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從小就害怕犯錯的人。
小時候,我偷偷跑出去玩不練琴的時候,我媽就會展示她最拿手的神功:掐大腿里子,每次都疼的我直哈哈。于是我知道,不能犯錯,犯錯了腿疼。
上了學,看到卷子上不高的分,和老師發給別人的小紅花,總是很難受,責怪自己這么簡單的東西都學不會。于是我知道,不能犯錯,犯錯了丟人。
后來談戀愛了,依舊怕犯錯,一不小心掙得比對方多一點,自己干的又是老師這個行當,經濟基礎稍高、又不怕跟人講道理。男生天生自尊心會強一些,所以我說話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說錯了話,不小心傷了人家的自尊心??墒窃傩⌒囊硪硪灿锌紤]不周的時候,一點小事,就可以讓之前的小心翼翼全都白費。于是我知道,不能犯錯,犯錯了傷心。
當然,怕錯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比如,我不愛點菜,因為怕點的菜不和大家胃口,我自己倒是什么都不挑,怕給別人帶來困擾;說話的時候喜歡解釋,怕信息不對稱給雙方帶來誤會;很多事情喜歡放在心里,自己不開心就算了,怕說出來了大家都不開心……
這么多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但總是覺得有些怪怪的,好像“害怕犯錯”變成了一個殼,把我禁錮住,讓我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過想過的生活。于是我開始反思,這樣怕錯到底是謹慎保守還是固步自封。
先說學習吧。很多人都害怕考試,考試之前會睡不著、會生病,考試的時候會大腦一片空白、緊張的手腳發抖、渾身冒虛汗。這還不算是什么大事,更有甚者,因為害怕考試結果不好,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錯誤就自我放棄了。
“害怕犯錯”是一種心理現象,大概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完美主義,對于自己有很高的評價,很怕落空;第二種是后果恐慌,害怕會承擔某種后果而逃避。對待錯誤的態度其實很重要。“犯錯”本身是對當下狀況的客觀評價,但對待錯誤的態度如果不對,就會對行為造成抑制,讓人產生一種無論怎么努力都沒有作用的錯覺。
工作以后天天陪著、逼著、訓練著學生改錯,逐漸把自己的臉皮也訓練厚了,對于錯誤,你不錯就不知道哪不對,不錯就不知道怎么改,只有錯了、改了才能把一些知識消化了。慢慢的,發現自己對于錯誤也沒有那么怕了。
最近聽了幾堂圈里傳的很火的注會課,講課的老師號稱通過率超高,講課風格瀟灑隨意,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樣,于是就在他去年和今年的課程中挑了幾個音頻聽,發現他今年一改風格,苦口婆心地勸大家不要完美主義,要好好犯錯、好好改錯,這!很!重!要!這課我聽過后笑道:果然,英雄所見略同。
錯誤本身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和修改。
再說生活。前半輩子我也算過得謹慎小心,不犯太大的錯,也不去當出頭鳥;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去主動冒犯。
在我心里,用別人傷害自己的方式傷害對方簡直是罪大惡極。所以,我總是想著吧,把很多事都做到妥帖,盡量去照顧別人的感受,要是真要有傷害的話,傷害自己也比傷害別人要好些吧。這叫什么?圣母情懷?好吧,我知道這樣是錯的,關心人可以,但是完全將就,就活得沒有了自己。
看清楚的那一刻,我把自己嚇得一激靈,然后感慨,雖然醒得晚,但好歹還不算太晚。太過糾結于對錯,就會過得拘束、無聊,這不符合我這個射手座的本性。
人與人之間,重要的是懂得尊重。適當的照顧,但也要有底線,可以有些許冒犯,但要及時溝通,這才活的自由。
總之,因為怕犯錯而不犯錯會沒有進步;因為怕犯錯而不自由會失去自我。無論做什么,有點錯可以是調劑,只要你面對錯誤的態度對,方法對,錯就不是錯,是不一樣的煙火。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