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們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互聯網是什么?有人說,互聯網在本質上是一個建構在現代電子技術基礎上的用于存儲和交流的虛擬空間。這么說對不對?曾經對。為什么要用“曾經”這個詞呢?辯證法有三個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其中,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量變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事物內部的主要矛盾運動形式發生了改變,進而引發質變。就像水從液態變為氣態,加熱提高溫度只是引起質變的外部條件(外因),水分子的主要熱運動形式發生了改變才是引起質變的根本原因(內因)。
同樣的道理,互聯網無限連接的特性,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資訊沉淀和個體連接,連接的渠道、方式、類別也不斷延展,當跨越一定的臨界點后,互聯網對于人類而言,就不再只是一種工具、一種載體,而是成為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和意識形態的有機組成部分。到了這個時候,互聯網就不再是個虛擬空間,而是一個虛擬世界,更準確地說,是一個獨立于物理世界之外,又與物理世界密不可分甚至融為一體的一個平行世界。如果聚焦到商業層面,那就是一個依托于等價交換原則和既有貨幣體系而生,但非以往人類所創造和經歷的以實物為基礎的物理化的商業世界。
這個質變,已經發生。確認質變發生的評判依據有這么幾條:
1、智能手機以及其他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出現,打破了以往臺式機由于空間固化和攜帶難度而導致的使用時間限制,意味著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已經融入了個體生命歷程的每個時間點。
2、無線通訊技術的全球覆蓋和零付費趨勢,使得互聯網融入了個體生活軌跡的每個空間點位。
3、線上支付認證系統的成熟,意味著整個線上交易閉環的形成,互聯網已經完成了對于實體商業世界所有領域的滲透。
那么,這樣一種質變的發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變革能量(深度X廣度X跨度)已經實現了對人類社會以及地球四維空間的全覆蓋,一旦形成變革或是顛覆,必定是根本性的。
我們再來考量生產關系、社會關系、政治體系這三個維度。
物質組成的人類社會尤其是商業世界,有一個基本的存在標準,就是“有”。首先,要有一件客觀事物,它的使用價值或交換價值為人所認可,之后通過生產或撿拾或宣示為某人所“有”,形成存量和增量的所有權,而后通過一定的游戲規則加以保護、交易、剝奪,而在這個過程中這樣的游戲規則又形成了相關的操作組織和體系。而互聯網這一虛擬空間,卻有著有、無或者說虛、實兩種天然屬性。
《易·系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段《易經》中的古樸文字,卻極為貼切地反映了互聯網混沌而生裂變成長的內在邏輯。互聯網原本是由物理的網絡技術與運用法則組成,啟用之前的虛擬空間是虛無混沌的。但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以虛擬代碼表征現實世界中的現存事物,這就產生了陰陽、虛實兩種關聯現象和邏輯,這兩儀是相依相存對立統一的;而在現實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有好壞新舊有無存廢兩種內在對立關系,陰陽兩儀各自內在的矛盾因素的演變就構成了“四象”,而內在矛盾因素隨機兩兩對應發生關系就是八卦。這種復雜的作用關系作用于原本一元化的現實世界,就會形成一種顛覆性創新的局面。
唯物主義觀點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以傳統哲學認知,知行同樣建立在萬千世界的既有存在之中。那么生產關系、社會關系、政治體系這三者之間,生產關系自然是率先感應變化而發生相應變動的層面。
前互聯網時代,實物經濟占據主體地位(包括金融等領域也是基于實物經濟的衍生品類),生產資料的擁有者自然是生產關系的主導者,而不占有生產資料的一方只能是接受指令的弱勢一方。
比如交流思想這事兒,除了小范圍的講座沙龍,一個人要想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最傳統的方式就是找出版社出書,那么排版、校對、印刷、銷售,這是一個完整的物化生產的過程;同時由于交流通訊的有限性,基本上這種思想交流是由作者到讀者的單向度。即使是廣播電視出現后,這種交流依然要依托編輯設備、發射機、接收機這樣的物化渠道,依然是單向度的發-收過程。那這個單向度的指向中,可選擇的無非是要不要承接出版、要不要代理銷售、要不要購買、要不要反饋。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抽象理解為陽以及之下的少陽、太陽。而互聯網出現后,首先作者與出版社的關系變成,我的作品可以付印出版,也可以直接發到網絡上分享,這是一個雙向選擇,作為讀者不但可以做出買不買看不看的選擇,同時基于互聯網個體與個體自由連接的特性,還可以選擇是否在任一時空做出反饋,比如是否續訂、是否互動,甚至反向定制關于這一思想的進一步闡釋等等,同樣是雙向選擇。這就是陰陽兩儀生四象。在這個過程中,盡管所有權不變,但所有者的權威在消解。互聯網賦予整個經濟體系中的所有個體以空前平等的協作地位。這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有人可能會提出質疑,BAT不是憑借著大型平臺對于入口和大數據的壟斷,形成事實上的優勢地位嗎?實際上,這正是互聯網在質變前的社會現實生產關系在網絡上的投射。在互聯網發展的雛形階段,基于總體規模和對于物理世界覆蓋程度的有限性,很容易形成先知的壟斷權,而所謂的去中心化去中間環節,在短期內,很容易變成去別人的中心化和去別人的中間環節。
但是,在連接成本持續消弭、互聯網覆蓋領域日趨全頻譜、連接渠道日趨多元化的大趨勢下,個體在互聯網上的活動空間將持續放大,幾乎達到無限,這種情形之下,大數據和入口的壟斷成本持續攀升至無法想象,而所謂大數據的價值不斷貶值,這種基于互聯網的中心地位和中間環節就將失去存在意義。這也是淘寶天貓市場份額下降,BAT急著擴張產業布局的根本原因——延緩平臺衰亡的速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