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讀劉良華教授《新家長學校》一書,文中說,"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沒有成為"三好孩子"(身體好,性格好,生活習慣好),那么這個孩子就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差生"。或者說,如果孩子在家里養成了壞身體,壞性格和壞習慣,那么無論學校的教師和校長多么能干,他們都很難改變孩子在學校成為差生的命運。"
? ? 以我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和實踐,我深為贊同。一般來說,學校的差生,大多是三者兼而有之,或者三者居其二,特別是壞性格與壞習慣,在幾乎所有"差生"或“問題學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 ? 家庭教育中,首先應該讓孩子有好的身體。這個好的身體并不是給予過多的物質給養,實際上在這個時代,除了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絕大多數孩子的營養都不缺,甚至很多孩子營養過剩,然而他們的體質卻堪憂,身體柔弱無力,動則氣喘吁吁。他們極度缺乏缺乏鍛煉,自身免疫力低下,時常受到疾病及傳染病的侵襲……
? ? 我們講,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軀體,強健的軀體同樣為智力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生理的保障。我始終認為,人的發展是一體的。多運動,強健的體魂,會促進身體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及運動神經的發育,最終促進腦的神經發育及運動智能的發展。
? ? 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也發現:那些頭腦聰慧,陽光活潑,學業及品行發展良好的孩子大多身體健康,運動協調,各方面都均衡發展,反之則亦然。正所謂"好的都好,壞的都壞"。在家庭教育中,要始終秉持這樣一個理念:健康及體質是第一的。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談智力,談人的發展。
? ? 對孩子身體及體質的鍛煉提高,不可冀希望于學校的體育鍛煉,因為那遠沒有達到運動的量與質。在如今強調智力及學業成績到無以復加的今天,希望我們家長更多地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與良好的體質。
? ? 其次是好的性格。人們說,好性格好人生。我們也發現,在教育中,品行發展良好,學業成績優秀的孩子大多都具有好性格。何謂好性格?我的理解就是待人處事平和,能控制、駕馭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同理心以及共情的能力。
? ? 一個孩子有好的性格,必定來自家庭的濡染及父母的良好示范,他們在家庭中享受著良好的家庭生活及氛圍。同樣,那些品行及學業、智力,情感方面存在問題的孩子,也大多來自父母性格粗暴,嬌生慣養及溺愛的家庭,父母及家庭對待他們的方式,扭曲了他們心靈及性格方面的發展,當然為他們的成長設置了重重的障礙。
? ? 好的性格,意味著更加的友好,更加和諧的人際交往,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它當然能促進一個人的良好發展。畢竟,每個人都愿意與好性格的人交朋友,而厭惡、遠離性格粗暴者。
? ? 最后是好的習慣。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好的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發展及成長作用巨大。我們發現,那些學業及智力發展優良者大多都具有好的習慣。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我們教師說,小學是養習慣的,有好的習慣,自然有好的成績。
? ? 但是我們尤其應該重視的一點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建立在好的生活習慣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發現,有好的生活習慣的孩子,很容易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生活習慣及其糟糕,那么他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
? ? 教育實踐中,諸多"差生"、"問題學生"不僅學習習慣差,而且生活習慣也差,再加上一些還有糟糕的性格,他們不成為問題學生才怪!而且,學校教育及教師的教育,對他們幾乎不會產生顯箸的效果。
? ? "身體好、性格好,習慣好"這"三好",我以為這應該是我們家庭教育中每個家長努力的方向。 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