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需要修出來的~每天進步1%~幸福實修14班~“金包玉”組 陳mingxin#
20180131(9/60)
【幸福實修目標】(本周目標):陪伴孩子,覺知言行。
【覺察日記】
標題:無效、無法增加對方力量的話,不如止語
兩個粉雕玉琢的娃已睡下,我還沒睡。正象朋友圈有篇文章說的一樣,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同樣,帶娃出門,挑戰的不是娃,是自己。對孩子的滿意度和對自己的滿意度成正比。心里其實很是希望他爸在身邊,我感覺我的智商情商經常無法滿格在線。力量回到自己身上,話出口前覺察是為了說而說,還是因為效果而說。有時候明知無效的話,仍任憑情緒或慣性帶領,讓語言快于思維,當下不僅沒有效果,同時還會減少對方力量,而我經常都說了、做了。之后又后悔怎么沒有先知先覺、當知當覺、重蹈覆轍。仿佛進入怪圈,周而復始,事后再彌補,但總是不如當下及時覺知轉念,改變言行來得更有正向意義。知易行難呀!我該怎么做呢?特別是在集體活動中,又保持互動,同時又能把握好界限和度。性情中人如我,容易投入忘了統閱。帶孩子結伴出游,大人孩子朝夕相處大半月,我既要投入,更需統閱。如何投入、如何統閱,以什么身份投入、以什么身份統閱?在寫今晚的覺察讓我有了深入的思考。在一起活動過程中,我是孩子的游伴、家長的伙伴,可以“投入”式參與。而整個行進過程,我是帶著孩子的家長,需要“統閱”式來引導孩子的言行,配合組織者的安排和節奏,帶領孩子遵守團隊的規則,同時尊重組織者。話說組織者勞心勞力、瞻前顧后,大大小小二三十號人,真是不容易,如果我們家長能一起有意識幫忙配合,不失為一次很棒的言傳身教。梳理至此,我對接下來自己的身份定位有了點數。
另外,關于“如何說、說什么”這塊,在還不是太清楚明白自己該說什么合適時,不如止語。有時言多廢話也多,無法增加對方力量的話不如不說。
大娃睡前跟他說:“昨晚媽媽跟爸爸發信息說你愛玩手機,不知該怎么辦?爸爸回復說,相信兒子會管好自己的。媽媽看出爸爸多么信任你,同時也非常愛你!”大兒子聽了哇哇地叫著抱著我的脖子。
之前接電話時,小兒子自己看兩頁書睡著了。今天走了不少路,他都跟著一位姐姐,一點都沒讓我操心,明天早上起床時一定把今晚來不及鼓勵的話說給他聽:“小寶貝,媽媽看到你昨天一整天下火車幫忙推行李到酒店,然后跟著姐姐逛回民街、爬城墻,走了很遠的路,我們都很辛苦了,你還不累。你真是個獨立、很會交朋友、體力很棒,也很有毅力的小朋友。還有,晚上回來吃混沌,店家放了胡椒粉,有點辣,你受不了仍堅持吃下去,不讓自己餓肚子。媽媽看見你這么勇敢地嘗試各種食物,同時不隨便浪費,值得鼓勵。”
【問題或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