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了兩個故事。
同事的高中同學A,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畢業的高材生,本科畢業后,工作供讀研的男朋友讀書生活,嗯,男朋友家里據說條件挺差,本科靠借錢和助學金讀完,研究生就直接吃女朋友了。男朋友畢業之后,在某大技術公司工作兩年,年年考核墊底,最終失業。A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不離不棄,給男朋友提供了經濟支持以及精神支持。
故事到這里一般都會有個轉折,對的,男朋友出軌了。然而A依然一如繼往,只要他回來就好。男朋友出差不給A打電話,OK,新款手機快遞過去,充好電話費,然而電話永遠不在服務區。
朋友們紛紛為A表示不值,每每A抱怨后,會再次回到男朋友身邊。朋友們不解A為何非要如此作賤自己,A說,因為大學一直沒有談戀愛,自己又胖,一直特別自卑。到大三才遇到男朋友,所以特別珍惜,而且他們倆已經滾床單了,所以必須在一起。
不顧周圍人的阻攔,A和男朋友結婚了,據說婚后一直是A賺錢養家,老公吊兒郎當,不務正業,屢屢被各公司辭退。去年過年之前,A偷偷在老家給自己媽媽買了一套房子,A的爸爸在A大一時過世了,媽媽一個人也是很不容易。年夜飯桌,A公公各種旁敲側擊下,A媽媽不小心說漏嘴,買房子的事暴露了。公公當場大鬧,指著兒媳一頓臭罵,一頓年夜飯不歡而散。
年后,A在同學群里吐槽家里的糟心事,已經沒有朋友愿意再搭話。
下班坐地鐵回家路上,上來一對母女,小姑娘大概一年級的樣子,媽媽接女兒放學。小姑娘很是活潑,拉著地鐵上的柱子一直晃啊晃啊。媽媽突然跟小姑娘說了什么,小姑娘立馬很大聲的說,
“如果我都聽懂了,也要聽老師講嗎?”
“當然!”
“為什么?”
“因為他是老師啊,你要尊重他啊,他說話的時候你要看著他的眼睛,就算你都懂,你也要認真地聽他講!”
“可是為什么要尊重他呢?”
“因為他是老師,只有你認真聽課,老師才會覺得你尊重他,這樣他才會喜歡你,才會覺得你是好孩子!你要是讓他覺得你尊重他,他就會很開心,就會說,這個學生好乖啊,是個好寶寶!”
“就像這樣嗎?”小女孩放開柱子,跑過去抱住媽媽的腿,抬頭看著媽媽的眼睛。
“對?。∠襁@樣,老師就會喜歡你,只有老師喜歡的學生,才是乖孩子??!”
跟同事討論,為啥A覺得大三了還沒有談戀愛,身材胖,就會好自卑?而是因此而自卑的話,不是應該去操場跑步,健身房健身,才是更好的選擇么?一味委曲求全,把自己低到塵埃里,就一定會換取別人的憐惜嗎?
同事說,你自我認知沒有問題,不代表別人沒有問題。有的人對自己的認知就是來源于別人的肯定,以及是否和大眾一致,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晚上在地鐵上看到這一對母女,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有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就是要隨大流,而且要通過討好別人,得到別人的肯定才是正道。當父母從小這么給孩子灌輸這種價值觀時,孩子是沒辦法對自己產生客觀的自我認知的,一旦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人生簡直就崩塌了。
當女孩子遇到渣男時,就算知道了這個男人的本質,然而身邊只有這個男人對自己表達過贊美,那么,當痛苦過后,埋怨過后,還是會覺得世界上只有他一個人好,只有他一個人明白我的好,這個理由足以抵擋全世界的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