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難題。孩子犯錯了,我們該如何教育?
突然想到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開頭的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來:
一天,小和尚在清澈見底的溪流中抓到了一條小魚,然后用細繩捆住了魚兒,系上一塊小石頭,再把小魚放回溪水中,小魚掙扎著在水中游動。整個過程中,小和尚天真的童音在格格地笑著。
然后,小和尚又捉到了一只青蛙和一條蛇,如法炮制,也拴上小石頭,看著它們笨拙地掙扎。小和尚依然快樂地笑著。
就在小和尚背后不遠處,老和尚正背著手,平靜地看著這發生的一切。
天亮的時候,老和尚趁小和尚沒醒的時候,用一根粗繩將石頭綁在小和尚的背上。
小和尚醒來了,掙扎著走到老和尚的面前,哀求道:“師父,我背上有塊石頭,請幫我拿下來吧。”
“難受嗎?”老和尚顧自拂拭著佛像,平靜地問。
“是,師父。”
“小魚也像你一樣嗎?”
“是,師父。”
“青蛙也像你一樣嗎?”
“是,師父。”
老和尚加重了語氣:“蛇也跟你一樣嗎?”
“是,師父。”
“起來吧。走走看。”
小和尚艱難地走了幾步,咚的一聲,一屁股坐在地上:“太沉了,我走不動,師父。”
“那小魚、青蛙和蛇現在會怎么樣?”
“我錯了,師父。”
“去幫它們全部解開吧,然后我再幫你解開石頭……如果青蛙、小魚和蛇中有一個死去了,你會一輩子在心頭放著一塊石頭的。”
小和尚背著石塊笨拙地走出小廟,又吃力地劃著木船,然后掙扎著爬上山坡,來到小溪邊。在水深處,他發現了纏著石子的小魚。然而,小魚已經死了很久。
小和尚的身子在微微地顫抖,他用手扒開岸邊的沙石,把小魚埋在地下。然后,他坐在溪邊,第一次學會了深思。
老和尚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小和尚背后的巖石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在另一個地方,小和尚找到了被縛的青蛙,青蛙還活著!解開石頭之后,它跳進了水中,游向了水深處。
背著石塊到山崖上尋找蛇,是最艱難甚至危險的,然而音樂卻仍然出奇地平靜,老和尚用平靜關切的目光一起陪伴著小和尚爬上了山崖。
但是,蛇已經死了。小和尚握著因為自己的頑劣而死去的蛇,終于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哭了起來。哭聲越來越大,終于和如瀑的溪聲匯合在一起……
小和尚在老和尚的懲戒之下,獲得了真正的成長。
?
老和尚對小和尚的教育耐人尋味,值得咀嚼。
一是教育時機的問題。小和尚因好玩連續犯了三個錯誤:綁魚、綁蛙、綁蛇,選擇在哪一個節點上對小和尚進行教育是一個藝術。老和尚目睹了小和尚的三次犯錯過程,按照教育的即時性原則,老和尚完全可以在小和尚的第一次犯錯時進行阻止,“佛以慈悲為懷,不可妄殺生靈,快快停手。”我們教師和家長可能采取的就是這種方式,把孩子犯錯誤控制在萌芽狀態。但是,老和尚的教育不同,時刻關注小和尚的行為,“放任”小和尚的繼續犯錯,直到夜晚,才有了對小和尚的懲戒,第二天才對小和尚的教育。
當然,即時教育,能夠有效阻止繼續犯錯,但是卻未必能在心理引起震憾。孩子可能繼續犯同性質的錯誤,比如說,阻止了綁魚,他還可能綁蛙,綁蛇,綁蜻蜓……他是不會在內心里認識到動物也是生命,生命我們應該虔誠的尊重與愛惜。
二是教育態度的問題。在教育態度上,老和尚始終隱忍自己的怒氣,一直平靜平緩平和。老和尚看到小和尚犯錯誤,“傷生”,沒有粗言訓斥,沒有棍棒相加,他只是很冷靜地觀察。到了第二天,教育也是平心靜氣,循循善誘。這使我想起了《南風與北風的故事》:
南風與北風比賽,看誰更有力量。北風說,你看,路上有一個行人,誰能讓他脫掉身上的大衣,就算誰贏。南風笑了笑,同意了。于是,北風立即呼嘯而起,讓行人感到一陣刺骨的寒冷。可是,行人不僅沒有脫掉大衣,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北風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達到目的,只好無可奈何地退了回去。溫暖的南風開始輕柔地吹拂行人的臉龐。他感到越來越暖和,越來越燥熱,不由自主地解開了紐扣,然后脫掉了大衣。這樣,南風就向北風宣告自己贏得了勝利。
老和尚就是這“南風”,讓小和尚自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三是教育方法的問題。在對小和尚的教育方法,老和尚很明顯采取了懲戒措施。有教育家說過,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老和尚的懲戒很不同,他采用了小和尚的方法,趁小和尚睡覺的時候,給他系上了沉重的石頭,讓小和尚感同身受魚兒的痛苦,青蛙的痛苦,蛇的痛苦。如果只是這樣,還未必能引起小和尚內心的震憾與懺悔,老和尚讓小和尚去尋找被綁的魚兒、蛙兒、蛇兒。當看到死去的魚兒時,小和尚學會了深思;當看到死去的蛇兒時,小和尚放聲大哭。我想,對小和尚的教育已無復多言。而對小和尚的教育應該是深入靈魂,徹入骨髓的。而這種深入靈魂的教育,應該是我們欠缺的。
其實,我們也經常在使用懲戒手段,但是,卻很多時候并沒有教育到孩子的心靈深處。對待這個小和尚,我們可能只是罰禁閉,罰抄經書,罰掃庭院……很多的懲戒與體悟自己的錯誤并不相關。
四是教育適止的問題。教育孩子在什么時候停止呢?是在孩子認識錯誤就馬上停止嗎?老和尚可不是這樣做的。其實,小和尚在老和尚的啟發教育下,早就認錯了。但是,老和尚還是不依不饒,要小和尚為魚兒、蛙兒、蛇兒解開石頭,只有這樣,老和尚才跟他解開石頭,懲戒才停止。從效果上看,如果在小和尚認錯就終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而實際上,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沒有這么深入的思考的。往往求快,因而難以入心入魂。
當然,老和尚的教育方法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譬如,教育的過程中他始終有一顆包容之心;譬如,懲戒的過程中他都有始終關注,……
以后孩子再犯錯兒,愿我們都能學學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