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人們常常說的這句話,同樣也適合來形容職場中的你。人們很難理解,在別人看似福利待遇十分好,且非常穩定的工作單位,為什么還有人好不容易拿到了入場門票,工作幾年后,最終還選擇自動放棄?
到底為什么呢?到底哪出了岔子?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自己和目前從事的工作崗位產生了錯配。在目前的崗位上找不到工作的快樂和動力。
對于追求小富即安,一生尋求安穩的人來說,國家單位就比較適合;而對于天生喜歡自由,愛冒險,立志要在社會上闖出一番天地的人,顯然就不適合國家體系。
正所謂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沒必要把目光局限在別人的言論里。當有一個長期主義的思想驅使著你去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假以時日一定也會有你的一番天地。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十分有幸一踏入職場就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才是自己最喜歡,最能發揮自己所長的工作?真正的現實就是,好多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雞肋般的得過且過,只為了糊口。
如果你有如上煩惱,那就趕快了解下《適配》這本書吧!
“本書提供的思路、工具,將為你找到適合的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靈感。”
這是前麥丹勞(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李晶對本書的評價。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適配》一書,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何為適配?第二部分告訴我們適配的六要素;第三部分說明了適配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的如何尋找適配;第五部分的應對錯配的方法論。
前三部分的理論陳述到后兩部分的具體方法論,從理論到實踐一一做了說明,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講解下這本書的部分內容:
一、究竟什么才是工作的適配?從哪些方面來考慮?
書中指出,工作的適配即是個人與組織有一套共同認可的價值,愿望和期許體系,使得個人能夠在工作中呈現最好的自己。
我們要從工作的意義、職位、文化、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財務六個方面來考慮,究竟自己的工作是否適配?
工作意義:歸屬感和成就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我們都想體現自我價值。而工作的目的就是在工作中能找到被關注、被需要、充實、和有動力的感覺
職位:技能是職位適配的基礎,找到職位適配的三個因素:發現技能、獲得經驗、確認興趣。
文化:公司的價值觀之下是深層次的組織文化,即員工之間心照不宜的假設。組織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組織成果,原因是可以用文化影響員工的行為,使企業形成自己的特色及競爭優勢。
人際關系:最難對付的往往是軟性因素,讓組織頭痛的往往并不是策略不當或產品不好,而是員工之間存在溝通不暢、信息斷層與人際沖突等問題。就比如工作環境中有無信任,尤其是與老板的關系。
生活方式:一個人對生活方式適配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與你的其它責任相比,工作的重要性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所不同。
財務:你應該得到公平的,與你的經驗和職位匹配的報酬。你的報酬應該使你能承擔日常的財務責任,滿足你的心理需求。
二、為什么工作一定要適配?
對個人的影響:不適配的工作將會形成工作循環怪圈,工作適配有問題導致你害怕工作,表現不好;從而導致你經常受到批評最終你更討厭工作,對自我的健康和家人關系有很大的損害。
對組織的影響:員工流失率高,公司培養人才的成本變高,不適配的員工生產力低下,給團隊帶來許多負面情緒,影響團隊的工作士氣,從而影響公司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最終導致公司盈利受影響
三、怎么尋找適配?
卡爾·榮格曾說:“只有當審視內心時,你的愿景才會變得清晰,環顧周遭,虛幻如夢,返視內心,方能覺醒。”
因此,了解自己,了解所想,了解目前什么對你來說最重要,這才是解決的根本。
四、如果錯配了怎么辦 ?
靈活調整,適應當下。改善工作意義適配,改善職位適配,改善文化適配,改善人際關系適配,改善與老板的關系,改善生活方式適配,改善財務適配。從現有的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義,如果實在不行,自我過渡,選擇適合的崗位,優雅地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