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可以從他說話的方式體現出來。
不過很多看起來成熟的人,坦言自己其實在說話這方面并不成熟,有時候話一出口就發現自己的幼稚。不會說話的現象其實并不少見,具體表現在語言匱乏、缺乏邏輯性、不考慮場合和他人感受。
不過,今天在這里想聊的是關于我們說話很重要的一點,很多人不能忍受自己的聲音,對自己的說話方式感到羞愧。因為這個原因,于是很多人盡量避免和別人交談。
可我們都知道,如果不能交流,不能和他人正常交流,你將永遠無法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不跟外界溝通,很有可能就會錯失機會。
我記得以前一部電影《國王的演講》,影片中的國王最開始有很嚴重的口吃,他沒辦法站在眾人面前講話。隨著國家逐漸地被卷入可怕的戰爭,國家和民眾都急切需要一個英明的領導者。
之后,他經過長期刻苦的練習,最后站在臺上發表了著名的圣誕講話,鼓舞了當時在二戰中奮勇拼殺的英國軍民,成為歷史佳話。
所以有一件事情我們應該要清楚:
也許你聽過許多人的演講,他們的表達流利自如,仿佛天生就會這樣。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之前都很抗拒,甚至害怕講話。最終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是因為通過適當的訓練和實踐。
市面上很多教人講話的書我也看了不少,我發現很多都是理論居多。有一個籠統的概念,卻沒有具體步驟,所以效果一般。
在看了這本《刻意練習的精種話術》時,我覺得內容確實很不錯,最主要的一點是,有可行的操作步驟。作者是卡羅爾-弗萊明博士,她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語言溝通障礙專業,是一位語言病理學家好溝通培訓師。
在這本書當中,她把自己從業30多年的培訓經歷,和常見的那些案例,全部都歸納總結出來。
在看書的過程中,會發現我們平時說話很多小的細節問題,自己沒注意,或者是自己發現了卻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本書里邊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說話最重要的是這幾點:聲調、語氣、語速。
第一個是聲調。
為什么我們自己說自己聽自己說的話跟手機錄下來的聲音、別人聽到我們的聲音不一樣呢?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因為自己說話,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我們頭部骨骼傳入耳道。
而我們聽自己的錄音,是通過空氣傳播進入我們的耳道。兩者由于傳播介質不同,所以造成聲調、音質會有差別。
聲調取決于我們的聲帶長度,這是先天決定的。
所以,如果擔心自己的聲調是不是太尖利了,說話不好聽。按照作者的建議,首先你要用外部耳朵來判斷這一信息是否適合你。因為通過其他方式,你都不可能察覺到自己的正常發音習慣。
外部耳朵就是你在講話時,用手機或者錄音設備,把你讀一段文字的聲音給錄下來,然后戴上耳機聽。發現確實有問題,他們就可以像下面這樣練習。
首先來看一下本書中的一個例子:
- 我 從 不 做 那 種 事。
選擇一個字眼,基本上任何字眼都可以作為被強調字眼。意思是說,它會比其他字眼的發音稍微高一點,響一點或是長一點。
例如,假設你選擇的是“從不”,那么就采取下面的模式
我,從不(升調),做那種事。
在朗讀的時候,就將被強調字眼的聲音提上去,接著是反復練習,比如說第一個“我”。
我,從不做那種事。
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識別控制,和消除過去的說話習慣,并且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音量高低。
當然,可以把這種訓練模式拓展到平時跟別人說話中,只要意識到自己的音調確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那么就立即行動起來。
第二個語速問題。
講話的語速,確實是影響一個人說話的重要表現形式。
語速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注意,說的越快,那么我們的音調也就不自覺地越來越高,沒人愿意和一個高音喇叭交流。
說話說的慢,一字一句說清楚,這樣便于別人聽得清楚,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更多思考的時間而不會出錯,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可信賴,踏實穩重。
可以留心觀察一下,身居要職領導人,他們講話往往是說幾個字就停頓一下,每說一句話,停頓時間更長。而大多數年輕人說話,像連珠炮一樣噼里啪啦說個不停。
后來有人就分析認為,因為越是職位高的人,他每說一句話一個字,都有可能被其他的人反復解讀,那么他就要對自己說的話負全部責任。所以,他們說話很慢,但大腦在飛速運轉。
由此見得,說話當中的停頓是非常重要的。停頓,可以使別人思考或者回應你傳達的信息,并達成理解和產生親密感。
當然,在這本書里面也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同樣還是先用自己平時說話的正常語速,朗讀一段文章,用錄音設備錄下來。
接著聽錄音,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快了,或者是讓別人給出意見。
然后,再以比平時慢一點的速度朗讀,多次反復的實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語速。
第三個是語氣。
一個人的聲音很好聽,其實說的就是他的聲音,音調適中,氣息平穩。這種聲音通常見于電視臺播音員,大家對他們的聲音的評價就是中氣十足。
沒有誰生下來就聲音很完美,這些都是可以練出來的。作者認為,中氣十足的聲音,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音調更低。
但是有一個重要特征,從講話者的身體里,能夠聽到那種更加深厚的共振,聽出從喉嚨和胸部同時發出的明顯的共振效果。
所以,要鍛煉我們胸部共振,可以參照書中給出的方法。
(1)打哈欠,體驗在真正的哈欠時,喉頭后部突然撐開的感覺,有時需要將喉嚨打開。
(2)將舌頭在口腔里放平,用舌尖抵住下牙齒后部。此時你會產生將舌頭朝喉嚨方向收縮的沖動,要控制住這種沖動。)用嘴呼吸,體驗氣流從打開的喉嚨滑過的感覺。
(3)從高到低發出一個唱歌的音調。想象這個音調正在進入胸腔,可以把手放在胸口中央,試著感受這種低音共鳴產生的振動。
(4)發聲時使用由高到低的音符。但每一個音符都唱出“hmm”(嗯)的聲音,這會使你的舌頭更加有利于發音,試著發出“au”(奧)音,可以獲得最佳共振效果。
(5)觀察鏡子中的自己,看看你在練習中下巴是否活動。將一兩根手指垂直的探入喉嚨(會有不適感),看看下巴是否下沉到足以產生良好的口腔共鳴。
(6)保持較低的音高,并發出“吼吼——”聲,讓音調從胸腔深處傳出,重復這個過程。
如果你能夠設法使自己的聲音變得更加動聽,那一定是因為你的講話中具有更真實的聲音,這會讓你的聲音變得渾厚而富有活力。
好聽的聲音,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超乎我們的想象。而要練出好的聲音其實并不難,在看書過程中我也發現,本書中的訓練方法每個人都學得會,最重要的是要堅持。
只要下定決心做出改變,你就會擁有足夠大的動力和毅力排除各種干擾,訓練出動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