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萬維鋼的《精英日課》專欄里的幾篇關于端粒的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整理出來,可以作為跟人聊天的一個談資。
文章是圍繞一本叫做《端粒效應》的書展開的。(The Telomerm Effect: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Living Youger,Healthier,Longer ),書亞馬遜上有,英文原版,擋住了非英語閱讀的我。
書拋出了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為啥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但有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又年老很多。
書的第一作者Blackburn,2009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的得主,發現了人之所以會蒼老是因為細胞不分裂了,那么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怎么控制的呢?在研究中,她發現,在細胞分裂復制的過程當中,染色體的DNA堿基對,有一部分不是完完全全復制的,隨著細胞的分裂,它會一次次變短,這部分剛好在細胞染色體的末端,也就是端粒,就像鞋帶末端的那個塑料套子,它會隨著細胞的分裂慢慢變短,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的程度,細胞也就不再分裂了,人在這個過程中就慢慢衰老了。書中說到人剛出生的時候在端粒上有一萬個堿基對,但是到了35歲,就只要7500個堿基對,到了60歲,只有4800個堿基對了。
科學研究還表明,端粒越短的人患病死亡率也就越高。端粒長度還跟皮膚的老化程度,有多少白頭發、心肺功能、骨頭情況,甚至還影響你的認知能力。
如此看來,看一個人老不老不能看出生年齡,得看他端粒的長短。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點,端粒決定了我們的實際生命長度。
有些悲觀,人一出生端粒的長度就決定了我們的壽命,有種宿命的感覺。好在Blackburn給我們帶來一個好消息,端粒酶,在這種酶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人體是可以通過端粒酶來復制端粒DNA,從而使端粒變短的速度變緩或者增長。但是端粒酶在人體中是稀缺物質。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制造一些端粒酶,吃到人體中去呢。Blackburn說這個藥的確有,但是人不能服用,原因很簡單,你服用了這個藥,你人體的其他細胞也開始復制,并不會停止,比如癌細胞。
所以只有在一定范圍內,人體自身技能產生的端粒酶,才能更好的使人體長壽,而不產生癌細胞。
那么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啊,這些人的體內的端粒酶怎么運作的呢?
這時,書中的第二作者Epel出現了,她是從事心理壓力研究的學者,她在研究中發現那些長期照顧家里生病的孩子的媽媽們,看上去老的特別快。于是他們測試了這些媽媽們的端粒長度,結果表明的確是生存壓力讓他們老的更快。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照顧患病媽媽的端粒都一樣短,兩位作者說,關鍵是不在乎壓力本身,而在于你對壓力的感受。當壓力向你襲來時,你感覺到了“威脅”,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腎上腺素釋放皮質醇,這些生理反應,會讓端粒變短。威脅反應還包括焦慮感和羞恥感。但是當壓力襲來時你的反應是“挑戰”,心率增加,血管沒有收縮,血液中含氧量提高,血液流向大腦和四肢,全身資源被調動起來,準備戰斗,這種狀態你的端粒會變長,想想運動員們比賽時的狀態就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的,從心理學上來說,就是自我實現預言,選擇積極的那一面,總能帶來積極的效應。從生理反應上來說,這些都是影響到血管流量,體內各種酶的分泌,也就沒有心理學這么玄乎了。
除了以上說的威脅式壓力能縮短端粒,對人容易產生敵意也能縮短端粒,這種敵意包括當你在排隊的時候覺得排隊的所有的人都是在跟你作對,都是不想讓你能快點結賬買東西。另外當你剛要經過一個綠燈,結果被跳紅了,不得不踩剎車,產生的不舒服情緒,這種情緒不是敵意。悲觀的人能縮短端粒,這跟碰到壓力容易產生被威脅的心態幾乎是一致的。胡思亂想,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人,縮短端粒。容易耿耿于懷走進牛角尖,走不出來的人,直接作用減弱端粒酶,并容易得抑郁癥。抑郁癥非常縮短端粒。
以下這些正面情緒有利于端粒:挑戰式壓力感:有利于端粒。樂觀:有利于減壓,從而影響端粒。專注:對抗胡思亂想,有利于端粒。人生目標:能提高端粒酶水平。
說完情緒,說說鍛煉了,鍛煉如何影響端粒長度,文章中沒有說明,但是有人對1200對同卵雙胞胎做調查,基因一致,后天環境也差不大,結果調查表明愛鍛煉的人的端粒比不愛鍛煉的人的端粒長。
另一研究還表明,跟適度鍛煉的人相比,參與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的端粒并沒有長出多少,但是高強度鍛煉的人的端粒比從不鍛煉的人的端粒長出很多。這也許是個好消息,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適度鍛煉,不需要專業的高強度的鍛煉就能增加或者維持端粒的長度。文章中介紹了兩種高效鍛煉的方式:第一類“有氧耐力訓練”,典型的就是長跑。有實驗表明,每次跑四十五分鐘,每周跑三次,堅持六個月,你的端粒酶的活性就能提高兩層,這個效果非常驚人。第二類“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快跑,慢跑交替進行(也可以通過其他動作來完成快慢轉換,甚至可以用快走和慢走來訓練),我喜歡用這個運動,因為時間短,30分鐘就可以把人逼到極限,另外家里可以搞,方便。
說完運動,該來說說吃了。
體重并不是一個人是否健康的好指標,端粒不在乎你體重多少,在乎的是你肚子多大。“腰臀比”才是好的指標。也就是說四肢粗大可能沒多大關系,但是你肚子大了,脂肪長在“里面”了會讓端粒變短,產生各種疾病。
文章中并不建議少吃,原因有二,一沒人能長年累月的堅持少吃,二研究表明,少吃并不能使端粒變長。
細胞老化和病變有三個敵人,第一個敵人是發炎,omega-3脂肪酸有防止發炎的作用,也是就深海魚油。
有個小插曲,我媽在我印象中從未斷過深海魚油,幾乎只用大寶級別的護膚品,但是我媽帶我女兒去上興趣班,他們竟然說我女兒是我媽的女兒。
作者不建議直接補深海魚油,因為每個人的吸收水平不一樣,最好從食物中補,但是深海魚油獲取方便,服用也方便,適合我這種懶人。
第二類敵人氧化應激反應:維生素,多吃水果,胡蘿卜,西紅柿,土豆和綠色蔬菜能抵抗這類敵人。
“第三個敵人是胰島素抵抗”:只有一個原則,少吃糖。
看吧,看到這里你會發現其實前面說得貌似高端的端粒,端粒酶。其實歸根到底還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積極正面的情緒,常年有規律的運動,健康均衡的飲食。
但是有一點肯定不同了,當你產生悲觀,或者走進牛角尖,胡思亂想的時候,你肯定有一個反應,哎呦,我的端粒在縮短了,我要跳出去,讓自己盡早開心起來。
人生的項目,有些是競爭性的,有些是非競爭性的————端粒就是個非競爭性的項目。一個人先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但如果只是想健康地活的長一點,那還是比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