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的書,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實驗,讓你更加了解你為何失去自控力,抵制不了各種誘惑的原因,并給出了相當有效的建議,鍛煉你的自控力。
區分“我不要”,“我要做”和“我想要”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我要做”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目標,實際上依靠“我要做”,可能讓你感覺到壓力,比如我要去工作,我要去鍛煉,我要節食,其實真正能讓你堅持一件事,并抵制誘惑的事“我想要”,嘗試著做一件事情前,給大腦一定時間,讓“我想要”發揮作用,比如,我想要健康的身體,我想要財務自由的生活,更能幫你完成你的計劃。
當你需要抵制誘惑的時候,請先調整你的生理。
當我們沖動的時候,請先冷靜下來,讓你的前額皮質開始工作,讓你對將要采取的行動充分的思考,放松你的呼吸,調整你的生理狀態,這會幫助你抵制誘惑而不是屈服于當前的短期誘惑。有效提供意志力的方法:睡眠和鍛煉。養成鍛煉的習慣,充分的睡眠,給你的身體補充意志力能量。食素能讓你的大腦持久地保持清醒。
意志力的極限
意志力是有限的,但是它的極限比你想象的要強。大腦為了保護身體,會在你沒有達到極限的時候,給出預警。比如你感覺到自己疲憊不堪的時候,其實你仍有能量,當你感覺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你的意志力沒有用光。但是,總體來說,人的一天一直在消耗體力和意志力,所以最有效的時間管理辦法是每天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在你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解決最困難最重要的事情。適當的補充糖分,幫你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因為在低血糖的時候,你無法集中精力。你的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樣的到鍛煉,在一些小事上持續地自控可以提高你的意志力肌肉。比如記錄收支,戒掉甜食,改變坐姿等。多想想“我想要”,可以幫助你突破自己的極限。
“善行”以后的罪惡
人們在善行過后總喜歡放縱下,來“獎賞”自己,感覺自己在行善等時候舍棄了一些東西,及時我們并沒有真的行善。一個有趣等實驗表明,讓人們想象一下自己行善等舉動,這也會導致人們加大對自己的放縱,屈服于誘惑。越是聲稱自己意志力堅定的人越是如此。不要企圖依靠罪惡感和羞恥心來驅動自己,不要把存錢、戒煙和鍛煉當作正確的事情,而是關注我想要。在給自己“獎勵”前,請再三思考“我想要”,而不是說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就應該放松下。取消你的(放松、放縱、短期快樂)的許可,牢記你做這件事等理由。人們總是過高的估計未來兌現承諾的能力,提現消費,今天等事情到明天做等等。
誤將“渴望”當幸福
有時候大腦在欺騙你,你會誤將自己渴望的事當作幸福。比如購物狂、暴食,你覺得吃東西和買東西能讓你感覺到興奮,其實這是大腦的一種錯覺,你只是在享受這種渴望的沖動,而不是行動本身。你的獎勵中心驅動你去追求一件事,但可能事情本事不回給你帶來快樂。我們的網癮可能指示大腦趨勢我們不停地瀏覽頁面,以為這樣會得到快樂,否則我們就感到焦慮和失望,其實及時我們聽從了大腦的指示,我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將你難以完成的計劃跟你的獎勵中心結合一起,更有助于你完成,因為獎勵中心驅動的是行動,而不是結果本身。
罪惡感不能助你作出改進
這一點研究如當頭一棒,讓我醍醐灌頂。那些看起來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困難前放棄,why?因為對自己嚴格要起,所以如果自己犯了一些小錯誤,他們就會責備自己,是自己情緒低落,當自己情緒低落時,他們更容易找一個方式讓自己開心起來,比如吸煙、瀏覽網頁、購物等,自責行為也讓他們不能擺脫罪惡感來冷靜地思考和總結教訓。所以,當你犯錯時,可以多給自己鼓勵,想一想人總會犯錯,給自己更多的鼓勵,擺脫罪惡感等包袱。另一個研究表明,能讓人真正放松的,不是使人短期感到快樂的東西。不要以為瀏覽網頁、吸煙、喝酒和娛樂能讓你放松,它僅僅是釋放更多的多巴胺讓你興奮,而鍛煉,按摩和陪家人才能讓你真正放松,面對壓力。
將當前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當作兩個人
人們為何更傾向于及時享樂,是因為未來的獎勵對當前的滿足感打了一個折扣。未來越久遠,折扣越大。未來的100元的滿足感可能相當于現在10元的獎勵,所以大腦原始的“獎勵中心”傾向于選擇當前的滿足。使用“等待10分鐘”可以緩解你對當前這種滿足的欲望,讓你有時間思考,哪個對你更重要。
讓你遇見未來的自己,多想象未來的自己,建立當前的你與他們之間的聯系,而不是把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完全當作兩個人看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多思考未來的生活的真實場景,多照照鏡子看看你未來的自己的模樣。讓你知道,未來的自己其實就是現在的你,和你的選擇的和。
沒有出路:預先承諾的價值。這一節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破釜沉舟。斷了自己的后路,最后只能選擇對自己長期有益的事情。要想控制自己購物欲,就毀掉信用卡,要不想浪費時間在社交軟件,就卸載掉。
意志力會傳染
和傳染病一樣,意志力也會傳染,不僅如此,意志力還有自己的免疫系統。
無意識模仿,情緒的傳染,和趨同效應(當我們的同伴屈服于某種誘惑時,我們更容易做出屈服的選擇)這三種社會腦現象,會讓我們喪生意志力。找出你在模仿誰,誰感染了你的情緒,和你在面臨誘惑時,是否不自覺地受到了同伴的影響,可以提高你的意志力免疫能力。黨我們發現,我們的同伴選擇了一個與長期目標違背的行為,我們大腦會更警覺,反而讓我們更有意志力。
時刻注意你周圍的人的目標、意志力和選擇傾向,因為他們對你的影響力大于你遠方的好友。即使你討厭的人,如果你們每天見面,那么你也會受到他的影響。人們都有一種趨同效應,如果覺得自己已經成為更大多數人,那么他就會覺得安全。如果80%的人肥胖,而你的體重符合80%的平均值,那么你不會發覺自己肥胖,反而覺得自己正常。同樣,人們更注重自己在大多數人眼中的形象。如果嫖娼被抓,向你的同伴通報你的行為,和罰款比起來,前者更加威懾力。
在抵抗誘惑中,內疚會降低你的意志力,而自豪感可以增強這一點。向別人公開你的目標,并自豪的完成,可以提供你的自控力。
“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當我們被告訴“什么都可以想,但是就是不要想象一只白熊”時,我們掉大腦會更傾向于想象一直白熊,這種現象成為“諷刺性反彈”。越是壓制,越容易出現。
越是試圖不去想,你越容易想到,時間久了,你甚至會覺得這是真的。當你告訴自己不要去想自殺,那么你越會想到跟自殺相關的事,時間久了,你甚至覺得你自己有自殺的傾向。
如何面對諷刺性反彈,我們需要忠于自己的真實感受,卻不去做。忠于自己的感受,就是我們理性的認識到自己到恐懼,感受到它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要采取任何行動去實施。不要壓制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要放任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