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實在是太想要個男孩子了,所以她接連不斷生了我們姐妹五個。其實說起來應該是六個才對,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姐姐,這個女孩子一生下來就被媽媽送給別人家了。
為什么被送人的是她,不是我也不是妹妹呢?
說起來算僥幸,其實我還在娘胎里的時候,就被母親和另外一個孕媽肚里的孩子做了交換,前提是如果我是女孩而對方是男孩。那位孕媽生了倆個男孩了,這次想要個女孩。她們倆個人的預產期前后只差一天。
可惜的是,我雖然符合交換條件真的是個女孩,卻提前5天就來到了這個讓我倍感好奇的世界。而另外一個孕媽肚里的寶寶雖然真的是個男孩,可他卻磨磨蹭蹭10天后才姍姍來遲。
當15天的我和那個剛出生的男孩被并排放在一起,產生了視覺上的巨大反差。已經被母親的奶水滋潤了15天的我,白白胖胖惹人憐愛,而那個剛出生的男孩子,瘦的干巴巴的就不說了,居然臉上還皺巴巴的。
母親當即反悔說時間差太遠了不換了。
我就這么鬼使神差般被留下了。
可是事實卻是,多年以后長大成人了,我長成了丑矮挫,那個男孩卻出落成個子高高胖瘦適度的帥哥模樣。顯然是媽媽當年失誤了,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倆年后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姐姐降臨人世,這次沒能找到交換的對象,所以這個孩子一出生直接就被送人了。
那戶人家只有一個男孩,男孩長到十多歲了母親都沒能懷上二胎。這在那個年代非常不可思議,僅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非常罕有,所以一直在打聽想領養一個孩子。而母親之所以選擇這戶人家,是因為看中他家孩子少,生活條件不錯。
又過倆年我的妹妹來了,這時候計劃生育政策出臺了,所有育齡婦女有二孩以上的都要做絕育手術。鑒于這個政策的出臺,考慮到這是此生的最后一個孩子了,父母法外開恩留下了妹妹。
至此,我家姐妹五個的格局形成了。
要說熱鬧也真是熱鬧,五個孩子呢能不鬧嗎?但那時父親在單位上班,母親在五七廠勞動,并沒有過多時間管教我們。
要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母顧不上管的孩子也一樣早當家。大姐二姐都因此早早學會了做飯,通常媽媽去勞動的時間,大姐跟二姐放學回家后,放下書包第一件事不是寫作業,而是一個拉風箱燒火,一個揉面,倆個人配合起來蒸饅頭。
蒸饅頭的時候倆個人常常在那里拌嘴,不知道她們為什么拌嘴,急了還動手。
有一次倆個人吵急了動起手來,我正趴在窗臺上寫作業,蒸饅頭用的竹編大籠屜飛過來了,雖說沒等飛到我身上掉地了,可也把我欠欠兒嚇了一跳。
我扭回頭盯著大姐和二姐輪番看,看不出來是誰扔過來的,她倆似乎也嚇了一跳,也盯著我看。見我看她們,大姐趕緊過來,從兜里摸出個五分錢硬幣塞我手里說,拿去買冰棍吃,別告訴媽媽哦。
哇,發財了,你們繼續,我買冰棍去。捏了五分錢鋼镚兒,我一溜煙就跑了。
小時候,想得到五分錢可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那時候的一分錢,可以買倆塊水果糖,二分錢,就能買盒火柴用很久,五分錢是筆小小的巨款。
有一個發小的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窮人崽多。確實就是那么回事,家家戶戶孩子都多,五個六個稀松平常,還有七個八個的,少也得有四個吧。
當然,說窮人崽多的發小爸爸,家里只有發小弟兄三個。不過,我并沒有因此覺得他家是富人。也許發小爸爸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富人。
這么一看,大家都是貧民百姓。一家養五六個孩子甚至更多,日子都是過得捉襟見肘,一分錢恨不得摔八瓣兒使,哪還有閑錢給孩子零花?
五分錢能買一根冰棍呢,我為啥要告訴媽媽?告訴媽媽我還有冰棍吃嗎?用腳丫子想想都知道的事情。至于大姐和二姐打架,那是家常便飯,打架也不影響蒸饅頭,籠屜撿起來把饅頭蒸上,爸媽下班了按時開飯。所以,關我屁事。
說到大姐和二姐打架,我真是覺得稀松平常。自打有了記憶,她倆就總是打架。可能是性子都比較急?一言不合就開打。上學時候打,一直打到后來大姐高中畢業了,因為成績非常優異,被學校請回去給高中班代課。
按說這時候大姐當老師了,不打架了吧,怎么說也是為人師表了嘛。可是不瞞你說,照打不誤。而且很不幸的是,二姐成了大姐學生。
有天午飯后,這倆人不知道為啥又打起來了。看樣子大姐占了上風,不想戀戰了,加上快到上課時間了,所以她拔腿就跑。
二姐在后邊窮追不舍啊,直追得大姐跑進了學校大門,又跑進了辦公室,二姐站在門口猶豫了。辦公室里有很多老師,其中還有二姐的班主任老師。所以她琢磨片刻后,很不甘心地折返身去了教室。不甘心也沒用,誰讓她是弱勢群體呢?誰讓大姐是她老師呢?
印象中似乎從來沒有三姐和人打架的記憶,我后來仔細回想了一下,原因可能是這樣的,三姐這個人,比較學究氣。學究氣的人,可能不屑于跟人吵架,而是更善于腹誹。
年紀輕輕戴了副眼鏡,每當大姐和二姐吵架或打架的時候,三姐就透過她的近視眼鏡片,冷眼嗖嗖斜睨上倆眼,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其實我猜三姐,心里一定在瞧不起大姐和二姐,可能心想,這倆個土匪,成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學究氣是不是代表學問高呢?可能多少還是有些關聯的,要不然很難解釋那時候那么難考的大學,她一考就是一個本科。
但我那時候覺得三姐很沒文化,這個印象是她潛移默化根植在我心里的。因為那時候我有不會寫的作業去請教三姐時,她通常都是很快速的瀏覽我的習題后,悲天憫人地來一句,唉,你可笨死了,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
久了,我就不再問她,我去問鄰居家的小三兒。別誤會,小三兒只是排行老三,小名喚作小三兒。小三兒只比我大一歲,可是她上學早啊,比我高三屆呢。那時候的小三兒,在我眼里是無所不能,沒有一個習題難得住她。
她總是能夠根據習題內容,快速找到書上的相關章節,把例題指給我看,說,你看,這是相同的解題思路,就是這么個步驟。我后來慢慢地也掌握了這個學習方法,這為我以后的學習打下了重要而扎實的基礎。這完全得歸功于小三兒。
小三兒確實是真的厲害,一路高歌猛進,讀到研究生畢業被新加坡一所著名大學聘請為漢語老師出國定居去了。
話題有點扯遠了,我本來是要說我三姐的么。小時候的三姐,除了不教我做作業,還不帶我去任何地方玩。那時候我也很沒意思,每天厚著臉皮要跟在她屁股后面,她總是很嚴厲地回頭來跟我說,回去!
我就只好灰溜溜回去了。
后來我有一次看到妹妹寫的一篇日記,上面說,我四姐是最討厭的姐姐了,每當我問她不會的作業時,她除了笨死了就沒說過一句有用的話。她也不愛帶我玩,嫌我礙手礙腳,真不知道天底下怎么會有這樣的姐姐。胖麗麗的姐姐就不是這樣的,人家可親胖麗麗了,我很羨慕胖麗麗。
天吶,這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姐嗎?我居然成了三姐的翻版啦?
瞧瞧,小時候的我和三姐,就是這么一副令人討厭的形象。
不過話說回來,也就僅此而已,我們三不吵架,也不打架,好歹比大姐二姐整天兵戈相向強多了唄?她們這樣的情況,持續到文革后恢復高考大姐去外地上學后方止。
可是,我怎么覺得,大姐和二姐反倒是感情杠杠的呢?
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