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針對我們正面管教里面的一張工具卡—日常慣例表,我按四個方面詳細說明下:
一、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
? ? ? ? ? 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孩子有個非常頭疼的事情,就是拖延癥。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吃飯拖延,起床磨蹭,睡覺拖拉,時不時要提醒:該起床啦;吃飯啦,你快點吃啊;該洗澡睡覺啦等等等等!幾乎是每個做父母的都會遇到的挑戰,也是我們跟孩子矛盾的爆發點!這些事占去了我們很多瑣碎的時間,所以很多家長都說:自從有了孩子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想也是這個原因吧。
? ? ? ? 其實,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階段,也就是在養成孩子日常習慣的階段。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人命好,命好就是因為他習慣好,習慣好就會交到很多好朋友;一個人習慣于去規劃好他的時間,認清自己的目標,所以他總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率和效能;他學習習慣好呢就導致他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比較強;他習慣于思考呢,導致他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的能力比較強。所以你會發現一切都源于習慣,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的習慣,而且我們會發現管理孩子中,這個日常生活占去了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雖然它們都是些瑣碎的小事,但如果這些小事不能很好的管理的話就會讓我們的人生效能大大降低。
二、讓孩子通過日常慣例表養成好習慣并自覺執行
? ? ? ? ? 生活時間和日常時間怎么去管理呢?一般先從日常生活管理開始,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孩子越能自我照料了,就越覺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勵。能避免晚上睡覺爭斗以及早上起床爭斗的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制作日常慣例表,然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來告訴他們該做什么。可以先讓孩子列出他們晚上睡覺前應該完成事項的清單。這個清單或許包括:收拾玩具、吃點心、洗澡、換睡衣、刷牙、為第二天早上選好衣服、晚間故事、擁抱。把這些內容寫到一張紙上(如果孩子年齡足夠大,可以讓他們自己寫)孩子們會很喜歡自己做的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替他們逐一拍照,以便他們把照片貼到表上每個項目的后面。然后,把這張表掛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讓日常慣例表說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訴孩子該做什么,而應該問他們:“按你的慣例表,接下來該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須要問。孩子會自己告訴你。
? ? ? ? 當孩子們遵循早上的慣例表時,頭天晚上選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能消除第二天早上的一些麻煩。如果他們頭天晚上就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擺好,他們就不會因為最后一分鐘還找不到衣服而發脾氣。
? ? ? ? 記住,目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干,覺得受到鼓勵。由此帶來的一項額外好處是你可以不必再嘮叨,并且會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三、建立慣例表的步驟
1.跟孩子一起建立時間的聯接(讓孩子知道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事)
2.畫時間的餅圖(每個時間對應點都干了什么事)
3.把某一個時間點單獨拉出來做個慣例表(如早起慣例表、晚睡慣例表等)可以文字加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
這張的左邊列是我兒子之前做的睡前慣例,右邊列是上學時做的起床和晚睡前的慣例表
稍微解釋下這張慣例表的內容
這張是剛暑假開始的時候他自己畫的慣例表,可能也就他自己和我看得懂吧。
4.把做好的慣例表貼到對應的地方。(如睡覺的就貼床邊,做作業的就貼書桌邊,以達到提醒的作用)
好了,現在慣例表做好了,有些家長說做了卻沒執行怎么辦?那么我們就這個注意事項來說幾點:
1.不要把慣例表當成是控制孩子的工具,要確保你是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后制定的,是孩子愿意并認同的。有時發現剛制定的卻沒有執行,原因可能是沒按孩子的意愿來,只是為了迎合我們大人而定的,所以沒有內動力自覺執行。
2.慣例表也是要不斷修正的。比如現在是暑假,跟之前上學的時候可能就不太一樣了,就要重新定一張。但有些也還是可以一致的,就如起床睡覺,我是建議雷達不動的一致性。
3.定慣例表時我們家長的主導和參與程度要把控好。還有定的事項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來。可以參考下表
4.當然也要看人,要知道這張慣例表是給誰定的。用得好不好,執行的是否到位跟家長本身有很大的關系,還有執行的環境也是重要因素。比如給孩子制定了晚上8點睡覺,而家里的人8點都還是白天,看電視、玩電腦、彈鋼琴,你叫孩子怎么睡得著呢?所以說要是家里沒有這個睡的環境,孩子是睡不著的,當然也就執行不了的。
制定慣例表只是一種方法,并不是萬能的,要看個人和家庭的環境、影響、氛圍等。
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往往是家長的壞毛病壞習慣,而不是好習慣,所以要孩子能很好地執行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地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