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煙波江上,竹林深處,我婆娑了雙眼遙望著久違的家鄉。情不知何起,往事早已在潮起潮落間消散,卻深藏于心。只身一人看盡百態,雖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但好在似水流年,尚有回憶伴我同行。老爺子向來癡迷武俠,待我踏入家門,他便又和我說起那般人世情長。
? ? 年少時只當金庸寫得是言情,筆下皆是癡兒女。若要說喜愛,我最愛的還是楊過那小子。他沒韋小寶花心多情,也沒張無忌舉棋不定;沒郭靖憨厚老實,也沒令狐沖難忘舊愛。只道他年少輕狂,嘴上風流,心里卻是重情且專一。十六春秋遠去,他和小龍女終得相逢,不問世事,從此神仙眷侶。只是這其中的漫長韶華,深夜醒來時心上的思念,自是無人能夠體會。
? ?而我最惋惜的不過是郭襄。想當年,楊過深種情花劇毒,知自己不過七日可活,卻還拼命從武功高于自己的李莫愁和金輪法王手中護全郭襄。那時楊過看著懷中的孩兒,曾這樣動情的說道:“我此刻為她死拼,若是天幸救得她性命,七日之后我便死了,日后她長到她姐姐那般年紀,不知可會記得我否?”初讀到這里覺得并沒什么感覺,只是后來知道了故事的下文,忽然心頭一怔,黯然落淚。楊過啊,你可曾知道?郭襄尋尋覓覓的后半生里都是你的影子。有時也會自私的想,若是襄兒早出生十幾年,結局會改寫嗎?但感情之事誰又說的準?大多不過是深情苦,一生苦,癡情只為無情苦。
? ?數日之后,我又啟程了。耳畔是家人的叮嚀囑咐,眼里卻飽含深情。自我離鄉那日起,我便心知余生定是走走停停。歲月蹁躚,萬水千山,你我終究也只是人生的過客。驀然回首,才發現所謂的江湖俠義,天下第一都是浮云虛夢,任你輕功再了得,到不了所愛之人的心中也是枉然。年歲漸長,再翻金老先生的書籍才開始明白,也許金老他不僅寫得是武俠,更多的還是那份情義吧。
? 人生苦短,常困在悲歡哀怨中難以自控。不過是那日有匪公子踏馬而過,桃花妁妁,我心翩然,便也是逃不過“情”這字。自此開始明白納蘭《飲水詞》中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也漸漸領悟元稹的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終究還是緣薄,記得他曾說,世人心中皆有江湖,我不是不愿為你停留,只是你非我的江湖。后來,我與他飲酒作別,難訴衷腸。我只是輕嘆道:“既然你許不了我縱馬天涯,那便相忘江湖罷了。”
? ?至此之后,我們便山水永不相逢。而那段往事最終也不過是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曾經的這番深情和求而不得,那么重,重到實難放下。若是來日他遇到了他的江湖,我碰著了我的浪子,不知又是哪番風景?
? ?人生幾何,對酒當歌人長久,笑看各路英雄漢。只是這一路,我走馬觀花,嘗盡江湖滋味,冷眼世態炎涼。到頭來仍是參透不了“情”這難題。直到我踏過戈壁沙漠,走過草原叢林,看盡大好河山,我才想到了家鄉。
? 歸鄉路上,我忽然大徹大悟。問世間情為何物?是李莫愁的執迷不悟?是楊過的離經叛道?還是郭襄的望穿秋水?其實皆是,也可謂不是。世人心中“情”字多變,仁者見仁。若問我,情究竟為何物?
? ?情是趙敏那般該爭取時的爭取,也是小昭那樣該取舍時舍棄;是周芷若那般因愛生恨的性情大變,也是殷離那樣勇敢的放下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