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取京東快遞,突然發現快遞面單上我的手機號碼中間4位數字被*代替了。
哇哦~ 京東可真貼心~ ?
現在人們都關注個人隱私泄露,一些謹慎的人會在收到快遞后,細致地將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特意用黑色記號筆涂去再丟棄;一些人會再弄個手機副號用于注冊和非熟人聯系。
京東想用戶之所想,憂用戶之所憂。向前一步,幫用戶解決了快遞單泄露個人信息的問題,真是棒棒的呢!
但是,面單上的號碼被隱去了,那快遞小哥又怎么聯系到我的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又折回去,不顧小哥正忙于聯系其他顧客收件,厚著臉皮向他傾訴了我內心的困惑。艱難的溝通后發現,原來派件小哥派件時,用手里的終端設備掃描快件上的條碼,終端系統會顯示這單的具體信息,其中就有顧客完整的聯系方式。
在騷擾小哥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實際上很少有人會去垃圾箱里翻看被丟棄的快遞單吧?一來這行為也太惡心,二來效率也堪憂。真實的泄漏情況是,用戶號碼的泄漏都是在后臺存儲的用戶信息被批量出售(有工作于不同行業的3個朋友都證實過這一說法,這種泄漏或是公司層面的,或是私人層面的)。
所以,即使京東貼心地保護了用戶在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但實際不過是個安慰罷了。枉我一開始還感動與贊嘆了一番。。。
前段時間做了一個關于手機流量套餐的項目。研究發現用戶對于無限流量有種執念,他們會舉例市面上一些打著“無限流量”牌子的產品。然而這種“無限流量”產品也不過是虛晃一槍——在使用說明中不起眼的地方,暗戳戳地寫著類似于“受國家規定,每個號碼每月的流量上限為60G,超過60G后將無法繼續使用流量”。只是這規定太不顯眼(能耐心看一打段說明的人越來越少),且實際使用中用戶很難用到這么高的流量。但這樣的宣傳方式還是給用戶留下了“哇,我有無限流量”的印象。
你瞧,被各種套路過的我們依然單純如同朝三暮四的猴子,可能被各種商家賣了還為其大唱贊歌。
我也只能自我安慰:為了提升用戶的體驗,至少商家還愿意花心思和精力哄騙我們。就當做是善意的謊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