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歷史:三國之曹操、劉備、孫權

? ? ? 曹操(155年-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20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先后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部。196年,迎漢獻帝至許(今河南許昌東),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總攬朝政。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譚等勢力。207年,擊破烏桓,統一北方。208年,進位丞相;同年進攻荊州,與孫權、劉備聯軍展開赤壁之戰,敗歸。213年,封魏公。215年,征張魯,取漢中。次年進爵為魏王。220年,病死于洛陽,享年六十六歲。曹操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 ? ? ?

? ? ? 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年號章武。其陵墓惠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謚漢昭烈帝,史家多稱其為先主。劉備死后,其子劉禪繼位。劉備幼貧,與母織席販履為業。東漢末年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和軍閥爭雄戰爭。先后投靠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后采用諸葛亮連孫拒曹的主張,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于赤壁,乘勢占領荊州南部,力量逐漸壯大,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奪取益州,并于公元219年漢中之戰勝利后進位漢中王,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年號章武。次年,率軍進攻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病危。四月,劉備死于白帝城,時年63歲,謚昭烈皇帝。

? ? ? ?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之子,孫策之弟,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252年孫權病逝,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于蔣陵。200年,長兄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208年,他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并于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后劉備求都督荊州,孫權乃許借之。建安二十四年,孫權遣呂蒙襲取荊州,殺關羽,與劉備交惡。曹魏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使稱臣于魏,拜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黃初三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大敗劉備于猇亭。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后遷都建業,立孫登為皇太子。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并繼續剿撫山越。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孫權一角由演員吳曉東扮演。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