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大概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對兒“苦情鴛鴦”了。自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問世,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此后,一系列的文學作品從不同角度對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進行了描寫。康熙二十七年,洪昇的《長生殿》問世,將李楊二人之間的情欲之親上升到了精神相依的層面,引發了后世對這段“曠世愛情”的美好向往。
電影《妖貓傳》中的楊玉環和李隆基
然而,文藝畢竟是文藝,歷史的真相總是要辯證來看的。所以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關系到底是否如這般浪漫唯美?二哥在此就帶大家細看一番。
“年輕有為”李隆基
作為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其在位前期的政治作為在歷史上是有目共睹的,開創了代表唐朝極盛時期的“開元之治”。
影視劇中的唐玄宗形象
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李隆基勤于理政、勵精圖治、任人唯賢。關于唐玄宗高明的治國手段,可以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善于用人。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張九齡等忠臣賢相,積極改革吏治,精簡之前繁冗的管理隊伍,鼓勵建言獻策,同時又賞罰分明。
第二,重視軍事。鑒于當時邊境的危機,唐玄宗在執政之后便積極采取措施整頓軍隊,精兵簡政,逐漸恢復兵馬勢力,收復北疆、平定西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第三,保障民生。李隆基深知民心安定的重要性,知道只有維持好農民的安居樂業,才能真正保國體之穩固。實施“檢田括戶”,一方面制裁了豪強大族對農民的欺凌,另一方面也收復了民心積極開荒屯田、興修水利,改善民生的同時還解決了軍備的糧草和開支問題。
第四,重視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上升,文化的發展需求也日益緊迫。作為一國之君,唐玄宗注意培養人才,喜好邀請各界學術名人到長安講學。還曾親自檢查文物典籍的整理和編撰事務,下令在洛陽創設集書院,組織全國的學者集中著書立說。
除此之外,唐玄宗本人還十分愛好詩詞、音樂和戲劇,雅俗同賞,志趣深遠。詩仙李白就曾三次被唐玄宗下詔征召,以布衣身份應聘入宮,可見唐玄宗之愛才。
可以說,作為武周之后唐王朝的中興之君,李隆基在執政前期的表現可算是接近滿分。開元中前期,從這位“年輕有為”的君主身上,盛唐文化之興旺便一覽無余。
且問如此之盛世明君,又有哪個女子不會為之傾心。
三千寵愛在一身
然而,作為開創王朝盛世的帝王“明君”,自然愿意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開元中后,天寶初年,由于唐玄宗的個人行為和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轉變,便不愿再過多壓抑自己的欲望,開始放縱情感,逐漸變得荒誕國政、奢侈浪費起來。
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發生的“安史之亂”,可謂是“開元之治”甚至整個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作為的歷史公案,多數人會將安史之亂歸咎于唐玄宗寵信奸佞李林甫、楊國忠,以及寵愛貴妃楊玉環這兩個主要原因。
《妖貓傳》中的安祿山形象
那么,玄宗究竟為何會如此寵幸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貴妃呢?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廿二史札記校證唐女禍》中有以下記載:
“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亂不盡由于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任用非人而不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至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三鎮從此遂失,唐室因以不競, 追原禍始,未始非色荒之貽害也。”
這里的“女禍”及以聲色自娛中“色”即代指楊玉環,而“聲”則是指玄宗喜愛的音樂與舞蹈。可見開元后期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專寵”,往往被正統史學認作釀成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楊玉環的存在,使得唐玄宗沉日夜沉溺于音樂之中,逐漸深居宮禁、耽于享樂、倦怠國政,從而為宰相李林甫、楊國忠的專權,以及之后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的叛亂開辟了道路。
的確,從李林甫獨占宰相大權到楊玉環進宮,再到楊玉環被封為貴妃的近十年間,與唐玄宗從勵精圖治到沉迷聲色的轉變幾乎是同期的。
楊玉環
那么楊玉環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夠集唐玄宗的“三千寵愛在一身”呢?
“浪漫”背后的機緣
歷史永遠是客觀的,如果說這一切只是因為愛情,似乎有些搪塞之嫌。然究其真正緣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傾國傾城之貌。楊玉環于22歲來到李隆基身邊,正是大好的桃李年華,歷史上對其美貌的認可似乎是一致的。白居易形容楊玉環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其又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此后千余年,無出其右者。身材豐滿,唇紅齒白,膚如凝脂,嫵媚清麗,堪稱大唐之國色天香。從原始之情欲而言,玄宗被其吸引應是必然。
楊玉環像
其二,能歌善舞之才華。唐玄宗自青年時便酷愛音樂舞蹈,做皇太子時就曾“令宮臣就率更寺閱女樂”,對藝術表現出癡迷與熱情,是他人生價值的又一精神支柱。唐玄宗對音樂舞蹈、戲曲的造詣和追求,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之中稱得上是絕頂一流。《舊唐書·音樂志》曾記述其音樂造詣之高:
“玄宗又于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音響齊發,有一聲誤,玄宗必覺而正之,號為皇家弟子,又云梨園弟子。”
而到了更為傾情于享樂的中晚年,又遇到了能夠善舞,精通音律的楊玉環: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舊唐書·楊貴妃傳》”
自然便像是遇到了故人,陷入靡靡,無法自拔。
其三,入宮恰逢其時。楊玉環入宮,恰逢寧王李憲患重病。李憲是玄宗最敬重和親近的大哥,其曾以嫡長子身份厲辭太子之位而讓賢,為唐玄宗登上帝位鋪平道路。同時也是李隆基眾多兄弟中音樂修養最高的一位,一度被玄宗引為知己。開元二十九年(742年)李憲的病逝,讓李隆基感到痛失知音。而楊玉環恰巧在此之前一年入宮,陰差陽錯地彌補了玄宗的悵然若失,很快便在玄宗心目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綜合以上幾點看來,在機緣巧合之間,李隆基“愛上”楊玉環,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實際上,無論哪朝,作為一國之君主,很難說能夠專情于哪一位女子。馬嵬驛一變,絕世美人香消玉殞,唐玄宗也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在二哥看來,浪漫愛情的傳頌更多是后世的美好愿景,楊玉環之于李隆基,是否像傳說中那樣重要,答案似乎也只在每個人心罷了。
拓展閱讀:《新唐書》、《舊唐書》、《長生殿》、《長恨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萬物皆可內化,做有深度的歷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