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劉某,男,27歲,因肢體乏力四年,視物重影,飲水嗆咳,氣促三月經同行介紹轉入我處診治。四年前因肢體乏力在懷化市醫院診斷為“重癥肌無力”予吡啶斯的明口服可緩解癥狀,故長期間斷服藥,近三月來,感乏力加重,并感兩眼視物重影,并出現茶杯樣大小黑圈,感飲水嗆咳,吞咽困難,言語費力,氣促嚴重,遵醫院教授意見加大吡啶斯的明劑量均無法緩解上述癥狀,先后在市醫院,湘雅醫院相關專科就治,療效欠佳。
? ? ? 該病主因自身抗體導致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異常(免疫性疾病,大多病因不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人體在完成每一次骨骼肌肉收縮活動時,必需依賴于正常的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過程(題圖所示)。
神經肌肉接頭由圖中①(突觸前運動神經末梢)、②(突觸后肌細胞膜)以及兩者間的突觸間隙組成。當一個運動指令由①傳下時,會激活③(突觸小泡)向突觸間隙釋放化學遞質乙酰膽堿,而乙酰膽堿通過間隙移動②(突觸后肌細胞膜)時會與上面的④(乙酰膽堿受體)相結合,進一步激活⑤(肌細胞內的線粒體),從而完成肌肉的收縮,執行了運動指令。
重癥肌無力發生的原因在于病人體內免疫系統功能出現異常,產生了異常的自身抗體,防礙了乙酰膽堿和④(乙酰膽堿受體)的正常結合,從而導致運動指令不能有效下達,引起肌肉無力的癥狀。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西醫方法如下:
治療分對癥治療、免疫抑制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和胸腺切除治療。
對癥治療 主要應用溴吡啶斯的明;免疫抑制治療 包括糖皮質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或甲基強的松)、硫唑嘌呤、環磷酰胺、他克莫司、環孢霉素等;免疫調節治療 包括人體丙種球蛋白和血漿置換(或過濾);胸腺切除 主要適用于 18 歲以上胸腺增生的全身型治療效果不佳者及胸腺瘤者,兒童或少年胸腺增生病人不推薦胸腺切除手術。
根據
? ? 疑難怪病求治于頸椎
? ? 百病不治求治于脊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診后經詳細評估,經針刀,液波處理枕部,腦針,調節交感N,迷走N,豎脊肌,力線調節后,癥狀改善!(整個治療過程均未用藥)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