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一年的學習中,越發發現從了解知識、到確信有用、到改變行為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略微的懂得當初學的護理理論是一些整體的框架,從系統理念上給出長遠的指導意義。定制2017中,群員們給出的行動也是如“知信行”模式所展現的一般。于是想梳理,回顧一下當初學的懵懂的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KABP):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促進健康教育的模式之一,它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三個連續過程,即知識一信念一行為。大家行為的改變,不論是身體、心理健康、作息模式、運動行為、自我成長都是一個緩慢的進程,而不是一個突發事件。這可能都時有不用的階段的,知道相關的知識,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堅信相關知識能給自我帶來相應的益處;以及這隨后所付出的行動。這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行為,以及帶來了不同的收益。想用知信行模式來理解一下這次【定制2017】的社群活動以及大家的不同反應。
知識-knowledge
此次【定制2017】的知識、干貨是相關的視頻課程——定制你的2017。
**信念-attitude belief **
信念是相信相關的知識、行為能給我帶來相應的益處。能明晰自己在2017年以年度為范圍內自己想要什么、制定出年度的計劃給自己帶來的益處。
計劃是否能成真、是否又落入到“2016年一定要把2015年還沒完成的2014年計劃的2013年的承諾做了”循環中,其實并不是此次活動的核心人物與目的。
多方面的明確、明晰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么、具體到需要做哪些事情來完成、這些事情的難點、痛點在哪里,應該采取哪些策略來促進。這已然是一個大的任務量與成就。
行為-practice
行為就是逐漸的去梳理自我,去完成定制2017任務說明里的一項項任務。
整個的【定制2017】愿景板可以看做是一個知信行模式,按照任務書里面的任務一、二、三分解后,又可看作是持續知信行、行動保持的循環達到最終的年計劃、愿景板目標達成的整體進程。
行為改變的過程
整個參與【定制2017】活動也是一個關于年計劃制動的行為改變過程。橙子school的公眾號發布了關于年計劃愿景板制定的信息,消息在相關社群及朋友圈內傳播。關注了公眾號的小伙伴覺察到推送文章、點擊閱讀。引發大家對制定年計劃的興趣、感受到制定年計劃的需要。思考、學習后相信課程信息,產生制作自己的愿景板的動機、嘗試的去制作完成第一個任務、去堅持完成后續,最終達到愿景板制作的結果。
社群約100人的數量,可以看到大家不同的反饋與行為改變的階段。掃碼加入社群的小伙伴都屬于對于制作年計劃愿景板感興趣階段的。大家每日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在當下去實踐,我可能掃碼進來了解情況。
參與互動與課程學習有需要的小伙伴,會參與到社群的活動以及課程的學習。
完成第一次任務課程學習后相信制年計劃有用、有意愿做出行動的小伙伴,完成了第一次任務。
梳理到這里,也就明白了為什么約90人的群,僅會有一半人參與活動,約30個人達成了最終的結果。也明白了為什么活動過半了后,會有小伙伴看到群內的行動后,說看到及正視了活動的意義,也加入進來。也明白了為什么有小伙伴,在已近開始梳理自我需求后,因為梳理要做的5~8件事情遇到困難,而隨后的行動擱置放緩了。
在實踐中要使40%的人發生行為轉變,就要有60%的人持積極的態度參與改變行為實踐,這樣就要有80%的人相信這種實踐對其健康是有益的,要到達這個目標就要使90%以上的人具有改變這種行為所必須具備的知識。
這句話在查找“知信行模式”的時候看到一段話,因為家中書籍不全與無法登陸數據庫的原因,我未能找到他的一次引用。不過也是對上述結果的闡釋。最終明白了,剛開始時,娜姐說的做好自己、重視自己的成長就是最好的行動力與領導力。當初學的懵懂,覺得太大太空的理論框架,有一天回想起來愛會發現其實是總領性的系統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