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vivi薇薇
轉載時請務必標注作者姓名
看文章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問題一:你為什么要學會寫作?
問題二:為什么你覺得寫作如此重要,渴望掌握這項能力?
問題三:怎樣才能掌握寫作這項能力?
我的理解:
關于問題一:我們為什么要學會寫作?
1-寫作可以讓你看到自己的進步過程,讓你的成長本身變的有跡可尋。因為你對同一事件的不停思考,都會體現在你寫作的過程中,就如同把你的每次成長都用文字固定了下來;
簡單的說:
你或許還記得自己昨天都思考過什么問題,但是在這之前的,我猜大部分人不會記得了,即便想起來,也不知道當時自己的思考深入到哪里?如果當時記下來,那么就可以以此為參照物,對比當下對那個問題的思考有沒有更深入?有沒有更全面?
2-你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會有很多想法,而沒有執行的想法只不過是幻覺,寫作就是執行自己想法的唯一手段;
3-寫作是你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1)簡單(一根筆、一張紙、手機里的語音筆記); ?
易行(只要你想,隨時隨地都可以記錄);
低成本(自己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無需他人幫助);
(2)寫出的文章公開發表后,你可以得到外界真實世界的反饋;
關于問題二:為什么我們覺得寫作如此重要,都渴望掌握這項能力?
1-我們心底都渴望“一開口就有雷鳴掌聲、一動筆就滾滾財源”而擁有如此能力的人,前期都是靠持續寫作,不斷打磨自己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而最終實現的;
2-沒有誰一開始就站在山巔上,換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
關于問題三:怎樣才能掌握寫作這項能力?
結合我閱讀的關于這個問題的許多書籍,分享個人總結的幾點要訣:
要訣一:
寫作不應該去迎合讀者(但一定要考慮讀者的真實所需),可能這個需求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甚至有誤區,這時候你要引導他們,把他們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好文章是“引領”,而不是“迎合”
要訣二:
1-文章本身是一個自洽的整體,一個完成品;
?2-文章本身要有新東西,能給人啟發,雖然你的文章里沒必要、也不可能全是新的內容,但至少有一部分是新的;
3-讓讀者-長期獲益,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讀者們個人的成長);
4-層次要豐富耐讀,不能一遍就看完了;
要訣三:
1-深挖素材源,拓展信息渠道;
好的作者,往往有比較獨特的信息來源;
比如:
(1)李笑來老師—曾在新東方任教多年—積累了大量的英文原版書籍素材;
(2)葛兆光老師—曾在日本訪學—在日本圖書館閱讀了大量的日文書籍;
?2-從自己的經歷和實踐中進行反思,總結規律;
我個人覺得:作者的親身經歷,恰恰是最吸引我們的;
PS:實在經歷單薄,該怎么辦?
1)多和牛人交流;
現在牛人都有自己的公眾號或者溝通平臺,常和他們互動,在耳濡目染中學到的東西,也是自己親歷、成長的一部分;
(2)如果實在沒辦法親歷,你可以研究別人的案例,做案例分析,這樣復原起來,就像還原成你自己經歷的一樣;
我個人建議:多觀察周圍失敗的人,分析他們的失敗經歷,從而提煉出那些有價值的,使自己快速成長的精髓;
3-舊事新說(虛構類的文章類型)首先你要有一個比較新的知識框架,然后再用這個知識框架去闡釋和演繹舊的素材;
例如:經典就那么幾個《西游記》《紅樓夢》等等…
個人推薦:
(1)李天飛《大話西游》;
(2)郭德綱相聲中的《西游記》,其中一段對“紅孩兒與太上老君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妙趣橫生的闡述;(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
要訣四:
模仿
研究一些好文章是怎樣寫的?大家可以細細研究自己喜愛作者的每篇文章,把他們當作經典案例,反復精讀,研究他的寫作方法;
總結:
寫吧、寫吧,動起來,只有“真”寫,就能“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