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查令十字街84號與國王十字站9又3/4月臺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里也都有一個倫敦。

我念念不忘的倫敦,是查令十字街84號。這源起于一部電影,一本書。故事是紐約的女作家海蓮和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書店的店主弗蘭克之間的故事,也是所有愛書人心中的故事。一切源起于一則報紙上的有關(guān)古舊書的廣告,紐約的海蓮求善本珍本書,開著古舊書店的倫敦的弗蘭克剛好可以提供,兩個人因此開始了長達20年的買書賣書和與之相關(guān)的書信往來。他們分享讀書心得,交流文學(xué)觀點,評述名家作品,間或也提及一下平淡生活中的平淡瑣事。偶爾也真實的滲入彼此的生活中,在英國事物配給制的艱難時期,海蓮給書店寄來火腿雞蛋,店主和店員們也回送版本絕美的詩集和手工編織的桌巾以做感激。但僅止于此。海蓮與店主和這家書店,終其一生沒有見面,等海蓮終于有機會踏足英倫的時候,弗蘭克已經(jīng)去世,這家查令十字街84號的古舊書店,也被拆遷,書去樓空。

我被這個故事打動過,看電影到最后有隨著海蓮環(huán)顧四壁一空的書店而潸然淚下,看書時也時時有欣慰之感,時時為他們那簡短的書信文字莞爾一笑,仿佛也是他們的朋友。我也實在是喜歡書和電影里從營造出的那種情深意重但不涉風(fēng)月、平淡如水又蘊藉如酒的感覺,何況這一切又和書有關(guān)。自認也是一個愛書人,雖然近幾年來很少完整的讀完一本書。如今,在看過電影六年之后,讀過書信四年之后,在電影里的情節(jié),書籍中的文字,都有些記不太清只剩一個查令十字街84號如同一個情結(jié)縈繞心間的時候,我居然真的來到了這條以前從未想過能夠到達的街道。

查令十字街至今仍以書店街聞名,但是與想象中林蔭滿布、鳥語花香、幽靜綿長的書店街不同的是,這是我在倫敦見過的最嘈雜熱鬧擁擠喧囂的一條街道。每個店鋪似乎都沒有特別用心的打理,每個十字路口幾乎都會人車擠成一團,而最擁堵的也正是84號所在的那個十字路口。事實上,我居然沒有找到84號。一路循著街牌找來,正在數(shù)字越發(fā)接近而心跳不已的時候,眼睜睜的看著數(shù)字從90多號跳到了82號,中間隔著一條最混亂的十字路口,特意折返回去尋找過,依舊無果。于是,路口佇立片刻,心說,好吧,反正已經(jīng)來過了書店所在的那條街道,雖然發(fā)生了我就站在它面前卻沒有把它認出以及它也沒有認出我的悲劇,但不必親眼面對你變成一家餐廳的事實,也算是恩賜吧。

另一個要尋訪的地方,是國王十字街火車站中哈利波特的9又3/4站臺。

在此之前,我們先去了貝克街的福爾摩斯故居。稱之為故居,其實頗不貼切,但與紀念館博物館之類的名字相比,故居,要親切的多;何況,至今還有許多信件寄往貝克街221B,故居二字,也更合讀者之期盼。從地鐵貝克街一站出來,叼著煙斗的福爾摩斯的形象就隨處可見了,貝克街上的很多餐館甚至就以此頭像的剪影為招牌。沒有刻意尋找,本身毫不起眼的221B就出現(xiàn)了,因為福爾摩斯迷太多了,節(jié)日期間想來參觀的人也太多了,看路對面長長隊伍的盡頭,就知道在哪里了。我也真的只在路對面看了看排隊的人流,福爾摩斯的小小的門面,沒再想排隊等待,進去參觀,好像只要知道了福爾摩斯住在哪里就足夠了。沿街回返,坐地鐵去國王十字火車站的9又3/4站臺。

算不得一個哈利波特迷,因為書只讀過前四冊,電影更是沒有完整的看完過哪怕一部,但無法否認的是,在課堂上偷偷讀哈利波特的那兩個星期和之后的幾個月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還真讓我好好惦記了一把,并時時幻想著也在那個9又3/4站臺完成穿越。所以,雖然當(dāng)初的幻想已過去了十幾年,但既然來到了哈利波特的國度,有些近在咫尺的地方,能去還是要去一下的;而且,看前兩天來倫敦玩的朋友發(fā)的站臺照片,明知不是個大地方,還是有點小羨慕的。

到達國王十字火車站時,明亮現(xiàn)代的頂棚和內(nèi)部,沒有絲毫魔法世界的影子;往站臺方向走的時候,還有擔(dān)心要進站臺是不是還需要火車票,果然。在檢票口外向站臺里張望,看不到想象里的擁擠人群,倒是在一個扭頭,看到了檢票口旁的哈利波特商店,頓時覺得,倒也沒有來錯地方。進去看一下,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們的招牌衣服和用品,魔法世界里的魔杖圣杯,以及作為紀念品的水杯鑰匙扣,等等,應(yīng)有盡有,大部分的東西,我都忘記了它們的用途和出現(xiàn)的時間地點,但看到哈利波特們的藍毛衫和紅圍巾的時候,心里一陣親切。

從魔法商店出來,又是一個不小心,看到了一群人在圍觀,看到了一個像哈利波特一樣的小男孩在推著小車往墻里沖,并且已進去了一半。一個恍惚,還以為他真的出現(xiàn)了,在表演給大家看。然后,小男孩退場,老爺爺上場,同樣圍著哈利波特的圍巾,一個身穿黑色禮服頂著黑色禮帽的男人幫他拉起圍巾,然后,老爺爺推車,跳起,禮帽男人手一揚,圍巾飄起,我耳邊咔嚓一聲,一個定格,轉(zhuǎn)頭一看,才發(fā)現(xiàn)有一個同樣黑禮服黑禮帽的男人在我旁邊拍照。然后他說:需要照片,可以去旁邊的哈利波特商店去取。原來如此!

英國是個很有趣的國家,所有的虛構(gòu)似乎都能在現(xiàn)實里留下痕跡,仿佛它們都真實的存在過。前一陣子熱播的電視劇《唐頓莊園》,自是讓影視拍攝地倫敦西面漢普郡的??死麪柍潜ぃ℉ighclere Castle)重生過來,英國人本身也對此熱愛的很,相關(guān)的書籍層出不窮,從影視花絮,到真實的城堡主人,從人物衣著到餐桌上的美食,當(dāng)然,更不乏相關(guān)旅游路線的推介。我在英國的房東,前一陣子還和她的朋友們舉辦了一個有關(guān)《唐頓莊園》的主題聚會,大家去古舊商店淘那個年代的衣服、首飾,蕾絲花邊和男從女仆的裝束都成了最愛,然后在擺著銀燭臺和鮮花的餐桌上,身穿老式的禮服,盤起老式的發(fā)髻,優(yōu)雅的扮演淑女紳士。

這兩天,住我們對面的房客,也有跟我提起過一部正播的電視劇,講一個現(xiàn)代的女人到了《傲慢與偏見》的時代,找到自己的達西先生,上演自己的愛情故事。她的結(jié)論是,英國人也愛玩穿越;還有女主角太丑了,看不下去。但毫無疑問,簡奧斯汀和她的小說中的人物故事,都成了實實在在的存在。就是英國的景點也常常打出一個虛構(gòu)角色的招牌,比如在英國湖區(qū),你也許會遇見彼得兔;再比如前面已提到的被熱捧的福爾摩斯、哈利波特,等等。至于對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的重視,那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整個一座小城,幾百年來,都在為莎士比亞忙碌著,幾百年后也會依然如此;中部的湖區(qū),依舊有華茲華斯的吟唱;南部的巴斯、查頓,也總能找到簡奧斯汀的身影。

流行是一件烈火烹油的事情,但難得能抓住時機,烹飪出美味,由此,也就漸漸能流傳成經(jīng)典??梢灶A(yù)見,哈利波特會像福爾摩斯一樣成為經(jīng)典,《唐頓莊園》只要收尾不會讓人大跌眼鏡,也會在多年之內(nèi)讓人津津樂道,甚至在幾十年后也許恰被遺忘的時候,又來一輪翻拍。這些都是被我欣賞的,自是有種對自己的故事和文化珍而重之的態(tài)度,有著恰如其分的懂得和尊重,且是幾百年來的傳統(tǒng),不曾斷裂,也不曾走樣。

寫到這里,就不得不想起國內(nèi)了。我也想跟著一部作品去旅行,不管是真實的作家,還是作家筆下虛構(gòu)的故事和人物,甚至一部影視。但似乎沒有一次讓我覺得: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去湘西的鳳凰看沈從文,除了沈從文墓的荒涼明靜,整座小城似乎見不到翠翠的眼眸。遇見的人,看見的事兒,也都是此時此刻的。我有念念不忘一個清晨趕個大早看到的山清水秀,但細細想想,那風(fēng)景,分明透著一夜狂歡過后的寥落疲憊。爬峨眉山看云海看日出看五月的杜鵑花開,普賢菩薩的身影倒是從山腳一直看到了山頂,但蜀山劍俠的影子絲毫未見,至于滅絕師太、周芷若,都只能在遠望云天和起伏的山巒時,在自己心里過一過。

我們是不大重視這些流行或者流傳的故事的,即便重視了,也多半會給糟蹋掉。夏天游西湖,蘇堤白堤、岳飛蘇小小以及沿途詩詞題刻與映日荷花,是實實在在,但與白娘子有關(guān)的雷峰塔,卻難免修的金碧輝煌了些,分明是一個現(xiàn)代的,乘電梯而上的觀景臺;長城東端老龍頭旁倒是有一個姜女廟,想孟姜女在哭倒長城后就是在此輕輕一躍,跳?;?,但一座姜女廟看過去,又盡是破爛衰敗、粗制濫造的氣息,而且分明已淪為一個當(dāng)?shù)厝撕弪_游客私賺費用的景點,讓人沒有一絲一毫主動游覽追尋的心。

至于武俠小說之類俗文學(xué)里的一片河山,龐大如金庸,也不過一個“華山論劍”來得自然些,其他如桃花島、天龍八部影視城多少有些跟風(fēng)的空洞。據(jù)說襄陽有想建郭靖黃蓉像,終究也在眾說紛紜里不了了之。但爭論的角度,很有意思。一、不合歷史,誤導(dǎo)群眾;二、百萬資金,不如為民;三、造型抽象,形象模糊。終究還是因為沿襲一貫的假大空惡習(xí)而備遭非議,但從中也透出了一點,我們?nèi)鄙儆哪校?,最終顯露的,還是沒有文化的底子。這一百多年來,自家文化的斷裂、否定、顛覆,以及多元文化的陡然鋪天蓋地,很多的決定和建設(shè),都是沒有方向的,實施的過程中,更是越來越偏離事情的本質(zhì),丟掉最初的素樸。如果說,山東的陽谷、臨清與安徽黃山,一共三個地方,都在爭西門慶,那么,揚州,是不是也會見到韋小寶呢?

不過,不管我怎樣覺得英國注重并善于打造自己的文化和品牌。書店在沒落,也是一個事實。相比較于哈利波特的魔法絢爛和查令十字街的喧囂熱鬧,查令十字街84號卻越來越像是一個漸被遺忘的角落。

沒有找到它,畢竟是一個遺憾,但彼時彼地,身在倫敦時,我也真的下定決心不再尋找。回來之后重新查找,我想我大概確定了它的位置,沿顯眼的82號一側(cè),過十字路口,對面的幾家店鋪應(yīng)該就有當(dāng)年馬克書店的所在,旁邊的墻壁上也一定有,如找到者們所說的,一個毫不起眼的標(biāo)明那段有關(guān)書之故事的銅牌。我,終究不夠虔誠。虔誠者將會一再打探,再三尋找,必不會幾次擦肩而過,無功而返。

另一個不因書店本身而出名的書店,是電影《諾丁山》里的旅行書店,大明星與小店主在此相遇,一見鐘情。童話一樣的開始,童話一樣的結(jié)束。美好的故事,讓眾多影迷紛紛來此探訪。我對這個電影沒有特別的感情,只在查到有一個很大的跳蚤市場在諾丁山附近時,才想起這部電影,想起有過一個這樣的書店。但即便是如此一家聲名在外的書店,也難逃倒閉的命運。如今,在近兩年去拜訪的游客游記中所見,現(xiàn)在這里是一家鞋店,店外大概依舊掛著《諾丁山》的大海報。

查令十字街上,至今還是有很多古舊書店,全英最大的獨立書店也在這里,就是上上下下幾層樓的Foyles了。我有去看,但因為早已不存在的84號在我心中光芒太盛,即便這一個規(guī)模再大,也顯得失色。至于倫敦其他的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書店,比如專賣古董書的,專賣初版書的,專賣星象書、舞蹈書、音樂書等等的,也在近些年來一批一批的消失,書店的盛況,再不復(fù)當(dāng)年。這一點,中外相通,中國尤甚,也許再過幾年,“書店”這倆字都是一個稀罕詞了。

大勢所趨,能夠保持好現(xiàn)有的,也是彌足珍貴的。9有3/4站臺的打造,不可謂不用心,而且很體貼;倫敦西區(qū)大大小小劇院的長盛不衰,經(jīng)典作品的輪番上演,總好過門可羅雀的冷清,或無戲可看的荒涼。至此,書店的消失,也多少可以原諒一些,原諒是因為,一切尚在一個順其自然、能夠接受的范圍里;原諒是因為,至少還有其他的方式,多少就還有些希望。

倫敦,2013年3月

——柳橋的晃蕩筆記

記憶是多么的不牢靠,如果沒有文字記錄,沒有影像存留,你還記得遇見過哪片云,沖撞過哪片風(fēng),有過怎樣的心情,經(jīng)歷過怎樣的圓滿,又留下過怎樣的遺憾。是為記?!∶问?,以紀念這些年晃蕩的時光。

有關(guān)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與電影?《查令十字街84號》:平淡如水,蘊藉如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