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講述了與蟲草無異的人類從普通物種演化成如神般頂級物種的過程。全書結構:?認知革命(1~4章),農業革命(5~8章),人類的融合統一(9~13章),科技革命(14~20章)和后記。
本章主要內容:
一.未來的來臨;
二.虛構的秩序;
三.誰相信秩序?
四.監獄的高墻;
第六章 蓋起金字塔
在閱讀筆記——《人類簡史》(5)中說,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進入了農業社會。首先,智人擁有了田地;田地生長谷物,于是智人有了谷倉;總在田地邊待著,是需要住處的吧,所以智人有了房子。閱讀筆記——《人類簡史》中提到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是會不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然而越來越多的工具成了智人遷移的累贅,把智人綁在狹小的活動范圍內,無法返回到狩獵采集式的生活中去。
從此之后,智人不僅僅是依靠自然生存,而且能為了生存嘗試改造自然。
一
? ? 在狩獵采集社會,智人頗有種隨遇而安、逆來順受的架勢。他們本來就是靠天吃飯,比如:發洪水,他們就去捉魚;刮大風,他們就去拾落在地上的果實。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即使一個地方沒有吃的,他們活動范圍那么隨意,想遷徙就遷徙。他們不知道也不用考慮明天會是什么樣,只需要追著食物跑。
? ? 到了農業社會就不同了,上邊已經講過:他們不能隨意遷徙了。這意味著他們不能追著食物跑了,只能靠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智人的食物種類減少,就是那么些家禽家畜和五谷雜糧,如果一場瘟疫讓所有的家禽家畜死亡,一場旱或澇使莊稼絕收。明天怎么辦?農業社會已經開始考慮“明天”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在“今天”解決好“明天”的事,可能不僅僅是餓壞的問題,而是餓死的災難!
? ? 于是,智人忙完昨天忙今天,忙完今天忙明天。他們以為可以通過自己的辛勞過上好日子!可是,社會出現了精英階層,他們收走了農民大部分的勞動產物,養活了文化養活了藝術養活了宗教養活了科學養活了政治養活了軍事,差點兒沒養活農民自己。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二
? ? 大家都是智人,為什么農民愿意繳納皇糧國稅,用自己的血汗養活別人呢?閱讀筆記——《人類簡史》(2)中已經提到,智人區別于其他人種之處在于會想象。智人通過想象虛構出社會秩序來解決包括領地分配、財產歸屬、災難應對等一系列難題。
? ? 虛構的秩序有很多,像基督教用上帝來規勸世人、法國大革命前用君權神授來統治天下、中國也有自己的“天子”。現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也是一部虛構的秩序,比如其主張中“人人生而平等”就是毫無道理可言,如果人人生而平等,為什么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傻瓜而有的則是天才?為什么有的人生下來就是殘疾而有的則健全?更別提出生時的家庭背景了!就像法律一樣,這些雖然沒有道理可言,但是只要大家都相信、都遵守即可。
? ? 這種虛構的秩序并不是無往而不利的,每當秩序受到懷疑和挑戰,進而引發崩潰時,就會有戰爭與災難,比如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的崩塌,法國大革命,南斯拉夫解體等。
三
? ? 既然這些秩序都是虛構的,毫無道理可言的,那么到底都是誰在維持和相信這些秩序呢?顯然,軍隊是可以強制維持這些秩序的。如果用武力維持秩序,用什么來制約武力?另外,精英階層從這些秩序中獲益,他們是利用這些秩序還是相信這些秩序呢?
? ? 在中國,漢武大帝時候的董仲舒獻天人三策,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宋朝太祖時期宰相趙普被稱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思想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從人的貪欲上來講,這些虛名都是不合本性的,如果他們只圖利益的話,這不是作法自斃,自己給自己挖坑嗎?精英階層愿意遵守儒道,說明精英階層應該是相信這種虛構的秩序的。
四
? ? 這些秩序,就像是孫悟空為唐僧劃的那個圈,限制了行動的自由。唐僧為何會待在圈子里不出去?他相信圈子里安全而圈子外危險。為了讓人不越雷池,也得讓大家相信這個秩序。如何讓大家相信?
? ? 假到真時真亦假,首先就是以假亂真;其次要從娃娃抓起。這兩個可以放在一起做。
? ? 以假亂真首先要把虛構的秩序融入真實生活。比如父親告訴兒子要孝敬父母。可是孝道是虛的,怎么讓孩子明白呢?于是父親去孝敬爺爺,兒子就會有樣學樣,漸漸地孝道就植入孩子的觀念中了。教育很重要啊,各位父母要做好榜樣,從娃娃抓起。
? ? 其次,虛構的秩序要能夠塑造我們的欲望。比如深信儒家思想的精英階層們牢記君君成成父父子子的準則,他們在生活中就會渴望得到這樣的名聲。所以歷史上會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形。
? ? 最后,這種虛構的秩序存在于每個人心中,便于大家的交流。比如,錢本來就是虛構的概念,而紙幣更是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如果不能買東西的話)。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錢不僅能方便交易,而且大家都相信錢具有購買力,所以錢能大行其道。
? ? 智人在步入農業社會之后,建立起了完整的社會架構。但是這個架構并不是普世的、永恒的,一旦出現不適的情況,就會被革命。一種架構被打破,并不代表我們已經跳出樊籠,因為還有新的架構在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