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尚龍老師的《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突然發現這種“看起來”足以以假亂真,不但迷惑了他人更迷惑了自己。原來,那些沒有回報的所謂努力和付出都只是假象而已,他們除了只是看起來的樣子外別無他用。
書法夜校又要開班了,群里討論得很是熱鬧,紛紛說著感謝和盼望開班很久了的話。開班當晚,教室幾乎坐滿了書法愛好者。王老師是油田書法協會的會員,行書草書楷書隸書都寫得很好,也曾在州上的書法大賽上獲過獎。學員也大都是之前見過的熟面孔。老師照例先講行書的發展演變特點,然后再示范,當學員各自臨帖后,坐在我前面的趙同學站了起來,也背起手和老師一般左邊看一下,右邊停一下。我問她怎么沒有開始寫,她說沒有感覺。好吧,我承認這的確是個問題。“感覺”這種東西也的確很是奇妙,如果找不到感覺的確是連下筆的欲望都沒有,更別說老師反復強調的書寫的樂趣了。我又問,這段時間在家寫的多么?她說筆都沒有動一下,又小聲接著說:“前面學習了楷書和隸書,現在又學行書,都快成漿糊了,一點感覺都沒有。”
上第二節課時,桌子沒有坐滿。張同學匆匆趕來,我邀她坐我旁邊的位置。她沒有帶筆墨,說剛從前線下來。她問我:“都沒有學楷書,怎么就學行書了呢?”我說學過了呀,也是王老師教的,應該是17年學的,她說沒什么印象。我又說顏真卿,她恍然大悟。之后她又問字帖如何購買、上節課學了哪些字等。我回答之后又問她在家寫的多么,她說很少寫。
還記得,2017年第一次上書法課時是5月小長假之后,地點在教培中心二樓的階梯教室,還不是現在樂園這個只能容納三十幾人的書法教室。那天大概來了80多人,坐了大半個教室。我看到有很多人都是輕車熟路,一進教室就擺好紙墨,開始畫圈圈畫線條寫S,如我這般沒拿過毛筆沒有提前準備筆墨的不足五分之一,幸好老師有先見之明,提前聯系了專做筆墨毛邊紙生意的商家。那一期學習的是《顏勤禮碑》,快結業時,還穿插了一堂印章課程。待到10月正式結業,堅持一直上課并完成了六尺整張“作品”的不足三分之一。
有人說免費的都是最貴的,我當時并不理解。結合這次學書法的經歷,我好像明白了一點兒。看似免費的教室免費的老師,但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愛好者沒有好好利用這些免費的資源,就只是浪費這每次2小時的時間而矣。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如王老師說的那般,要是能因這2小時不讓你覺得無聊、不會和愛人爭吵、不會嫌孩子不認真定作業、不會和老人互看不順眼,而且心情舒暢,也算是另一種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