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天賦天賦,不就是天生就有的嘛,后天無法改變。
可是我深知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而一種錯誤的認知很可能會讓一個人停止成長,失去希望。
所以我打算把這個話題認真的寫寫,希望能改變一些人的固有觀念。
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論述。
天賦的定義,為什么要談天賦這個話題?天賦普遍被如何誤解?天賦實際是怎么回事?
如何正確使用天賦這個概念?錯誤使用天賦這個概念有什么可怕之處?人人都有天賦嗎?以及了解相對天賦和敏感性的意義。
1、天賦的定義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天賦就是天分,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
2、我為什么要談這個話題呢?
因為我覺得天賦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但是卻常常被誤解,很多人覺得天賦是天生的,后天無法改變的。
所以即使每天都如此平庸也不覺得有什么,也就從來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加沒有想過這個能力也是可以習得的。
因為觀念上的一個誤區,很有可能就停止了自我成長,而這讓我很難過。
因為我心里清楚的知道,很多時候,大多數人只要把概念進行一點點的修正,對其進行一點點的鼓勵,就能把自己身上的巨大潛力爆發出來,最少他可以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人并不知道而已。
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天才型選手,只不過是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
不過我仍在盡力寫出對天賦這個概念的理解,讓大家看到我這么普通的人通過一點點努力也能把概念理清,那么相信你也可以。
其實做成一件事情并不需要什么天賦,至少不是有了天賦一定能做成,沒有天賦注定失敗。
希望能給大家一些信心。
3、天賦普遍被如何誤解呢?
中國人定義的天賦,多半指的是智商,簡單來說就是學習東西的快慢程度。并且認為智商很重要。
一些人把我做不好,不是因為我不想做,而是因為我沒有天賦;我學不好,不是因為我不想學,是因為我智商不夠。并且從心底真的認同“天賦”,“智商”這樣的詞,因為這是一個不用負責的天然借口。可以成為推脫責任的重要借口。
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沒天賦就一定做不好事情,用這個借口麻痹自己,什么事情做不好,直接往這個借口一推,之后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浪費在娛樂休閑上,忽視自我的成長。
于是這個詞經常被拿來當做不作為的借口。
4、那么天賦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認為天賦是一種能力,事實上,天賦只是一種潛力,決定你能達到上限的可能性。
郎朗是公認的鋼琴天才,但他達到的成就卻不僅僅靠天賦就能實現,要知道,他在小時候每天最起碼練6個小時,就這樣練了好多年,即使成名之后,每天還保證3個小時的練習。
而我們熟知的另一位音樂天才,更是在6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3500小時的練習。他的父親作為一位音樂家,更是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去培養他。
那是不是,后天因素才是成才的關鍵?那倒也不是,假設你有機會,你的努力程度可以跟莫扎特或者郎朗相匹敵,那么你是否就能達到莫扎特或者郎朗的高度呢?大概率上講也是不可能。
可以把天賦理解為一種無限的延展性,也許有的人只要具備一丁點天賦就可以擴展到無限大,但若是你連這么一丁點也沒有,那就是另一話題了。
所以我認為天賦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如果它在那里,那么你全力以赴的去開發它,就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但是你若讓它孤零零的在那里,本身是沒有任何用的。
其實你可以把天賦看做是某種原料,你需要點燃它,那么它很可能就會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加速器,這時假如你又十分努力,那么它可以放大你努力的效果。
5、錯誤使用天賦這個概念有什么可怕之處?
但是有很多人卻總是以為只要有天賦了,那么即使不努力也能達到好結果。
或者只付出一點點努力,想當然的認為事情就能做好。
甚至有的人還可能自視天賦高,這件事我就是不做而已,不努力學習罷了,我只要認真學,憑借我的天賦或者智商肯定能學好。
而對那些努力做事的人不屑一顧,覺得他們天賦不夠,只能努力來湊。于是過份的拔高了天賦的作用,而忽視努力的重要性。
要知道天賦是潛力,而不是能力。
還有的人很可能自身的天賦不是很高,還不努力的做事。
原因就在于他不敢面對努力之后仍然失敗的自己,讓他這么赤裸裸的面對很平凡,不優秀的自己,實在是件太痛苦的事了,所以很多人寧愿當鴕鳥,認為自己天賦高,壓根不用學。這樣可就錯得更離譜了。
6、那么如何正確使用并理解天賦呢?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努力和天賦看成是對立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我們有時看到某人很努力,可能會嘲諷的說,天賦不夠,努力來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懂得努力,實際上就是天賦的一種。
用一句話來解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努力也是天賦,是不可多得的天賦——意愿天賦。
意愿天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意愿成長,有意愿為發揮天賦而努力。
“知道自己要努力”本身就不簡單。這個意愿背后實際上,是由成長環境,家庭背景,從小的性格,自我實現的動機,從小到大形成的價值觀共同決定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也是有天賦存在的。
不要看不上那么拼命努力的人,更不要以為憑天賦賺錢的才是牛人,清晰明白的知道自己要努力,并付出實踐行動,本身就包含了意愿天賦。
7、人人都有天賦嗎?
人人都有天賦,不存在沒有天賦的人。
天賦,并不是說只有那些牛逼如莫扎特,郎朗的人才有,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沒有天賦了。
天賦是個相對概念,不是比別人厲害牛逼就是有天賦,天賦是跟自己比的,只要你在甲方面的天賦比乙方面的天賦高,那么你在甲方面就是更有天賦。
如果我們只看絕對概念,那么世人基本都沒什么天賦。要是這樣,豈不是活得很絕望,哪里還有生活下去的勇氣呢?
每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沒必要跟他人去比較,即使他人很牛逼很厲害又如何呢?他們發出他們耀眼的光芒,我們發出我們的啊,哪怕光芒很微弱,甚至都快看不到了,又如何呢?
這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啊,他人即使光芒萬丈,于我們自己而言,都不如發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微弱星光,因為那是我們發出的,獨一無二!
就好比是,我們知道有些人天賦異稟,寫的文章很好,小小年紀達到的成就我們終身難以望其項背。難道就因為別人厲害,發的光閃耀,就不允許我們發出微弱的光芒了?
我們即使寫的再不好,但是只要耐下心認真寫,總會越來越好的啊,我手寫我心,足夠了。
8、如何找到自己的相對天賦?
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認清并找到自己的相對天賦。問題是怎么找呢?
有一個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那就是敏感性。
我從小數學比較好,記得有一次我們小學要組織一個奧數培訓班。我毛遂自薦的去學了。
結果有一天,老師出了一道奧數題,全校的人都不會做,我憑自己的直覺竟然做出來了。
自此我知道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
我從小語文就不是很好,每次提起來就頭疼,好在我記性好,很輕松的就能把需要背的古詩背會。不過對于寫作我一直比較抗拒,因為印象中高考語文考的就很差,作文更是水平一般。
但是我后來了解到寫作的重要性之后,就開始踉踉蹌蹌的寫,我理性思維比較強,邏輯清晰,所以我知道我注定寫不了情感類的文章,我只能寫比較燒腦點的文章。
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獨特的敏感性,像我小時候就知道自己跑過去學奧數,后來寫文章又更傾向寫邏輯性比較強的文章。
找到自己天賦所在的敏感性區域,認真踏實的積累,你會感到更多的勝任感和歸屬感。
希望我寫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