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發布了一篇關于程序員加班的問題,《程序員就不應該5:30準時下班,回家陪陪愛人嗎》,引起了同行的支持。
閱讀量上萬,讀者的評論特別精彩,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其中有位讀者的評論大意是這樣的:認為程序員只要做好技術就好,其他不用理會。我準時下班,不看其他人臉色。
作為程序員,我們把要做的系統功能做好,沒錯,這是我們的本分,但要是認為只要把技術做好,而忽視其他,比如同事之間人際關系,亦或是溝通能力。這對我們職業發展甚是不利。
02
有很大一部分程序員這樣認為,我就是搞技術的,認真把技術做好就好,其他都是瞎扯。
以前我也有曾類似這樣的想法,工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除了技術,其他也不容忽視。甚至有時候比技術更重要。
下面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
在需求會議討論會議上,為什么有的人說了大半天,對方卻一臉的懵,根本不知你重點要講什么,要向對方傳遞什么信息。這可能是對方沒有認真地聽,我想更大的原因是我們講的沒有層次,條理不明,重點不明確。所以,我建議,即使我們是程序員,做好技術是我們的本分,但我們更要努力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不說我們以后能否升職成產品經理還是更高一層,溝通能力對我們的職場能否順利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口才真的太重要了
作為技術員,特別是從事軟件開發的,我們大多數人有這樣的一個誤區,認為技術人員,對口才要求不高,只要把技術做好就好,口才好,那是銷售人員的事情,我們做好技術就好,話是這樣說,沒錯,可要是你工作了幾年了,向領導,向同事描述一件事時,說話還是斷斷續續的,讓你聽了摸不著頭腦,是不是很失敗。無論你是從事技術行業,還是服務行業。口才真的太重要了。與人面對面交談時,沒有太多時間讓我們去調整,去適應。讓對方處于干等待的氣氛。所以,在重要的談話開始之前,我們最好是有所準備,挑重點的說,有的自己不是很清楚的地方要認真地聽對方說,然后再根據他們所講的內容作出回應。注意,態度要誠懇。目標很重要,特別是階段性目標
程序員,要懂得給自己定目標,特別是階段性目標。比如我一年內從軟件開發升級到中級軟件工程師,再過兩年軟件高級工程師,再過一年成為高級產品經理。無論能否實現,都有利于我們的職業規劃,沒有實現,我們可以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查缺補漏,爭取下次做得更好。這次實現不了,下次或許就實現了。
03
有人說,我就是因為口才不好的,才選擇做程序員的,要我改變真的太難了,“Hello World”,是我們學習程序的入門口。
機會總是暗藏某個角落,如果你能為自己時刻準備著,你會發現機會無處不在,如果你總是渾渾噩噩過日子,你只能看到生活平靜如水的表面。
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在枯燥地過著一日重復一日的生活,很難去發現其中蘊藏的機會,偏偏機會又是轉瞬即逝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心理舒適區”的概念。在這個舒適區域里,人會覺得舒服,很有安全感。一旦離開這個區域,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別扭。“心理舒適區”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它幫助人們維護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夠起到一種避風港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容易會不思進取。
機會要靠自己去創造的,而不是一味等待別人給予你。上班那么多學習機會,我們要懂得加以合理利用。資源有限,你不主動爭取,想要的人多的是,被動的等著別人催你。對不起,沒你的戲。手別總是藏著捏著,別人想幫你都找不到你的手,眼睜睜的看著機會與你擦肩而過。
因此,我們只有認真對待“舒適區”,主動尋求改變,把握好機會,才能更好的發展。
無論你是在哪里工作,從事什么崗位,都請你勿忘初心,現在的工作或許對你來說只是驛站,偶爾歇腳,為以后的路補充能量,汲取營養。風景在側,一路向前。
改變世界太難太遙遠,改變我們自己卻近在咫尺。我作為一名普通的程序員,都能慢慢改變,相信優秀的你也可以做到,我們一起共勉。
我在廣州,你在哪里?
【END】
我是洪生鵬
熱衷旅行、寫作,目前現狀白天到工地搬磚、晚上寫故事。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