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心經 - 家庭教育傳經系列 -4:打開智慧的月光寶盒
————————————————————————————
(本文附有筆者經典實例兩則,
可以直接跳至文章后半部分。)
給小孩子講過故事的父母,應該都有體驗:相較于閱讀書本上的故事,孩子們對爸媽爺奶這些親人親口講述的他們的過往老事兒更感興趣。因為,聆聽親人親口講述他們自己的往事,這本身就顯得更真實可信,更帶有血緣親情。
我們可以回味一下:在我們幼年時光里,夏天傍晚,半個小村的人們都捧著自己的飯碗,聚集到村頭池塘的下風頭兒上。大家就地一蹲,或者干脆坐在地上,迎著習習涼風,伴著鼎沸蛙鳴,聆聽老人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的奇怪往事,這是多么溫情多么永久的厚重記憶呀。甚至這些,才是我們幼年時代的心靈底色。
鑒于此,在一段約有大半年的日子里,我就曾經每天每晚給我家閨女即興編創隨口講來一個又一個奇幻莫測的我的少年往事。那么,我是怎樣做到,【三五分鐘】就能即興編創隨口講給 孩子一個我幼時的奇幻故事的呢?
大約女兒五歲前后,那些《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XX童話》之類的故事,對她而言早已聽得滾瓜爛熟不知多少遍了,差不多都能背誦下來。有一段日子里,她忽然嗜好聽她爸爸講述幼年“往事”了。
每天晚飯后或者睡著前,除了有本可依的他人編著的兩三個經典故事外,還必須爸爸原創的“少年往事”。這個苛刻的高難要求,可不是一般爸爸能應付得了的。不過還好,對我而言還能從容應付一陣子。
每每面對急不可耐的女兒,我總是賣著關子延長緩沖,逗她說:
“去,幫爸爸關上門,我就把故事想好了。”
“快把窗簾拉上,故事就有了!”
“等我看完這條短信,就可以給你講了!”
“等我打十個嗝兒,咯……咯……,快來!有了!有了!”
“妮兒!快些安靜,靈感馬上就要跑掉了……”
當然,這可不是隨便逗著玩兒的,我必須在片刻之中眨眼之間,就能基本構思完善。
其實我的技巧僅是實用并不高深,略作梳理獻丑如下:
以下經驗純屬個人摸索的原創干貨真言秘籍,
但我認為它一定值得每位慧心父母珍視收藏
————————————————————————————
1、以最快的速度,對記憶中的幼年往事進行人、事、物上的 【夸張變形】。那些平凡的瑣事,如果只是實實在在的寫實刻畫,很對成年的胃口,但未必能夠討得小孩子的喜歡。所以必須夸張變形,這也是藝術加工的常見形式。
2、借用最相貼近的別的人、事、物,對要講的往事進行【擬物擬人】遷移推演。這種通過跨“物種”的錯位通感手法講出來的情節,正是孩子所喜歡的。因為在兒童的心空里,一切靜物活物、動物植物、甚至虛無死物,都是有生命的。
3、抓住要講事物的某一方面,進行360度無死角無障礙地【細化巨化】,從而帶來超常的陌生感新鮮感。陌生感是所有藝術樣式想要成功的必備基本要素之一,試想一下一個完全熟悉了如指掌的玩物,對我們還有吸引力嗎?
4、【代入感情】,必須代入感情,盡可能代入感情。在講述一件往事或者一個故事時,你不投入自己的感情,你也就不能調動別人的感情。而且,每一個講故事寫故事的作者,一定要明白所有故事的終極目標無非兩個,就是“情,理”。
其中的“理”即道理、原理、真理、生活生產技巧、科學技術規律之類的知識范疇。而情自然就是愛憎好惡之情,情是最能打動凡心的奇妙存在。我常認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中的情也絕不止于男歡女愛之情。
5、如果讓我再簡而言之,就是十六個字【夸張變形、擬物擬人、細化巨化、帶著感情】。
這是我個人給孩子編創故事的十六字技巧,在我專門寫給女兒的一部親子教育兒童小說《爸的野性童年》里曾經提到過。關于這部小說,如有興趣點擊 連載_親子教育兒童小說:《爸的野性童年》-目錄/自序
最有說服力的還是拿出事實例證,
簡友們也最歡迎經過檢驗的鮮活例子:
————————————————————————————
以下文字才是本文最想分享給大家的一次全程示范
比如有一次,我給女講我幼時夜奔十幾里看電影的往事。我就是借用上述的技巧,按如下思路,甚至無需復雜構想,就直接講出個連續劇來。
第一天晚上,講第一集:
講十二個孩子是怎樣才能同時騎在一頭水牛背上(夸張)去看電影的?他們得爭論(變形)吧?得想辦法(變形)吧?得找工具配合(變形)吧?得有個組織紀律和孩童世界的規則(細化巨化)吧?得共克艱難走田間路、河邊路、山中路(細化巨化)吧?得……?
只要我還有耐心,這一集的故事必然生動、緊張、刺激,又有啟發意義!
第二天晚上,講第二集:
主要描述十幾年前農村露天電影的場景。我編的下面這些,女兒聽后驚為神話一般:一萬只螢火蟲(夸張),在電影場四周集群飛舞(變形);孩子們爬滿樹上,上躥下跳、吶喊吆喝、四方呼應(夸張變形、細化描寫);孩子們趁夜燒樹,捕到幾十只上百只的蟬(把物擬人、細化描寫),現烤現吃噴香誘人(細化描寫、代入感情)。
突然起了暴風驟雨,把電影幕布吹到樹梢上(變形)了,人們爭相設法上樹取下幕布(代入感情);突然又有幾個莊的人打起了群架(變形描寫、代入感情);這些夠精彩吧……
第三天晚上,講第三集:
看完電影回去的路上,我是怎樣躺在牛背上進入了夢鄉(夸張)的?我夢到我騎著牛,怎樣進入了電影世界(變形)?我在電影世界里,又是怎樣變成了一個長著翅膀的孩子(擬物變形、細化描寫)的?
還有,我醒來后又是怎樣看到手心里還捏著在夢里撿到的一顆寶石(把物擬人、細化描寫)的?后來那顆寶石,又是怎樣在又一次夢中,被別的孩子真真地搶去了(夸張變形)?再后來,那顆寶石最終又去了哪里呢……?
每次講完故事,我都會一攤雙手,大聲逗女兒說:
“假的!這全都是爸爸編的!哇哈哈哈哈……”
女兒也不示弱說:
“壞爸爸!天才老爸!還講,還講呀……”
孩子并不計較故事的真假,孩子要的就是:你能把假的也講得“比真的還真”那種新奇細致。但在這個過程中,做父母的收獲的是:孩子的無限崇拜和細膩的親情,孩子的想象能力、質疑問難的互動習慣,教給孩子超凡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跳躍思維發散思維方式,以及出其不意、峰回路轉的敘事技巧……
最奇幻的一次是,我給女講有一個夏天的下午:
我在林場二十幾米高(夸張)的松樹上掏白鷺的雛兒,被一只巨大的白鷺叼著腰帶(夸張,“叼著腰帶”是為了照顧她擔心她爸會被跌落摔死呀)飛到了云彩上。全村的人又是怎樣在田間山嶺上,扯著床單扛著稲草捆子(事件變形、細化描寫、暗含鄉情)追趕白鷺救她爸爸的?
剛救下她爸爸,突然電閃雷鳴暴雨如瀑(夸張變形),片刻之后天上嘩嘩的跌落魚群如千軍萬馬(夸張變形、擬物擬人)。然后雨中男女老少盡情撿魚,她爺爺撿到一條比男人還高的魚(夸張變形,代入感情)。
正扛不動時,爺爺抓住了一只磨盤一樣大的從天上摔得發呆的烏龜(夸張),騎上烏龜扛著魚(變形)慢慢回去了。而樹林間、麻林中、玉米地里,那些來不及躲藏的麻雀、斑鳩、野雞,則被暴雨打落了一地唵唵一息(巨化細化描述,代入充沛感情)。老太太們小姑娘們都就地撿拾,拈了一籮筐一籮筐的鳥兒回去……
而那天夜晚又起了一陣大風雨,恐怖的事發生了。那些魚祖魚宗、鳥爺鳥奶們趁風云夜色,駕著烏云籠蓋了村莊(夸張變形),討要它們的后代(擬物擬人)……
這個故事講得女兒兩眼放出金光,拍手拍腿蹦跳叫好!這就是她的天才老爸,在她童年里給她的最高財富……
————————————————————————————
上一章:我是怎樣訓練,讓孩子常常給我講一個完整故事的?
總目錄:蓓蕾心經 - 家庭教育傳經系列
下一章:我是怎樣做到,在家庭教育中化平凡瑣碎為灌頂醍醐的?
————————————————————————————
誠摯期待您慷慨賜評!請猛力狠戳文章末端【喜歡、分享】按鈕,你的支持是筆者后續創作的源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