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本是核聚老師學習的一個秘訣,我的理解就是每天把每天學到,弄懂的知識點記錄到一本本子去,
然后周期性復習(但是這步我是天天復習),最后進行輸出。
簡單的一句話,但做起來特別難和慢。
核聚老師曾經在群里說過,如果要考研的人,一天沒有做到20頁的進步本,那是假學習。
換到其他考試來說,那也是一樣的道理,失敗也是正常,甚至是投資,自己都沒有做好調查和深入研究,那是投機,損失財產也是正常。
學習和投資一樣,沒有踏踏實實,日復一日地掌握知識,都是投機。那么一天天投機(得過且過)的人生,最終賠上是我們的生命啊!
有個同伴在詢問核聚老師學習上的問題,為什么有時候在做數學題的時候,不會的時候去詢問別人時,別人問自己哪里不懂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哪一步不懂?該怎么做?
核聚老師回答:
這個現象,思維清晰與混亂的現象,我們設置目標的種種效應,每天上百次的發生著。意識到的人,掌握了技術的人是極少的,是罕見的。所以,你寫的這段內容,看似很普通,其實很深刻。
其實把卡主的地方寫在草稿紙的過程中,你大半已經找到答案了。如果沒有,那就是那個非常細微的點兒上,你是有漏洞的。這個漏洞補起來并不難,讀課本或者參考書,你很快就能找得到的。
反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卡在哪里,那么即便是課本和參考書就在手邊,你都不知道怎么用。
這都是學習過程中的小技巧。
相信我們都最關心的是怎么做?
首先寫到紙上,每一步重做,卡住了就是問題的地方了,
然后馬上看書,查資料書,直到解決了,
最后,每天重復去做!有卡住的地方就從上面的步驟一直循環下去。
如果解決一道題是學習范圍,那么在生活中做過的任何一件事是否也可以如此去進行?對此類問題核聚老師是這么回答的。
核聚老師:
孔子對弟子顏回贊不絕口。因為顏回能做到不二過。這樣的人是罕見的。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一次次踏入同樣的河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被淹著,被嗆著。人生的進步本,許多厲害的人物都有的。例如袁了凡,曾國藩,等等。其實,許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人生,卻患得患失。他們對自己的過去甚至一無所知。
所以,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寫回憶錄。
每個人的經歷本身都是一卷卷的長篇小說。
如果沒什么可寫的,甚至想不出過往的因與果,那不只是糊涂,而是真正的浪費生命了。
我還是一樣最關注怎么做的環節,我的理解是,假如我今天因為母親說我沒有及時吃早餐,早餐都冷了,我應該低頭不出聲還是有其他行動?
我想這時候是應該權衡一下所有言行的利弊,
或許我應該閉嘴不說話避免發生頂嘴從而激怒母親,然后把早餐熱了避免傷害胃,
晚上早點睡避免晚起床,
最后早上按正常時間起床吃早餐避免母親的擔心和照顧身體。
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這么去做,就像用進步本那樣,重復到變成習慣,這是我理解的人生進步本。
如果有人覺得人生的沒有意義,那我想告訴他,人生的意義跟學習的意義就是進步,一步一步的前進,讓家人一天一天的開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