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新春佳節之際,《中國詩詞大會》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播出期間立即"圈粉"無數。16歲選手武亦姝成功奪冠更是驚艷四座,連獲贊嘆,滿足了人們對古典才女的全部幻想。詩詞大會雖有"陽春白雪"之雅,卻收獲了"下里巴人"般的認同感,參與感,討論感,喚醒了每一個人兒時就被種下的那顆詩詞萌芽。
? ? ? ? 武亦姝身上所展現的詩詞之韻、詩詞之美是一種翱翔詩海的氣定神閑,是一種詩卷熏染的恬靜靈秀,是一種猶如林下之風的溫婉。她說:"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能享受到就夠了。"賞詩之心人皆有之,愛詩之心卻未必能夠常伴人久。當柴米油鹽,工作瑣事逐漸充斥內心,詩詞那顆萌芽久未浸潤,雖然存在,卻缺少甘露雨霖,難以煥發真正的光彩。? ?
? ? ? ? 無論是"窗前明月光"、"花落知多少",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忙趁東風放紙鳶",孩提時代背會的詩大概是一生都不曾忘記的了。所以看到冰冷的明月,我們會想起"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會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思鄉之苦,這是九州一心的文化歸屬感,是燦若星河的詩歌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里注入的文化滋養,是面對詩詞文化內心油然而生地自豪的贊嘆。? ? ? ? ? 這份對詩意的追求是根植于我們心中就像麋鹿藏匿森林之中被繁茂的枝葉擋住了身體一般沒有發展的詩心。? ? ? ? ?
? ? ? ? 詩心,是賞詩、愛詩之心,是即使生活充滿了勞績,依然會詩意地居于大地;是欣賞自然之景時的心有所感;是擁有生活的美好,怡然自得,卻懷有不甘平庸進取之心。亦是骨感中的豐潤,就像在推崇瘦為美,干貨中汲取知識的社會風尚下我們依然喜愛從其出生的朝代以豐為美的審美下流傳千年的詩歌,那是我們"滟滟隨波千萬里"的月下江景,是我們"寶馬雕車香滿路"的熱鬧節日,是我們"小橋流水人家"的寧靜,是我們"只身打馬過草原"的對遠方的憧憬。? ?
? ? ? ? 詩詞的魅力在于它能除去生活的油煙,能撫慰飽經創傷的心靈。選手白茹云曾罹患淋巴癌,詩詞給了她用樸實樂觀直面清貧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陪她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詩詞產于心動之處,幾經忖度,幾經打磨,又如玉器一般被細細雕琢,無粉飾而自有一番華美,無問道而自帶一份通俗。它給人以帶入感,切膚感,飄然不知所在,不覺已垂淚。故?詩-大序?中"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昏",既是有情之人,切莫管詩詞是否有用,只因心安之處亦是家鄉,心之所屬是詩心慰了世心,即抵擋了生活的波濤洶涌,也擋住了平凡倦怠的洪流。? ? ? ? ? ? ?
? ? ? ? 不管詩歌在現代有沒有過一段時間的枯萎,我們所能看到的是詩詞大會帶給我們內心最真實的共鳴,是網友們對"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幾萬條的續寫。詩歌對每個人發揮的力量是持久的,持有這種力量的前進是帶動的民族駕車而行,路不遺珍的滿載而行。這樣的前進是生動的,是穩健的,是持久的。? 而這份文化所給予的詩心不是屬于個人的,它是屬于中華民族的,屬于每一個中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