,這確實是一件很打擊人的事情。但是,相比,你們團隊辛辛苦苦花了幾個月大半年的時間,躊躇滿志的拿出自己孕育的新生兒準備在市場上一鳴驚人的時候,沒有比市場的“意外”冷淡更打擊人的了——打擊人算個屁,你們投入的那么多時間和錢怎么辦?!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被煽動進行創新,進行創業;可是,你準備好了么?你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么?


就醬。


手繪的思維導圖 @彭小六

別人的閱讀筆記

別人家的腦圖

讀后感,關于如何組建一支團隊

騰訊產品經理:寫給產品經理和設計師的用戶體驗知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