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知識點】孫權和他的建國大業

作為三國時期的三位大佬之一,孫權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

年紀輕輕的他既要對抗強大的敵人,又要穩固江東本土一大波傲嬌的士族。

幾經歷練,他終于帶上皇冠,坐上皇位。

是什么堅定了他稱帝的決心?他的建國之路又經歷了哪些坎坷?

孫權字仲謀,是名將孫堅的次子,“小霸王”孫策的弟弟。

這里出現一個知識點。

我們先來聊一聊孫權的“字”。

今天我們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只要告訴對方自己叫王尼瑪、張二狗或者李二蛋就可以了。

古人介紹自己的名字則麻煩的多。

比如孫權,他向某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會這樣說:鄙人姓孫,名權,字仲謀。這時對方就會用“仲謀”來稱呼孫權。

“字”可以理解為古人的一種昵稱,在古代的禮儀中,兩個人交流時不能直呼對方的名,要用對方的“字”稱呼彼此。

“字”不是亂取的,“名”和“字”通常有一定關聯。

比如在孫權的“名”和“字”中,“權”、“謀”剛好對應。

除此之外,往往我們通過一個人的“字”,就能看出他在家里的排行。

古人喜歡用“伯仲叔季”這樣的次序來劃分兄弟姊妹間的長幼,很多人給子女取名字的時候,也喜歡把這樣的次序應用其中。

比如孫堅的四個兒子: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

所以,很明顯孫權是家里的老二。

老版三國中的孫權形象,經典不解釋

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

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建安五年,孫策被刺客所傷而死,當時孫權大概只有十八九歲的樣子,放在現在也才剛剛成年,還正處在叛逆期呢。

哥哥死了,孫權當時痛哭不止,畢竟這對孫權來說無疑是天塌了。

幸虧在德高望重的張昭、孫策的好哥們周瑜、以及孫堅留下的眾多死忠支持下,孫權重拾自信,并逐漸找到一個霸主應有的威嚴,使得孫家不至于歷經兩代就消亡在亂世里。

此時的孫權,也許沒想過或者說根本不敢想稱帝這件事,他也沒有那個時間來考慮稱帝這種不切實際的事情。

執掌江東大業的孫權開始著手攘外安內。

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虜其男女數萬口。是歲,使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

對外,他派遣精兵猛將主動出擊,逐一清繳盤旋在江東四周的各方軍閥和草寇,并最終在建安十三年擊敗了孫家最大的敵人黃祖,使得孫家勢力進一步擴張,孫權真正有了在亂世中傲視群雄的資本。

他開始規劃土地,整理內政,在所轄土地上加強自己的統治,孫家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

對內,孫權開始廣納賢良,盡收江東人才,招攬人心。

在此期間,日后成為孫氏集團頂梁柱的魯肅、諸葛瑾等人也正式加入孫權麾下。

外有虎將東征西討,內有能臣傾力輔佐,孫權開始享受作為一鎮諸侯帶來的驕傲和榮耀。

此時的孫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真正的威脅即將到來,一個可怕的敵人正在靠近!

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

同樣是建安十三年,剛剛除掉黃祖的孫權并沒有太多時間來慶祝。

曹操南下勢如破竹,劉琮望風而降。一時間,孫權與曹操只隔了一道長江。

彼時的孫權,或許隔著寬闊的長江天險都能感受到來自曹操那不可一世的威懾。

要知道,當年曹操和孫堅并肩作戰討伐董卓的時候,孫權還不會打醬油呢。霸氣的曹大爺根本沒把自己兒子輩的孫權放在眼里。

整個孫氏集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孫氏陣營內部請求孫權投降曹操的聲音此起彼伏,整個江東士氣低迷人心惶惶。

索性有周瑜、魯肅等人義無反顧的站在孫權身邊。周瑜干勁十足,魯肅則積極聯絡劉備作為盟友。危難時刻,自己最信任的人給了孫權反抗的決心。

他最終決定放手一搏!

《赤壁》中的孫權,演出了大戰之前的糾結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余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赤壁之戰就這樣打響了。

孫權聯合劉備擺開“光腳不怕穿鞋的”陣勢,在長江之上和曹操對峙,最終將曹操攆回北方。

作為勝利的一方,孫權和劉備開始坐下來平分勝利果實,兩人把荊南地區一分為二,達成了表面上的共識。

但是顯然孫劉兩家在地盤歸屬問題上搞得不是很清楚,這為后來孫劉兩家的領土紛爭埋下伏筆。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

建安十六年,為了防御曹操的進攻,孫權修筑建業城以及濡須口防御工事。

不難看出,已經成長為一方霸主的孫權,此時對登頂皇權已經蠢蠢欲動,不然他也不會把這座石頭城取名為“建業”。

為了建立偉業,孫權曾多次主動向曹操發動戰爭,雙方互有勝敗。

建安十七年,也許是被一個小屁孩打敗感覺很沒面子,曹操又一次南下進軍濡須口。

這一次孫權又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來自對手的尊重。

據裴松之注引《吳歷》記載,在這場戰役里,孫權曾親自坐船來“視察”曹操的水軍營地,這也算是二人之間一次非正式的會面。

當時雙方雖然沒有打起來,但是曹操見到孫權的軍隊軍容嚴整,調撥有序,在自己的營地里肆無忌憚的逛了一圈之后,唱著小曲扭著屁股離開,毫無畏懼。

曹操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新版三國中的孫權,演出了孫權的悶騷和隱忍

是歲劉備定蜀。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

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

閏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

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于章鄉,遂定荊州。

到了建安十六年的時候,孫劉兩家的領土紛爭正式打響。

孫權問他劉大叔:“我借給你的土地啥時候還給我?”

劉備卻在裝傻:“啥土地?我咋不知道?”

聊天聊成這樣就已經聊死了,沒啥說的,開打吧!

幾番小打小鬧之后,正趕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令呂蒙對關羽發動襲擊,最終斬殺關羽,將劉備之前管轄的荊州土地盡數吞并。

這無疑是一次值得慶幸的勝利,可孫權卻有些喜憂參半。

權聞魏文帝受禪而劉備稱帝,乃呼問知星者,己分野中星氣何如,遂有僣意。——《魏略》

自魏文帝踐阼,權使命稱藩,及遣于禁等還。

襄樊之戰結束,關羽死后沒多久,曹操也在洛陽病逝。

不久之后,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劉備緊隨其后,在成都稱帝建國。

當時天下三分的局勢已經成型,自己的兩個對手都成了皇帝,孫權心里難免有些癢癢。

可是孫權當初只是想跟劉備大叔開個玩笑,結果玩笑開大把關羽給搞死了,孫權知道隔壁的劉大叔來找自己算賬只是時間問題。

此時的孫權展示出自己能屈能伸的英雄氣概,他將自己的稱帝之心深深隱藏,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他決定公開認曹丕為大哥,甘愿給曹丕做小弟,借此和曹魏結盟。

《軍師聯盟》“武松版”孫權,不怒而威,霸氣側漏

是歲,劉備師軍來伐......

權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

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不出孫權所料,劉備稱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興兵討伐江東。

孫權不顧眾人阻攔,破格提拔陸遜為都督,命令陸遜率軍迎戰劉備,三國時期另一場重要戰役,夷陵之戰爆發。

陸遜不負眾望,打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孫權又一次在強敵壓境的緊要關頭作出正確決斷,守衛住孫家的基業。此時的他想要稱帝沒人能攔得住,甚至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然而孫權還是忍耐住自己的欲望并沒有在這個時候稱帝,這是為什么呢?

是月,魏軍皆退。夏四月,權群臣勸即尊號,權不許。

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

......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

孫權雖然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但仍然元氣大傷,曹丕趁此時機大舉興兵攻打孫權。

孫權終于和自己的同輩人痛痛快快打了幾場仗,雙方互有勝負,誰也沒打過誰,最后互相認慫不了了之。

戰事終于平息,孫權的小伙伴們開始勸他稱帝,孫權卻在這個時候傲嬌起來,他的稱帝之心已然饑渴難耐,但他認為時機未到。

不得不說孫權實在穩得一批!

為了讓自己稱帝更為名正言順,孫權頒布了一系列法令,進一步穩固內政。同時清剿山民草寇,穩定治安,為稱帝營造一個和平的氛圍。

萬事俱備,孫權還需要一場勝利。

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秋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于石亭。

公元228年,孫權對魏國發動石亭之戰,取得不錯的戰績,魏國名將曹休因此戰而身死。

此時的孫家基業在孫權多年經營下,疆域之大遠及現今的越南,政通人和,萬民安樂,加上石亭之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孫權陣營的士氣,孫權稱帝的最佳時機終于來了!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南郊即皇帝位......

公元229年,孫權正式登基稱帝,開始了他長達24年的皇帝生涯。

回首孫權的一生,他曾戰敗雄武一世的曹操,也將亂世梟雄劉備徹底擊潰,在曹丕死后,他成為那個時代里當之無愧的第一霸主。

這個十八九歲就開始在亂世里打拼的小青年,通過數十載拼搏,終于贏得一個時代的認可,也贏得了屬于自己的榮耀!

稱帝后的孫權過得舒心嗎?有又怎樣不為人知的煩惱等待他呢?

歡迎小伙伴們關注之后的文章更新。


【三國志知識點】

本專題是為了方便各位小伙伴更好的學習和研究三國歷史而創建的。

專門收錄《三國志》譯文性質的文章。

將繼續保持通俗詼諧的風格,但減少文章中的個人情感和議論,只對《三國志》中的各種隱藏知識點做深入研究。想看三國評論文章的小伙伴,歡迎出門左拐關注【致三國】專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