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湖南衛視有一檔很火的節目叫變形記,主要手段是把一些調皮搗蛋的富家子弟送到窮山溝里去鍛煉,通過體驗生活的方式脫胎換骨。當時看過節目的第一感悟就是,感謝我有一個故鄉,讓我每每回去總有特別的感悟。
我的故鄉是一馬平川的中原腹地,古時也是英雄逐鹿的競技場,小時沒有接觸過世界的我曾一度認為故鄉就是最好的,天下不過大同。可是年歲漸長,且不說江南的魚肥水美,西部的壯美山川,昆明的四季如春,海南的和煦陽光,但就省內來說,我的家鄉也實在沒有什么景點可以和別處相比。是的,長大后終于明白,原來,我的故鄉,是那么的普通,在景色秀麗的人看來,甚至可以用“窮山惡水”來形容。
而家鄉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沒有什么亮點了。附近的村莊大部分都是世代以農田為生的人們,在這片終年黃土漫天的土地上沿襲著放羊和生娃的死循環,進城務工也是最近十幾年才有的事情,可是見識了大世界的鄉民們思想并沒有太大改變,對孩子教育還是一樣的不重視,一二十年也鮮有幾個正兒八經的大學生能扎根城市,永遠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現在的老鄉們多是像一葉浮萍般在城市里埋頭苦干,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下錢回家蓋房子,娶媳婦,老了又淪為沒錢沒健康的“養兒防老”的新一輪留守老人。
家鄉人的吃喝就更沒什么講究了,出去的我們雖然時有懷念幼時的味道,但更多的是意識到少年的家貧和將就,在我高考的時候還都流傳“不吃咸湯泡饃,考不上名牌大學”的俗語,其實想想高中歲月里簡單的一份咸湯泡上饅頭就是一頓美餐了,這也是離家初期不管去哪里吃飯總覺的很美味的原因,因為起點實在太低了吧。
如今每次歸家,面對變化不多的景致總是感慨不已,感慨鄉民的疾苦和短視,也更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更多的,是每每想止步不前時,回來總覺得平添許多力量,有一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勁頭。
以前總遺憾沒有奮斗在一線城市,總覺得沒有在一線城市錯過了許多見識世界的機會,但如今想想,還是感恩選擇了離家不太遠的地方,正因為離家近,才讓我這些年無比踏實,沒有長成一個只顧自己的純小資城市人,也才有如今我們幸福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