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孩子刻苦學習,家長就必須有權威。如果家長沒有威望,孩子不把家長放在眼里,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權利,談刻苦學習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初二的男孩到我辦公室咨詢,進門時母親非常客氣地跟我打招呼,然后示意孩子跟我問好。孩子瞪大眼睛對他母親半吼道:“你叫我說老師好,我就說老師好,我叫你把手機給我,你怎么不給我。”說完,孩子自顧自地坐在我辦公桌前的沙發(fā)上,眼睛里冒著委屈、不滿和憤怒。母親見狀,趕緊對我說:“老師,真是不好意思,孩子在跟我鬧情緒,請您不要介意……”
我安排媽媽先坐一坐、看看書,我跟孩子單獨交流了幾分鐘,問孩子最喜歡做什么?昨天的這個時候在干什么?猜他喜歡的明星等等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孩子有問有答,也比較有禮貌,態(tài)度跟剛進門時截然不同。通過簡短的聊天,孩子對我不抵觸。這時,我問孩子剛才對媽媽那樣說話,認為自己做的合適嗎?孩子說:“我媽很煩的,每天叨叨叨,剛才明明答應了給我手機的,我也答應了只玩5分鐘,又反悔了,裝作沒聽到。”我繼續(xù)問道:“我相信你說的,你覺得是媽媽先失信于你,所以對媽媽有不滿,那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是不是該有的基本的禮貌?”孩子不等我說完,搶著答道:“我是故意對付我媽的。”我說:“這個問題,我們待會跟媽媽一起交流,那下次見到老師,要不要主動打個招呼,表現(xiàn)出自己的禮儀和涵養(yǎng)?”孩子答:“嗯嗯,知道了,謝謝老師?!?/p>
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我見過很多,孩子不尊重父母、對父母大呼小叫、出言不遜,惡語相向。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絕非一日兩天形成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孩子小的時候,該明事理懂是非、養(yǎng)習慣、塑性格的時候,許多父母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少陪伴孩子,沒有及時引導、糾正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又或者本身沒能以身作則,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沒有去學習如何教育子女。等孩子長大,尤其到了青春期,就會爆發(fā)出諸多問題和親子矛盾。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必要處處彰顯權威,如果沒有威望,是一種失敗。
我是付老師,專注于中小學課外培訓、家庭教育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