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克,自古水火不相容。但往往有兩種結局,那就是要么水把火給滅了,要么火把水給燒干。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哪種結果,這場戰役雙方都是輸家。即使不是輸家,也不是最大的贏家。
因為如果他們不相爭、不相戰,而是攜手共進,那么他們獲利更大、更多。那么如何做水與火就能相容呢?
這個問題,早在幾千年前,墨家創始人墨子已給我們很好的解答。春秋戰國時,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為楚軍設計攻城的云梯。
墨子聞訊后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開始楚王不肯罷兵。墨子就說若楚王不罷兵,那他就去宋國守城,到時楚軍必輸。
楚王不信,墨子就以與魯班進行攻城實戰演練來說服楚王。墨子善于防守,魯班久攻不破,最終敗北。于是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水與火是不相容的,因為他們的本質屬性不一樣,利益及立場不同,但從以上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水與火并非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也并非全是壞事。至于是好事還是壞事,全看個人如何引用。
因為像墨子與魯班一守一攻那樣,水與火在相互碰撞、相互抨擊中,可以看出彼此的能量,看出對方的優點,看出自身的缺陷。而當水與火看到自身及對方的優缺點后,就可以互助互補,共同奮進。
所以無論是官場也好,商場也罷。當雙方矛盾、沖突時,大家先盡情的釋放自身的能量及潛力,看看彼此有多厲害,再思考若是彼此成敵對,在相互攻擊后會是怎樣的結局;而若是聯手,經過互助互補后,雙方會有怎樣的獲利。如此思忖,如此掂量后,相信雙方會進入愉快的話題,而這個話題也將會是改變雙方歷史的談判。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強強聯手,無城可守。水乃天下至陰至柔之物,火乃人間至剛至陽之體,此兩者若能剛柔相濟、陰陽互補,圍城豈能不摧,天下豈能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