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Henry Kissenger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單純的物質激勵是害人的政策,單純的精神激勵是愚民的政策。領導者無論如何激勵員工,無論用什么的方法和政策,最終都要讓員工感覺到前途一片光明。
──摘于閆明老師語錄集
記住,是人使事情發生,世界上最好的計劃,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那它就沒有任何意義。
──Mark Hogan 馬克.赫根 通用汽車副總裁
沒有一個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們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實踐中學會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習慣。
──Peter F Drucker 彼得.德魯克 現代管理學之父
領導是做不一樣的事,它不是要你做的卓越,而是激發別人表現卓越。
──Tom Peters湯姆.彼得斯 管理學大師
接下來,跟隨樊登讀書會《可復制的領導力》,學習,思考,改變自己,成就團隊。
01 領導力是可以復制的
東、西方對領導力有不同認識
我們首先要講的是關于領導力這個話題的東西方不同的認識,我想首先請問大家,你們都愿意拿出時間來坐在這學領導力這個課程,請問你們覺得領導力能夠坐在教室里邊學會嗎?實際上領導力是一定能夠坐在教室里學會的,否則的話,它就不會稱其為一門課程。
中國人認為領導力是一種天賦
中國人普遍認為領導力學不會,他們認為領導力是一種天賦或者是打拼出來的、是摸索出來的。領導力是靠著我們個人的感受和外界的鍛煉,所以如果給你一個實習生,我要求你把它鍛煉到像你一樣具備領導力,請問你有什么辦法?
我們中國的企業一般培養領導力的辦法就是先把他放到基層去各個部門鍛煉,接著是到老板身邊鍛煉,給他一個職務干一段時間,然后等到這個人鍛煉了三、五年,終于具備了一定領導力的時候,獵頭一挖他就走了。所以到最后你會發現傷你心傷最多的人就是那些當初你最看重的孩子。但是我們沒有聽說過寶潔走了一個大區經理,或者換了一個中國區總裁,或者IBM的郭士納下臺,業務就完蛋。這是為什么呢?
而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副總裁離職,一個公司會倒閉,一個牛的副總裁走了,會帶走一大票人,整個公司翻天地覆地的變化,這又是為什么?
中國古典哲學強調人才挑選策略
所以領導力是一定有工具可循的。要搞清楚這件事,我們得首先解決一個哲學高度的問題。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就一定會受孔夫子的影響。孔夫子給我們中國人定了調子,不管你有沒有讀過論語,你都會受到他的影響。請問,大家知道孔子最大的弱點是什么?史記上講孔夫子弟子3000,身通六藝者72人,這一組數字放在一起說明什么?
成材率不高,為什么孔子成才率不高?中國古典哲學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挑人的策略。因為中國這個社會就是崇尚聰明人的社會,但問題是組織的風險變大,因為組織會把所有的風險都建立在對個人能力的依賴之上。
地球是有一個蘊脈的,就是地球在那一段時間像一個年輕的女孩子一樣,能夠產出最好的孩子。我們現在這些人就是“人渣”。人類的精華已經被榨干了,過了2000多年,我們到現在研究的還是那個時期的事情。
西方哲學強調邏輯思辨
東方我們研究孔子和老子,西方研究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中間還有一個叫釋迦摩尼。這些人全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你想想看多可怕。柏拉圖怎么教學生呢?他跟孔子的辦法不一樣,孔子說的每一句話都很高級,足夠你琢磨一輩子,但問題是你可能聽不懂,聽不懂也無所謂。
柏拉圖的辦法是什么呢?有一個學生跑來問柏拉圖說:“老師,我想問一下,什么是人?人的定義是什么?”
柏拉圖說:“你問這干嘛?”
學生:“我想知道一下人定義到底是什么?”
柏拉圖想想回答到:“人是無毛的兩腿動物。”學生回家就琢磨說,我咋覺得不對呢?之后學生找來一只雞,把雞的毛全部拔光,拎著禿雞跑來見柏拉圖說:“老師你看,根據您的定義,這就是人,這也是無毛的兩腿動物。”很明顯這個答案是不對的,但是請問這種教學方法有什么好處?
好處是啟發,思辨。咱們一塊判斷一下桌子是不是人?桌子沒有毛,是四個腿,有點像,但不是。所以你會發現不需要你很聰明,就能夠學得會,你只需要按照大前提,小前提,三段論的條件。柏拉圖教學的這種方法叫做邏輯,大前提:無毛的兩腿動物是人,小前提:這只雞是無毛兩腿動物,所以結論是這只雞就是人。就是這么簡單,這就是西方的思想。
西方思想強調做事分步驟,領導力也不例外
西方的思想從這個時候奠基以后,你會發現西方人最喜歡把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變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宋丹丹演的小品,我覺得特別具有諷刺意味,說把大象關冰箱要幾步?分三步:第一步把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把門關上。這個笑話只有中國人會笑,但是老外聽了不會笑。老外會說那難道不是這樣嗎?
因為在老外的所有概念里邊,一定是先分成三大步,你至于第二步怎么放進去,那再分三步,這是他們辦法。所以如果有人在工業企業干過的話,有一個原則叫“六西格瑪原理”,就是怎么樣把安全系數提到最高,次品率降到最低等等。“六西格瑪原理”的步驟,第一步,發現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第三步,解決問題,第四步,反饋。所以西方人做任何事都會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馬云跟扎克伯格在清華對話,真是氣死人了。扎克伯格跟大家講VR的未來,講了半天VR多棒,會改變人類世界,馬云坐在旁邊聽,聽著特別帶勁,聽完以后馬云說,我們可以幫你賣。各位看出中國的特點了嗎?就是人家搞創新,咱們跟著屁股后面賣,所以中國人都是替別人打工,掙不著錢,我們掙的錢都給人家交知識產權了,這就是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一個根本的差距。我們太過依賴于個別能干的聰明人,所以我們組織的力量就很難發揮得出來。而西方人的特點是把所有的東西都做成標準化,做的步驟清晰,這樣一來你會發現簡單了。
【課程總結】:
東西方文化對于培養人才的觀念和方法不同。西方人善用分析思維,而中國式“悟道”更加擅長于綜合思維。在大多數東方人看來,領導力要么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要么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管理實踐打磨而得。西方人則注重標準化,認為只要按照標準操作,普通人通過訓練也可以輕松擁有,一切任務都可以完成。因此領導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加以掌握的。
02 員工的執行力等于管理者的領導力
領導力可以標準化
回到領導力這個話題,我們講科技,講發動機,這都可以標準化,把大象關冰箱都可以標準化,領導力可以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么可以?什么是領導力?在中國人看來,領導力是一種不可琢磨的東西,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氣質,是基因里帶來的,或者鍛煉出來的,這些想法都特別糟糕。西方人不這樣認為,西方人認為領導力是一系列的工具,就是你怎么跟員工說話?你怎么表揚他?怎么批評他?怎么給他授權?怎么帶他創新?怎么跟他開會?怎么變革?怎么流程改善?你看我說的所有的事,基本上涵蓋了你們平時做的所有的事,你們做這些事的時候,請問有工具嗎?沒有。都是臨場發揮,都是靠自己的感受在不斷的發揮,而西方人告訴你說,你有病我就有藥。這就是老外做企業時間長的好處,人家做企業做200多年,咱們做企業時間太短,所以只要你在工作當中有問題,他一定有一個工具等著你。
IBM就專門研究這個事情。他有個工具庫,所有生活中的困難,那里邊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對應的工具來幫你解決。咱們來舉個例子,讓你們了解領導力是可以工具化。
“執行力”是個偽概念?
有沒有人抱怨過員工缺乏執行力?你們有沒有想過請一個老師來給你們上執行力的課?講講使命必答?各位你們知道執行力的課上完以后什么感覺呢?就像是打了雞血,有的人很開心,有的人還會哭,一邊哭一邊說我錯了,我對不起你,我以后一定努力等等。因為執行力的課一般就講說首先你要感恩,沒有平臺哪有你?讓你感恩之后緊接著就是不斷的反思,看自己的父母的照片,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等等。很多大腕講的特別好,真的能夠現場把人全講哭。這種打雞血的狀態,在上完執行力的課之后,一般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如果請到大腕講,效果可能只持續一周,你要花點大價錢請大腕,請機場里那種長頭發的,在那電視機里邊一直講的那種比較厲害的人,他能夠幫你至少堅持兩個禮拜。倆禮拜以后,有一天這個員工會突然說,我最近咋了?自己覺得很奇怪,然后又慢慢地恢復原狀。
為什么我們給員工上執行力的課,到最后員工總是恢復原狀?給員工講執行力的課總是無效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管理學的體系里邊根本就不存在執行力,執行力是一個偽概念,是很多老師、教授編出來騙人錢的。因為他知道老板們都喜歡員工有執行力,所以他編出執行力這個名字來,你們就會買單,然后他就會講這個賺錢。
員工的執行力=領導的領導力
在西方的管理體系里邊,認為員工的執行力等于領導的領導力。所以如果你認為你的員工缺乏執行力的話,那么多半是因為你自己缺乏領導力。舉個例子讓大家了解這個概念。給華為起草《華為基本法》的包政教授有一次跟我們在一塊演講,他就說日本的大公司里邊要求老板給員工布置工作,至少要說五遍。
第一遍,管理者:“渡邊君,麻煩你幫我做一件xx事”。渡邊君:“是!”轉身要走。
第二遍,管理者:“別著急,回來。麻煩你重復一遍。”渡邊君:“你讓我去做一個xx事,對嗎?”
第三遍,渡邊君:“這次我可以走了嗎?”管理者:“別著急,回來。你覺得我讓你做這事的目的是什么?”渡邊君:“你讓我做這事的目的大概是為了咱們這次能夠順利的把培訓召開,對吧?”
第四遍,渡邊君:“這次我可以走了嗎?”管理者:“別著急,回來我問你,你覺得做這個事會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況你向我匯報?遇到什么情況你自己做決定?” 渡邊君:“這個是大概有這么幾種情況,如果遇到A情況我向你匯報,如果遇到B情況自己做決定,你看可以嗎?”
第五遍,管理者:“如果讓你自己做這個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議嗎?”渡邊君:“如果讓我自己做,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怎么樣?”五遍講完,直到渡邊君說,老板你要再不讓我走,我就剖腹自殺了,我受不了了。OK好,去吧。
各位請問這時候渡邊君做回來的事情有沒有可能接近于我們想要的?一個公司里最大的成本在于重做,我們總是傻呵呵地說趕緊去做,回來又做錯了,然后從頭再來一遍。所以你說是在這先說五遍成本高還是重做的成本高?這么做下來,你會發現這個員工做回來的事就接近于我們想要那個效果。
我們如何責備員工沒有執行力?
第一種,管理者:“我讓你干這事了嗎?是我讓你干的事嗎?徹底干錯了!”員工:“我以為你就是讓我干這個。”
第二種,管理者:“給你布置個工作,怎么三天都沒信,死哪去了?”員工:“你沒說讓我給你個信,我做完了。”
第三種,員工:“老板你看這事怎么弄,你給咱定一下。”老板:“啥事都問我,要你干啥?”老問老板,老板不高興,老板覺得你培養你沒用,所以員工學會了,以后不問了,我自己干,我發揮主動積極性,自己主動解決。正在干的時候,老板過來了。老板:“你問過我嗎?這事你敢自己定?”
發現了嗎?員工怎么做都沒有執行力,怎么做都是錯的,為什么?中國的老板布置工作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著辦,交給你了,我放心。”哪有那么客氣?日本人要求布置工作說五遍,我聽過中國老板經常說:“不要讓我再說第二遍!”甚至很多很奇怪的老板要求員工有眼色,一個眼神就要明白老板的意圖。一個人你一輩子花多大力氣才能夠培養一個拿眼神能調動的人?但問題是很奇怪,我們很多中國領導就喜歡這樣。所以到最后的結果,你發現人都是聰明,人人都想把工作干好,但是矛盾重重。為什么?因為我們就懶得把一句話多說兩遍。
領導力的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
我問一個在東風工作的朋友:“你在中日合資公司干了這么多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很義憤填膺地說:“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人看不起我們。”,我:“為啥看不起你們?”他回答我:“日本人特羅嗦,每次跟你說一個事,就反復說,他們就覺得我們笨。”我后來跟他講,我說日本人跟日本人也是這樣。我朋友說:“那不行,我接受不了,我覺得你侮辱我,我聽懂了。”咱們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在這兒,就是我們老覺得聽懂了,明白了就行了。問題是你沒明白,沒有經過反復的確認,導致后面的步驟做不到。大家說你不是講西方怎么講到日本了?日本人學的是西方的方法。美國人有個叫戴明的人到日本去做的整個生產的流程,所以日本人特別在意步驟。而我們經常把這1234步驟忽略掉,現在你們學會了嗎?就算后面的內容你都沒有學習,但是你只記住布置一個工作要說五遍,你的領導力就已經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就這么簡單。所以我講到這兒,我希望大家聽明白了,第一,領導力是可以學會的,第二,領導力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
【課程總結】
企業經常抱怨員工缺乏的“執行力”其實是個偽概念,執行力不是員工的能力,在西方的管理學中,員工的執行力跟領導的管理能力密切聯系在一起。日本大公司在給員工布置任務時,至少說5遍。第一遍:交待事項;第二遍:要求員工復述;第三遍:和員工探討事項的目的;第四遍:做應急預案;第五遍:要求員工提出個人見解。這個工具簡單易學,也能有效地讓企業的管理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From 樊登讀書會《可復制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