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古有桃園三結義,它的起源來自于《三國演義》的橋段,講述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涿郡桃園結義,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性兄弟的故事。之所以以這個故事作為開頭,源于我自身的經歷,且聽我娓娓道來:
那一年,我17歲,青春年少,天真爛漫。本該待在父母身邊享受親情的年紀,可我不顧家人反對,踏上了去大上海闖蕩的路。還記得那時候初來上海,人生地不熟,懵懂的我第一次來到大城市,繁華的大都市人群熙熙攘攘,高樓建筑目不暇接,我的心情激動又緊張。這可是我盼了很久的地方,我想在這里出人頭地,占領一席之地。那時候雖然我只是個小姑娘,可是這個想法一直存在我心中,支撐著我走到了今天。
那時候我初來乍到,兜兜轉轉換了幾份工作,直至到了一個臺灣人開的食品廠,做了一份電話接線員的工作,輕松卻無聊,倒也穩定。就在這里我遇到了四個不同性別,個性迥然的大哥大姐。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有著共同的理想,孤獨而帶有使命感的我們相遇在一起,相依相伴,節假日一同玩樂,倒也開心。人說年少不識愁滋味,可他們只是不曾體會過生活的艱辛,所以他們才發出這樣的感慨,可是我們不一樣,我們過早的品嘗了這些苦,痛并快樂著。苦中帶著甜,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寫照。本以為日子就這樣過著,可后來發生的事情幾乎影響了我的一生。
那是一次節假日,我們幾個約好晚上到莘莊七寶公園玩,因為我們聽說這個公園有神像,而且有人來這里拜神,這些傳言極大的刺激了我們的好奇心,我們決定一探究竟。這天晚上,我們相約著來到公園,我記得那天的月亮特別圓,天空上閃亮著許多耀眼的小星星,我們幾個走在一起,本來興高采烈的,可是不知道是誰提了一句:你們看今晚的月亮這么圓,像不像中秋節……聽到這些,大家都黯然神傷,想起上次家人團聚還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那種孤獨感吞噬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順口提了一句,要不我們學桃園三結義,今天結拜如何?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幾位哥哥姐姐夸贊我:阿娣,你年紀雖小,沒想到還知道這個典故!是啊,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性格,可長時間的相處,都把其他四個當做了家人一樣的存在。而且我的提議很應景,所以大家商量了一下,最后找到了這個神像,共同拜了月亮和神像,就這樣,最大的大哥24歲,剩下的年齡不等,最小的我17歲共同結拜成了異性兄妹。本來是一段刺激的探險,結果變成了我們五結義,是不是特別像《三國演義》的橋段,只是換了人物和背景。
從那以后,我們的友誼越發牢固,本以為會就這樣相處下去,可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在我19歲那年,大家還是各奔東西了。只是臨別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至今讓我難以釋懷,這也是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
那一天,我因為家里有事,愁眉不展,幾個哥哥姐姐看到我情緒不佳,就追問我怎么回事,我在他們的關心下,吐露了自己的家事,原來我是因為錢的事犯難,大哥二話不說,從身上掏出了僅有的七百元錢,都給了我,還叮囑我不要急,有錢再還他。當時感動的我不知該說什么,只有默默流淚,世上最美好的情誼莫過于此吧,不是親兄妹,勝似親兄妹。雖然我知道他其實也不富有,家里也有老小,可是他還是幫助了我。金錢有價,情義無價,這份恩情一直都記在我的心中。這么多年過去了,兜兜轉轉,我打聽了好久都沒找到他們,感覺都快成了我的一塊心病了,余生,我不想再背負這種愧疚和這份恩情,所以我把它寫了出來,雖然七百塊錢在現在看來不算什么,可是在當時是一筆大錢,這些年,我浮浮沉沉,經歷了很多的人和事,我再也沒有遇到那樣的人,那樣的情,我很懷念他們,因為那段歲月不光是我的青春記憶,更是我人生經歷中不可更改的一部分,正是這樣的情誼,提醒著我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一直不能忘卻它帶給我的感動。我知道世上真的有好人。感恩這份情!
我希望廣大的網友們,看到我寫的這個故事,能夠多多的幫我轉發,讓經歷過這個故事的朋友們看到,讓他們聯系我,再續情誼。我的聯系方式,微信號:xad19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