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再讀郁達夫先生《釣魚臺的春晝》《古都的秋》《江南的冬景》等散文,被字里行間一股清愁所感染。
起初不解,生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金戈鐵馬,為時代吶喊,做慷慨悲壯之士才是文人本有的生存狀態(tài),何以還有這樣的愁緒,且是淡淡的愁緒充斥心頭?那時想來,一方面,或許與生于南方的他,纖柔的性格有關(guān);另一方面,或許與他擅長的文字表述方式有關(guān)。
今日再讀,卻有另一種味道。先生生于南方,卻對古都的秋天喜歡的深刻,而他的愁緒,自有一番深刻下的閑淡在里面。他的筆下,江南微雨寒村的悠閑境界,大約最能說明他對諸多深刻的最終投注。前有烏蓬小船,茅屋里有幾個喧嘩的酒客,垂暮的天里,加紅黃一味,畫一圈暗示燈光月暈。到了這種境界,人自然會有清淡的心境。他以為,這種境界就是得失全無,生死不問。
清淡的心境不必一定有閑愁襲來。我倒以為,時下各種功利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這般閑愁實在可貴。要有的話,恐怕也不是愁能表達,更多的是各種夾腳、難受和積郁。
倘若用這種清淡的心境,去領(lǐng)略再也熟悉不過的風景,相必人生會有另一種活法和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