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佳話!胸懷壯志的劉備臨死前,為什么要托孤給謹慎的諸葛亮?

文/崔浩暢談歷史

公元219年,趁關羽率領荊州軍北伐襄樊、后方空虛之際,東吳孫權命令呂蒙、陸遜率軍偷襲荊州,荊州守軍勢單力孤,無奈投降,不久,關羽在回撤途中戰死。

北伐基地荊州失守,好兄弟關羽敗死,成了劉備心中的劇痛!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正式建立蜀漢政權,改元章武,劉備就是蜀漢昭烈帝,同時,劉備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稱帝后的劉備

公元222年,為了給生死兄弟關羽報仇雪恨,為了奪回荊州,重新振作起荊州人心和北伐壯志,劉備率軍東征荊州。

不料在夷陵,劉備軍被東吳名將陸遜通過火攻擊敗,幾乎全軍覆沒。

隨后,劉備敗撤至魚復,改地名為永安,并收攏敗兵、振奮士氣、抵御東吳的可能進攻。

不久,在曹魏的大舉攻吳下,孫權遣使鄭泉向劉備握手言和,至此,新生的蜀漢貌似外患已解。

然而,在邊患暫無后,夷陵大敗導致的心情郁結、羞憤悲痛,卻徹底擊垮了年老體衰的劉備。

公元223年二月,劉備病危,臨終召諸葛亮攜幼子來永安,正式向諸葛亮托付軍國大事,并把兒子托孤給諸葛亮。

劉備為什么要將國家大權和兒子托付給諸葛亮呢?

本人認為,原因如下:

其一,劉備臨死時,兒子劉禪年齡較小,極難獨自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更難以抵御曹魏和東吳的外患,所以需要年富力強的親信重臣輔佐,確保國家重新振作,解決好內憂外患。可惜,劉備的親信重臣孫乾、麋竺、法正等人,皆已死亡,唯有諸葛亮、李嚴、趙云等親信還在世,能夠統籌兼顧地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所以劉備想傾心托孤給諸葛亮等人。

托孤,一般是繼承人因年幼或內憂外患嚴重、獨自不能勝任最高權位時,前代統治者尋找可靠大臣協助后繼者的無奈行動。

商湯臨死前,繼位者太甲年幼,湯就將國政托付給賢臣伊尹,讓他來代管太甲和國家大政;

周武王臨死前,繼位者成王年幼,武王便將國政及兒子成王,托付給弟弟周公;

漢武帝臨死前,繼位者劉弗陵年幼,武帝便將國政和愛子,托付給親信大臣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

劉備臨死前,其親生長子,也即繼承者劉禪僅有17歲,雖然將近成年,但在國家軍事大敗、政治動蕩和外患強大的內外形勢下,僅靠17歲的兒子單獨秉政處理曹魏在北虎視眈眈、東吳在東是敵非友、國內南方叛亂不斷的內憂外患,明顯力不從心難挑重擔。

劉備死時還很稚嫩、難當軍國大任的劉禪

于是,在臨死前,挑選一些可信可靠的忠臣良將,來輔佐兒子治國理政、保家衛國,就顯得非常必要。

可惜,劉備早年的至交好友,麋竺、孫乾、法正等人皆已死亡,劉琰等人管軍還行,治國難當。

就這樣,劉備心目中可靠可信的諸葛亮、李嚴、趙云等重臣,進入他的視角。

對自己行將就木的自知之明,對內外局勢的深重擔憂、對兒子能力的不自信、對可靠重臣的信任,這些,是劉備托孤給諸葛亮的現實基礎。

其二,諸葛亮擅長治國理政,能保證百姓足食軍隊精銳,同時,諸葛亮能夠隨機應變地調整內外法令政策,能如臂使指地管理蜀民漢軍,能固若金湯地防守蜀漢四方,從而確保其有生之年蜀漢國祚綿長。

在劉備占據新野、荊州以南及江陵,攻滅巴蜀劉璋勢力、北攻漢中、東征孫權時,都是諸葛亮坐鎮后方、安撫百姓、征調運輸部隊和軍資、確保前線人財物的及時供應。

這說明諸葛亮非常擅長統籌兼顧地協調各方,組織生產、動員百姓支持耕戰。

在劉備開疆拓土時代,擔任蕭何一樣重任的諸葛亮

同時,在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時,諸葛亮既能結合歷史,總結出發人深省的經驗教訓,又能將其靈活運用于實際的用人施政中。

公元214年,劉備攻占蜀地(今四川),為吸取之前劉璋占據蜀地時,政令寬松、不修德政、不樹立威信、管理混亂的失敗統治經驗,以及導致劉備趁虛而入的失敗衛國教訓,諸葛亮便建議劉備制定嚴苛的法令、以嚴刑峻法穩固統治秩序,強化對蜀地人民的管控和對外防御能力。

當時,劉備寵臣、蜀郡太守法正勸解諸葛亮道:“孔明應該也知道,漢高祖劉邦攻入關中后,與百姓約法三章,秦朝百姓感念劉邦廢除苛政、寬厚待民的德望,所以后來劉邦再次進軍關中時,百姓盡皆歡迎之至,如此劉邦方才能創下漢朝基業。如今我們也是剛剛攻入蜀中,還沒有給蜀地人民施加恩惠,如果突然就用嚴刑峻法來管理他們,這與暴秦逼民造反又有什么區別呢?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寬和有禮地管理蜀民,從客人與主人的關系上來講,我們也應該要寬厚謙恭地禮賢下士,好安撫百姓、消除積怨。”

軍事謀略高明,但治國理政卻死搬硬套歷史經驗的法正

諸葛亮聽到法正的勸解后,有針對性地給法正寫了封回書,回書中這樣說道:“孝直(法正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秦朝役民無度,刑罰苛嚴,導致百姓不堪重負、心懷怨恨,所以陳勝、吳廣順應百姓心聲,揭竿起義。隨后,漢高祖劉邦吸取秦朝嚴刑峻法、百姓苦秦久已的教訓,采取了約法三章的寬大措施,取得了收買人心、奪得天下的成功。孝直因此認為益州今日當緩刑弛禁,這是不對的。

因為當今益州已經歷劉焉、劉璋兩代人的統治,他們只靠一些表面的文書、法令來管理蜀地,并沒有認真去執行政令,所以養成了蜀民不受法律管制、任性妄為、相互吹捧的惡習,更導致政府德政不施,威刑不肅。因此益州豪強敢對上胡作非為、對下殘酷盤剝百姓,以致統治者漸漸地難以管理被統治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我們還用劉璋那種寬容的辦法來籠絡他們,那結果可能是:官位給高了,他們反而不覺得可貴;恩惠給多了,他們反而不知好歹。如今,我嚴明賞罰,法令一執行,他們就會在被懲罰后,知道好歹;不濫封官加爵,等到升官發財時,他們就會感到來之不易而珍惜它。這樣賞罰并用,相輔相成,上下就有了良性循環的發展秩序,國家就會治理得越來越好。”

治國理政活學活用歷史經驗、靈活機變的諸葛亮

秦朝時,關中人民被嚴刑峻法長久統治后,實行約法三章的寬法,確實能夠收買人心創造奪取天下的成功;但當時蜀地百姓在劉璋的寬厚統治中驕奢自恣,若還是寬厚管理,只能令蜀民自甘墮落,令統治者自取滅亡,所以推行嚴刑峻法糾之以猛,才能狠剎蜀民隨心所欲之風,樹立上下一體的完善管理體系,諸葛亮此舉,可謂靈活機變。

法正聽后,對自己盲目照搬歷史經驗深表慚愧,也對諸葛亮能靈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深表嘆服。

事實證明,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為政、務實富民、處理問題靈活機變上,劉備沒有看錯諸葛亮:

從公元223年開始,為了富民,諸葛亮暫時安撫南方的諸多叛亂,忍耐著努力發展經濟,在農業方面,他提出“務農殖谷,閉關息民”的國策,并設置大司農,令秦宓、孟光等賢才擔任此職,勸農開墾,管理農民的糧食生產;同時諸葛亮還為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設置堰官,并派兵一千二百人輪流守護、維修都江堰,確保農業灌溉之事無憂。

在商業、手工業方面,他頒布《言錦教》,鼓勵蜀民織錦、為國創造財富。為了以身作則地激勵百姓,諸葛亮在自家種了八百多棵桑樹,并動員家仆養蠶繅絲織錦。如此,在諸葛亮的率先垂范下,蜀地各家人民競相種桑樹、養蠶繅絲,織錦販賣謀利,成都因此成為了錦官城,而蜀錦因此暢銷三國,蜀國由此得利甚多。

如此富國下,諸葛亮也在強兵,為了強兵,諸葛亮整軍經武,訓練士兵,并通過井火打造鋼刀、利劍,通過自己的手工技巧,打造連弩,隨后將以上裝備大規模配置給蜀軍,以對抗曹魏騎兵。不久,諸葛亮于公元225年南征南方蠻族,在將其擊敗平定后,諸葛亮通過實戰,既訓練了軍隊,增強了軍隊戰斗力,又征取蠻族能征慣戰者,編為一支無當飛軍,勝敵而益強。

至此,通過富國強兵的諸多措施,諸葛亮為將來北伐打下了堅實強悍的軍力基礎。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一時間,蜀漢群臣反對聲四起,而諸葛亮為了北伐大業的順利推行,為了聯吳北伐曹魏的實力最大化,便平服眾議,派衛尉陳震去吳國進行國事訪問,恭賀孫權稱帝。

擊敗曹休后,趁勢稱帝的孫權

諸葛亮此舉,確實聰明睿智靈活機變,確保了孫劉聯盟的繼續和北伐事業的有利發展,所以,在解決內憂外患、保家衛國、富國強兵這點,諸葛亮沒有辜負劉備的托孤。

其三,諸葛亮曾出使東吳,在東吳主公孫權處曾受到賞識,孫權對諸葛亮有很好的印象,還有哥哥諸葛瑾也在東吳擔任重臣職位,有這些人脈,諸葛亮能夠確保孫劉聯盟的再次締結,確保蜀國不會被曹魏、東吳兩國聯合夾擊而滅亡,同時,蜀漢北伐更得一強力助手,從中獲利并成功的希望更大。

公元208年,曹操之所以會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曹操面對的是孫權和劉備的聯合抵抗。

公元219年,關羽之所以會在北伐襄樊中損軍失地、身敗名裂,就在于關羽面對的是曹操軍的牽制打擊于前、孫權軍的偷襲招降于后。

被魏吳秘密聯盟前后夾擊、終至慘敗的關羽

公元222年,劉備之所以會在東征荊州時全軍覆沒、兵敗郁結至死,就在于劉備面對的是曹魏的北方威脅(蜀漢黃權軍鎮守江北、牽制了一部分劉備的兵力)和孫權軍的久拖不決及火攻詭計。

被曹魏威懾和東吳火攻聯合擊敗的劉備

可以說,進入實際上的三國時代后,一國要單獨挑戰其他兩國,往往會兇多吉少,即使是精通兵法詭譎狡詐、身經百戰統一北方的英雄曹操,即使是忠勇無雙、威震華夏的名將關羽,即使是戎馬倥傯三十多年、作戰經驗豐富的昭烈帝劉備,也不免都會在這種一國單挑兩國的戰略較量中鎩羽而歸、甚至兵敗身死。

并且,總結劉備發展壯大的歷史,與孫權聯合抗曹時,能夠開拓荊南四郡、占據江陵、巴蜀、漢中和上庸等地,實現版圖和利益的最大化,可一旦與孫權互斗,與曹魏互搏,劉備勢力就丟失荊州、戰死關羽,最后劉備也跟著在夷陵全軍覆沒、憋屈至死。

聯合東吳、對抗曹魏,就獲益匪淺;與東吳、曹魏對抗,就受害無窮。

所以,堅持拉攏一國、對抗一國,是蜀漢將來能夠長存的必守國策,而對蜀漢來說,能聯合的只有吳國,與強大的曹魏聯合無異于與虎謀皮,極不可取。

至于能夠堅守聯合東吳這一戰略、并將之科學執行到底的,有且僅有諸葛亮一人。

因為17年前,劉備請諸葛亮輔佐自己時,諸葛亮就曾提出,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在此期間,諸葛亮也一直支持劉備和好東吳,共同抗曹,可惜,荊州的失守、關羽的敗死,徹底將孫劉聯盟破壞,想維系聯盟,親人諸葛瑾在東吳的諸葛亮有心無力、有口難辯。

劉備臨死前,回首自己創業壯大的經驗和中道衰敗的教訓,總結出聯吳合則兩利、抗吳分則兩害的戰略構想。

于是,為了蜀漢的發展強大,聯吳抗曹魏,勢在必行,如此在東吳有孫權、諸葛瑾兩個人脈的諸葛亮,一直主張東和孫權、北抗曹魏的諸葛亮,便深受劉備的倚重和信任,并被托孤。

公元224年,諸葛亮派鄧芝為使,去與孫權締結了穩固對抗曹魏的孫劉聯盟。

五年后,即使是孫權稱帝,諸葛亮仍派陳震為使,慶祝孫權,可以說,為了專心致志、集中全力北伐,諸葛亮非常重視對孫劉聯盟的維系。

就這樣,第二次孫劉聯盟,在諸葛亮、鄧芝、陳震、費祎、宗預的持續友好出使、不斷和善維持下,一直維系至蜀漢滅亡。

總之,在聯合東吳、共抗曹魏、確保蜀漢趨利避害這方面,諸葛亮沒有辜負劉備的托孤。

其四,諸葛亮是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發展戰略的第一人,也是鼓勵劉備堅持這一人生理想的最久支持者,是能在劉備死后,將這個發展戰略貫徹到底、執行到死的最合適人員。

人一生,最深感痛惜的是什么?

是沒追到喜歡的人,沒能與其相伴終生長相廝守?

是沒能繼續學習深造,進而一展己長地發展自己嗎?

是沒生在和平之國,以致屢遭戰亂,屢次承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之苦嗎?

都不是!

人一生,最深感痛惜的是,畢生理想和抱負的被改弦更張、被改弦易轍。

深懷突破階級等各種限制、用才不用德選拔人才理想的曹操

曹操的人生理想,是創造一個人人不是靠出身、品德,而是依靠才能去獲得合適職位的太平盛世,在他的理想世界中,人人都能不被階層出身、品德修養、各種角色所限制,都能根據自身才華分官授職各展所長地發展自己、造福國家。

為此,曹操先后三次向天下人頒布求賢令,期待能夠通過考核天下人的才能去合理地因才授職、各人才各展所長各司其職,進而為他征戰四方、創造太平盛世做貢獻。

可惜曹操死后,其繼承者曹丕,為了獲取陳群、司馬懿等世家大族對他稱帝建國的鼎力支持,便接受陳群建議,推行有利于世家大族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

對父親理想改弦更張、改弦易轍的魏文帝曹丕

九品中正制表面上規定依靠家世、品德、才能等多方面來選拔人才,可實際執行時,選拔之權在各州各縣的大小中正官里,誰都知道這些大多數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中正官,會將大批寒門子弟拒之門外,而只會選拔跟自己親近的世家大族子弟們為官,好官官相護欺瞞皇帝。

如此一來,依靠才能選拔人才的原則,輕易便被依靠家世選拔人才的原則取代,曹操的人生理想徹底被改弦更張。

一生奮斗轉頭空,一生理想轉瞬無,不亦悲乎!

而劉備的人生理想,是想按照隆中戰略那樣跨有荊州、益州保其險阻,勤修內政發展生產、選拔人才結好四方,待曹魏有變,就從漢中北伐關中,從荊州北伐宛城、洛陽,消滅曹魏勢力,興復漢室,還于舊都,伸張大義于天下。

為此,劉備攜十余萬百姓南逃,被曹軍追殺,差點命喪于長坂坡;

為此,劉備與周瑜率5萬軍隊與20余萬曹軍相抗于赤壁,結果竟然取勝;

為此,劉備親冒矢石攻伐江陵及荊南四郡、巴蜀漢中等地;

為此,劉備娶自己反感或無感的孫權妹妹、吳懿妹妹,來安排自己的婚姻,來拉攏孫權和益州世族;

為此,劉備不顧股肱之臣趙云的反對,親統大軍進攻東吳,意欲奪回荊州重啟北伐宏愿。

可惜,東征失敗,劉備病危,其人生理想也如曹操一樣面臨著人亡政息的可能。

為了延續自己的人生理想,諸葛亮,這位幫自己制定人生理想的戰略家,自然而然成為他的首選托孤對象。

公元223年2月,看到對手曹操的理想,因為兒子無法駕馭而改弦更張,吸取教訓的劉備向諸葛亮正式托孤道:“丞相,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夠處理好國家當前的內憂外患,做到安邦定國,也能繼承朕北伐中原、討滅曹賊的理想,興師北伐,成就還于舊都、興復漢室的大事。”

繼承劉備公私理想的托孤大臣、荊州勢力代表諸葛亮

可見,劉備托孤給諸葛亮,最重要的一點,是想吸取曹操曹丕父子理想中斷的教訓,把自己未竟的人生理想和國家理想托付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好好繼承、延續著爭取實現下去。

后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印證了劉備最重要的托孤目的: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隨后,考慮到諸葛亮行事謹慎,權威不足,容易被下屬勸阻,而無法強勢北伐攻略天下,為了加重諸葛亮的權威,鼓勵諸葛亮放手去實現自己未竟的公私理想,劉備又當著眾臣的面,鄭重其事地對諸葛亮叮囑道:“若朕的繼位之子可以輔佐,就拜托丞相好好輔佐,助他完成北伐討賊、興復漢室的大業;若他不成器、難成才,丞相可以取而代之,繼續完成北伐事業。”

諸葛亮見劉備竟如此信任自己,便流淚發誓道:“陛下如此信任微臣,臣定當竭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效之以死!”

同時,考慮到自己的統治根基,是益州世家大族子弟和荊州子弟,而只有兩方人馬精誠合作著共同工作,才能團結奮進地共成大業。

于是,劉備提拔荊州的諸葛亮(徐州瑯琊人)為首席托孤大臣,典事成都,開府治事,提拔益州的李嚴為尚書令、二等托孤大臣,加中都護,鎮守永安,統永安中外軍事,如此,劉備以荊益二人聯袂接受托付,來向下屬們展示荊州人與益州人共擔大任、攜手共進的榜樣,鼓勵國內各勢力精誠團結起來,為北伐和衷共濟、同心協力。

與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的益州勢力代表李嚴

事實證明,劉備沒有看錯人:

劉備死后,諸葛亮秉承其遺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進行了五次北伐,同時,諸葛亮也通過自己身體力行、刻苦自律的開疆拓土行為,將先帝聯合東吳、北伐曹魏、興復漢室的理想傳承給了蔣琬、費祎、姜維等親信。

所以,劉備的人生理想,便順利傳承給了二代的諸葛亮和三代的蔣琬、姜維。

而曹操的人生理想,則輕易地便被兒子曹丕扔進了九品中正制的海洋中,直至消失不見。

這種人生理想和國家理想的長期穩固傳承,以至于蜀漢滅亡前一年,姜維還在率軍北伐曹魏。

繼承劉備、諸葛亮北伐理想的名將姜維

一個小國,在滅亡前一年,還能組織兵力主動進攻大國強國,由此可見蜀漢的理想傳承,是多么穩固綿長。

劉備托孤給諸葛亮,確保了個人理想和國家理想的長期完美傳承,可謂雖死猶生,劉備可以含笑九泉矣。

其五,要想傳承好事業,保證家國不衰,必須給子女優質的教育。劉備是個好領導,可他卻不是個好丈夫,不是個好父親。所以劉備托孤也是在給家庭找個好管家、給兒子們尋找好義父的行為,而遍觀群臣,黃權精通兵法通曉軍事卻北降曹魏,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李嚴精明干練但心術難測,趙云勇猛無匹、私德亦佳但已年老,唯有諸葛亮聰明謹慎、博覽群書、品德高尚、教子有方、年富力強,能成為好父親,于是劉備便將兒子劉禪、劉永、劉理托孤給諸葛亮,令兒子們視諸葛亮如父,想請諸葛亮教育好兒子們,以彌補他作為父親的教育失職。

從確立打天下的人生目標后,大部分時間里,劉備都在戎馬倥傯地轉戰四方、顛沛流離地屢戰屢敗。

也因如此,劉備難以當個好丈夫,他的妻子甘氏、麋氏曾數次被敵人呂布、曹操所擒,后又陪他繼續顛沛流離,吃盡千辛萬苦;劉備的繼任妻子孫權妹妹,也常年形單影只地獨守空房,只能和一百多女刀斧手一起舞刀弄槍來度日,最后她更是忍無可忍地回到江東再也不返;劉備攻下蜀地后,娶了吳懿之妹為妻,可隨后,劉備在處理繁忙政務的同時,又東進荊州、北征漢中、東征荊州,失敗后又留守永安奄奄一息,根本就沒時間陪吳氏。

同時,劉備也不是個好父親,他的兩個女兒在南逃途中被曹軍生擒于長坂坡,他的義子劉封因沒救關羽、逼反孟達、丟失上庸而被逼死,他的親兒子劉禪、劉永、劉理,也因為劉備需處理繁重國家事務、常年征戰在外,而難以抽出時間好好教育他們。

所以劉備臨死前,需要找位能妥善安置家庭人員的管家,需要找位能代他教育好兒子們的良師、嚴父,好確保兒子們能夠早日成才,繼承自己未竟的事業。

根據劉備十七年如一日的仔細考察和冷靜判斷,諸葛亮就是位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管家,就是位能根據劉備特點、為劉備的人生發展之路進行科學指導的良師益友。

所以,劉備相信,諸葛亮也能為劉禪等兒子們做好人生發展規劃,并敦促他們好好讀書,教育他們好好成才。

于是,劉備在遺詔中這樣對劉禪說道:“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此外,對自己教育子女之失職心知肚明的劉備,還叮囑劉禪、劉永、劉理,要對諸葛亮待之如父。

這相當于讓諸葛亮代他教育兒子們好好讀書,在諸葛亮這位義父的指導下,好好做人、利國利民。

總之,劉備托孤給諸葛亮,托的是妥善施政、消除國家內憂外患的熱切盼望,托的是荊州人和益州人和衷共濟、精誠團結建設國家的美好愿望,托的是聯合孫權、興師北伐、收復中原、建功立業的公私理想,托的是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地教育好子女的殷切期望。

事實證明,在以上各方面,慧眼識人的劉備沒有看錯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也沒有令劉備失望。

在諸葛亮教育下逐漸成熟的劉禪

劉禪確實經諸葛亮教育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蜀地,忠實履行父親的遺志,支持諸葛亮不斷北伐。

諸葛亮死后,劉禪也忠實履行其遺言,重用蔣琬、費祎、董允、姜維等社稷之臣,如此內外協調、安穩換屆下,蜀國成為三國中政局最穩定的國家;

蜀國滅亡后,面對曹魏權臣司馬昭是否思蜀(是否想死)的試探,劉禪大智若愚地回道:“此間樂,不思蜀。”

如此,劉禪得以免除猜忌,享盡榮華富貴地生活至壽終正寢。

可能,對于劉備這一國之君而言,劉禪確實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對于劉備這一父親而言,劉禪確實是明智執政、明哲保身、平安一生的好兒子。

綜上所述,劉備之所以托孤給諸葛亮,主要因為:

其一,劉備臨死時,兒子劉禪年齡較小,極難獨自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更難以抵御曹魏和東吳的外患,所以需要年富力強的親信重臣輔佐,確保國家重新振作,解決好內憂外患。可惜,劉備的親信重臣孫乾、麋竺、法正等人,皆已死亡,唯有諸葛亮、李嚴、趙云等親信還在世,能夠統籌兼顧地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所以劉備想傾心托孤給諸葛亮等人。

其二,諸葛亮擅長治國理政,能保證百姓足食軍隊精銳,同時,諸葛亮能夠隨機應變地調整內外法令政策,能如臂使指地管理蜀民漢軍,能固若金湯地防守蜀漢四方,從而確保其有生之年蜀漢國祚綿長。

其三,諸葛亮曾出使東吳,在東吳主公孫權處曾受到賞識,孫權對諸葛亮有很好的印象,還有哥哥諸葛瑾也在東吳擔任重臣職位,有這些人脈,諸葛亮能夠確保孫劉聯盟的再次締結,確保蜀國不會被曹魏、東吳兩國聯合夾擊而滅亡,同時,蜀漢北伐更得一強力助手,從中獲利并成功的希望更大。

其四,諸葛亮是向劉備提出隆中對發展戰略的第一人,也是鼓勵劉備堅持這一人生理想的最久支持者,是能在劉備死后,將這個發展戰略貫徹到底、執行到死的最合適人員。

其五,要想傳承好事業,保證家國不衰,必須給子女優質的教育。劉備是個好領導,可他卻不是個好丈夫,不是個好父親。所以劉備托孤也是在給家庭找個好管家、給兒子們尋找好義父的行為,而遍觀群臣,黃權精通兵法通曉軍事卻北降曹魏,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李嚴精明干練但心術難測,趙云勇猛無匹、私德亦佳但已年老,唯有諸葛亮聰明謹慎、博覽群書、品德高尚、教子有方、年富力強,能成為好父親,于是劉備便將兒子劉禪、劉永、劉理托孤給諸葛亮,令兒子們視諸葛亮如父,想請諸葛亮教育好兒子們,以彌補他作為父親的教育失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78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0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9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74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4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2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5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9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42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5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6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2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9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