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點慚愧,我并不是一個閱讀型選手?;蛘哒f至今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那種閑下來就讀書,每次去書店都帶走一兩本并且回去都能讀完,有自己的閱讀品味和見解的朋友,我心底里是欽佩的。我知道這種閱讀習慣源自興趣,并成為一種能力。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真正愛讀書的人一定更知性更遠離淺薄。我很喜歡電影,對此有相似的熱情,但可惜一直沒有在閱讀上找到這種感覺。
雖然沒有養成真正愛讀書的習慣,但我也曾經沉浸于一些書籍中,有過身心投入的美好體驗。我大學主修的是英美文學,必修課中有精讀和泛讀課,泛讀課對閱讀的范圍和數量有學科的要求。那時候主要都是讀的原版小說,比如白鯨,德伯家的苔絲,羊脂球等等。當然我的閱讀啟蒙遠比大學時期要早得多,但有趣的是,在更早的記憶里,我的閱讀體驗也多集中于中文版的英美經典小說。家里的書柜至今還存放著那套譯林出版社翻譯的英文著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和瑪格麗特米歇爾的《飄》。這幾本書我都反復看了不止一兩遍,并且追隨過以此為劇本創作的話劇和影視作品,可以說是其資深原著粉了。
為什么是這幾本書,這幾位作家吸引了自己,當時想得并不多。只覺得像更小的時候看機器貓漫畫書一樣--暑假的午后拿起一本窩在涼涼的藤椅里,再抬眼屋外就是一片落日余暉,半天就這樣過去了。直到后來每次談到讀書的話題,或者碰到跟作品相關的圖文影音,才意識到那是陪伴自己一個時代的書啊,原來也有人跟我一樣為他們著迷,原來經典的魅力真的流金歲月。再仔細去想,這幾本都是女性作家的小說,她們的文字是細膩而感性的,她們的故事中有著女性本色和柔中帶剛的姿態,讀者在里面能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和想要成為的樣子。甚至可以說,從我青春期直至成年進入社會,書中的這些人物都一直活在我的記憶深處,或多或少藏在了我的潛意識和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中。簡愛,伊麗莎白和斯嘉麗,他們都是堅強獨立的女人,面對強勢的男性社會始終保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他們是書中的主角,也是人生的主角,所以才那么熠熠生輝,成為經典。而創作他們的幾位女作家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女性,他們兼備人格和才華的魅力,成就了作品也成就了自己。
聽過一個說法"You are what you read",這是在講閱讀對人的影響。但我覺得這種影響是雙向的,你喜歡閱讀什么,也能反映你內心所向,興趣所向。那些啟蒙過我閱讀的作家,應該都是活在另一個時空的有緣人。他們用文字作為交流的媒介,跨越時空與我相見,并且影響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所以我現在開始寫作,書寫自己的想法,也許有那么一天這些文字也能帶著我的意識,與那些有緣人擦出火花。想想真是件美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