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在俱樂部的10天學習中,自己從學員、講師兩個不同的角度去學習知識并汲取經驗。當真靜下來回顧這10天并總結時,才發現在不同的點收獲了好多好多。而只有將這些寫出來才真正的能夠成為自己的東西,內化到自己的積淀里。
我是學員
一、實用記憶
記憶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回歸實用記憶的,在集訓的這些天我們做了大量的記憶訓練,從早晨的唐詩背誦到課程中間的各種學科記憶練習,多種多樣。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幾點經驗:
1、限時記憶更高效。限時可以快速高度集中,記憶效率當然也會更高。10—20分鐘的限時記憶,是個不錯的選擇。
2、飽滿的狀態更利于高效記憶。有一天中午沒休息,下午測試結果一塌糊涂。
3、記憶測試的好壞,一定和平常的訓練量成正比的。集訓前好久沒有訓練過了,集訓期間的測試成績可想而知......
4、不同的記憶內容選擇不同的記憶方法,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5、提筆忘字要多手寫。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平常動動手寫寫字還是很有必要的。
二、繪圖記憶
繪圖記憶本該并到上一個板塊的,單獨拿出來是因為這些天的學習,對于它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繪圖記憶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從記憶內容里提取關鍵詞再轉化成圖像畫出來,再結合原文內容讀兩遍,就很容易記下了。是一種超級好用的記憶方法。對于這個板塊,也有一些感受先要分享:
1、自己看懂就好。很多初學者看過大神們繪圖記憶的作品后,不敢去嘗它。然而自己看的內容,畫的再抽象派又能怎樣。自己開心就好!當然,給別人看的繪圖內容除外。
2、圖像轉換是個痛點。剛開始繪制的時候,在如何將抽象的詞匯進行轉換方面,雖然結合了“諧字拆關綜”的方法,但依然會很頭痛......直到第6天課程中,袁老師讓大家用4線1圈將“壓力”、“智慧”、“神奇”和“萌”繪圖表達,當看到大家各不相同卻充滿創意的答案時,我終于頓悟。原來自己一直都被“繪圖記憶要寫實”的錯誤觀點給束縛住了。繪圖記憶時“寫意”也是種不錯的表達方式。
3、建立自己的繪畫小圖庫。繪圖記憶使用的多了會發現,好多內用都會不斷的重復。在第三天小伙伴分享是個的繪圖記憶時,將“維”(及wei同音的字)形象的固定為一條飄起來的“圍巾”,很形象的轉化,就可以將它固定下來啦。圖庫可以不斷完善補充,當達到一定量時,繪圖記憶當然就會變得簡單高效。
4、注重圖片的細節。同意段內容的繪圖記憶,有些伙伴可以畫的很美很好看(比如婷予、柯姣的),而有些人畫的就慘不忍睹(我的)。雖然第一點說了自己看懂就好,但是美觀的圖片會使得記憶的過程心情更好,記憶效果也會更棒。所以,練習繪畫,注重細節還是很有必要的。
三、神奇的冥想
這次課程中,依舊有不少的冥想環節。不過形式變得多種多樣了。
1、正念冥想時,找一個身邊觸手可及的物品,可能以前很少關注過它,但是此刻眼里只有它。心無雜念的盯著它的時候,感覺時間靜止,自己和它融為一體。整個人處于一種很放松冥想的狀態。而當閉眼用意念去撫摸自己的肢體時,感覺自己是一個充滿了能量和活力的生命。身體健康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有了健全的身體,再去做什么都還來的及。感恩,所有~~
2、每天中午峰哥帶著大家打太極的時候,閉上眼應,想象自己浸在水里一樣,肢體柔和的緩緩的推動水流。找到一種天地人合為一體的感覺,伴隨著音樂沉浸其中,感覺好棒。
3、樹葉的觀察和臨摹同樣是算一種冥想,觀察的時候會發現小小的葉子卻結構嚴謹各不相同,想到了平常很少關注的東西、身邊很渺小的事物、自己身體的龐大和復雜和人類的渺小。突然想到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臨摹的時候,腦中只有葉,眼中只有線。心很靜,很專注,畫自然會美。
四、創意訓練
1、物品隨機配對特征組合:隨機的找到兩個物品,發散思維列出他們的特性并遷移組合,生成一個全新特性的物品。這是個激發靈感產生新創意點的絕好游戲。很多發明家的好點子,也是這么得來的吧~~
2、物品塑造環節:這是一個神奇的環節,本來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卻可以在語言的塑造中,賦予它巨大的價值。最關鍵的點就是根據彼此的關系和需求,對它放大價值。當然好聽的言語和真誠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分享的環節中,發現大家都變成了“情圣”,硬是把很普通便宜的東西,和濃濃的情感聯系了起來,讓每一件物品都充滿了濃濃的愛。遲遲找不到多想的單身狗,快做這個練習吧。
3、未來的名片:名片在傳統意義上是身份信息的傳遞工具,而在未來它絕不僅僅再是簡單的信息輸出,更多的要使名片有創意增加它的附加值,變成一個可以使用的小小藝術品。同時有自己獨特的創意點,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并讓大家容易記住。在這個環節中,大家的名片各種各樣,通過使用繪畫、思維導圖等創意點,美觀的呈現出自己的信息并且利于記憶。
4、兒童識字卡片:這個不太起眼的日常小物品,竟然可以通過大家的集體思維發散,想出三十多種用途,其中還包含十幾種可以運用在課程當中的好點子。以前每次要做課程創新點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很痛苦,怎么都想不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年,發現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將不同物品的特征相互關聯,可以創造出很多有創意的點子。這種方法還可以遷移到課程研發、游戲創新等等方案設計中。
五、人生探索
這些天中,袁老師帶著大家做了“生命之輪”、“金錢觀”、“人生折線圖”和“人生探索”等環節的心智練習。而我對最后一個環節印象尤為深刻。
最后一天,在袁老師的引導下做了未來5年個人品牌的建立。通過SWOT分析和不同的問題,綜合思考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并建立品牌。這個環節中,我遲遲的寫不出來,我發現自己欠缺的東西好多好多,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我曾有想過自己要做哪一行,但分析過后,自己目前的水平和狀態不足以確定能去做什么。想起了在大學參加職業生涯規劃比賽時,獲得冠軍的參賽作品,那時的自己規劃明確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而現在發現自己卻時而會感到迷茫。后來看到了古典老師的書中說到,職業規劃是給入職數年,具備一定職場軟實力的人做的。這句話雖不能包含所有,卻頗為適合現在的我。在自己還不足以給自己定下明確的職業目標時,先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在前進的過程中再不斷摸索,不斷調整。一定會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的。
我是講師
袁老師不僅是一位很最牛的記憶導師,同時是一位研發課程能力很強的講師。跟隨袁老師的一年里,每次課程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元素。而這次課程更是頗多。自己也將成為一個講師,當然會從講師的角度去學習模仿。
找主題——輸入——輸出——引導——集體思維——提煉——總結
袁老師看書很多,可以快速從各種書籍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整合并在課堂當中輸出。輸出的過程又很像是一場高質量的拆書分享。能夠給出一個點,引導大家用集體的思維去發散。最后再做一個概括性很強的提煉和總結。真的是太牛了!
自己在課程中也做了一個晚上的拆書分享。真切體會到輸出倒逼輸入的魅力,為了把分享做好,查看了大量的資料并思考分享和流程。在講解過程中,發現自己在講課上還有幾點需要提高:資料準備、PPT、流程安排、語言組織、上課互動等,都需要完善。
有一天晚上,想了一個和課程相關的游戲。結果在操作的過程中,各種意外情況接連不斷。在沒有操作經驗,并且想要顧及每一個人感受的情況下,沒能堅守規則,結果竟然失控了……瞬間感覺好失敗……在袁老師的鼓勵中,意識到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意識到才能做的越來越好。自己還需要多多的鍛煉提高。
10天的課程結束了,過去的一年也即將結束。再有4個小時就要迎來新的一年,我也迎來了第二個本命年。這些天,一直在想自己已經24了,再也不是一個能夠無憂無慮的孩子,肩上的責任也增了幾分。
再新的一年里,我會越來越好的。默默地祝福自己,也祝福身旁的每一位伙伴。我們都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