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八十歲了,我告訴自己要經常去看她。這個“經?!笔嵌嗑每匆淮危靠蓻]有定數。我覺得不好,要定個時限:至少一個月去一次。每次去都帶上我媽,每次去媽媽和外婆大概聊半天,然后我就可以啟程回來了。
其實,我媽姊妹幾個也不是經常去看望外婆——畢竟都是奶奶級別的了,都很忙,所以我要主動組織我兩個姨娘和我媽,帶她們三個一道去看望外婆,順便聚一餐,以加深她們母女、姊妹的感情。多久一次呢?一年一次。
在外婆孫輩中我行大,表姊妹一共九人。小時候一到過年就聚在一起,當時大人都說“再過五年,就懂事些了”“再過十年,就長大了”“再過十五年,就都該討老婆了”……如果,我們確實懂事了、 長大了、結婚了,可是我們卻疏遠了。感覺表姊妹好久沒有聚齊過了。我決定,以后每年聚一次,最好可以吃飯、唱歌,目的不在吃飯,而在溝通,在心與心的交流。
同樣,堂兄妹七人,想聚齊似乎更難。兩個在杭州、一個在南京、一個開飯店(幾乎沒有“聚”的時間)。不過,我希望可以盡量安排,至少每年聚一次。
我給我老婆規定了三個節日。情人節,我要送花。她生日,我要給她買衣服。結婚紀念日,要送她一個大禮物。
孩子,每年在她生日那天,我要認真陪她做幾件事。一,我和她合影一張,最好我們一家合影一張。二,跟她講一番話;等孩子大了,可以改為寫一封信。三,一家人認真聚一次。
一周七天,我上班五天,周六周日算休息。每個禮拜六,我要認真帶孩子一天(至少是半天)。這半天,最好是帶她去游玩、看電影、去圖書館。
我成長過程中的幾位恩師——小學吳老師、初中陳老師、高中王老師,我要去看望他們。要定下來,至少一年看一次。
我成長過程中,給予我極大幫助的人(比如我的表姑媽、我的王叔叔),要去看望他們。至少一年一次。
我的好朋友、好同學,可能在遙遠的城市,但我至少一年和他溝通一次:可以打電話、可以聊微信、可以視頻聊天,也可以寫信,甚至是給他的孩子買一件禮物、買一本書。
長途旅行(一周以上的),一年至少一次。
……
人生好短暫,不要總說“等我……時,我就……”;感情需珍惜,不要讓心與心的距離原來越疏遠。這些探望,這些聚餐,這些溝通,在我生命中應該是最為閃光、最為沉甸的部分。這些探望、聚餐、溝通,是最為高效率的時間利用,把時間用在這些事情上,是對時間最高的尊重。等我年老了,等這些現在還活著的人永遠離開我的時候,或者等我永遠離開了他們的時候,我的生命中最熠熠生輝的就是這些時刻,就是這些時刻我臉上露出的笑容、我的心田溢出的快樂。所以,不要是“改天聚一下”“有空去看你”,而是定下時限,然后執行。就和課程表一樣,到了哪個點上哪節課,那個踏入課堂的老師逼迫你認真聽取、思考這節課。生命中精彩的時刻,要當做“節日”來過,一定要富有“儀式感”,只有儀式感,才會提醒我:這樣的相聚,是聚一次少一次的。
子曰詩云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