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匆匆而過。轉眼間我們家小妞兒已經陪我們走過10個年頭,有苦有樂,有喜有憂,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三口,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聊著簡簡單單的話語,數著三三兩兩的星星,做著樂樂陶陶的美夢,伴著迷迷糊糊的知足,守著點點滴滴的感恩。 ?
? ?在外界看來,我們有一個乖巧聽話的小妞兒,可我們怎么也沒能感覺到。直到最近看了一篇題為《別人家聽話的小孩,家長是這么教的》的文章后,突然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一種行為習慣,來自生活的點點滴滴,源于父母真真切切的愛,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一種自我的學習與成長。
? ?我們家小妞兒剛出生24小時就離開了我,我住一樓,她住三樓,當時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但小妞兒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慢慢的我們家多了歡聲笑語,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更像一個家了。記得小妞兒九個多月會喊爸爸,但一歲多才會走路,而且不會爬,只會后退。不到兩歲的時候會自己吃飯,而且會用筷子,不樂意用勺子,吃飯的時候很安靜,不會亂跑。三歲上幼兒園,能獨立如廁、吃飯、睡覺,會穿脫簡單衣物,基本不用老師特殊照顧。不到四歲開始自己洗襪子,再后來,自己洗內衣,當然,等她上床睡覺后我會偷偷的再洗一遍。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基本由她自己去完成……
? ?我和妞兒爸不屬于文化人,對于小妞兒的教育一開始就是一片空白,有時候感覺不知所措。所以我們采取了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方式,言傳身教。比如:定期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外出見人微笑打招呼,乘車主動排隊讓座,詢問注意禮貌用語,不隨手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久而久之,小妞兒就會模仿我們的樣子拿抹布擦桌子,給姥爺端茶倒水,見人樂意問好,外出游玩自備垃圾袋等等。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動作,恰巧那些不經意的小習慣,伴隨著小妞兒一天天長大。
? ?小時候的小妞兒小小的,整天屁顛屁顛的跟著我們逛,我們喜歡一家三口一起逛街一起散步一起游戲,總感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轉眼即逝,無論多忙多困難,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多陪伴,不是要給她最好的,而要給她應有的。同時讓我們欣慰的是,每次帶小妞兒出去,總會收到許多贊賞的言語和艷羨的目光,本身小丫頭嘴巴就甜,會哄人,適應能力也強,從不知道怯生,大大方方的,就這樣帶上了一個“別人家孩子”的光環。但在上小學之前,小妞兒從沒參加過任何興趣培訓班,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因為我們相信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發展特點,不強求,不貪圖。最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堅信,父母有質量的陪伴勝過一切。
? ?小妞兒愛讀書,剛開始沒有過多注意,只是感覺小孩子都喜歡色彩鮮亮的東西,喜歡聽故事喜歡模仿。我小時候愛讀書是因為爸爸,記得那時爸爸一發工資,第一件事就是用自行車載上我,直奔新華書店。有時候爸爸還會在學校給我訂閱一些期刊,每周一期,也許那時還懵懂的我并不太知道爸爸的心思吧。在懷孕期間,每天堅持胎教,寫日記,偶爾會和肚里的小妞兒說說悄悄話,后來小妞兒出生,會時不時的播放音樂,或拿書講故事給她聽?;蛟S,一些事情越是不在意,越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吧。因為我和妞兒爸都沒有看電視的習慣,所以小妞兒偶爾跟著姥爺看一些新聞科技之類的節目,然后就是天線寶寶之類的。慢慢的發現,小妞兒看電視不只是看畫面,她還特喜歡看屏幕下方的文字,有時候會很著急的喊:“等等,這個字念什么?這個是字嗎?怎么長得像小玩偶呢?……”;外出看見店鋪名稱,總會試著念一念,不會就問;在公園或小區健身廣場,總要趴在器材標志前研究半天,有時候用小手指指畫畫,有時候小嘴振振有詞的樣子……
? ? 6歲之前,我們一直堅持親子閱讀,不是表面那種讀讀念念的簡單行為,也不是那種為了識字而呆板機械的看書,而是通過游戲、手工、故事、圖畫結合起來的互動為主,有時候會把故事講到一半,讓小妞兒自己往下編故事。然后堅持每晚睡前半小時讀書時間,睡前故事。特別強調一下,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首先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其次要了解孩子,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真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對于堅持我感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大人以身作則,堅持每天閱讀,最好再和孩子互相討論一下看書的收獲,好玩的好笑的都可以。
? ?每個孩子都曾是一張白紙,而父母,是最早落下畫筆的那個人。每一個或好或壞的習慣都像一面鏡子,映射出家長生活的點點滴滴。記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給教育下過這么一個定義:“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而肥沃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 ?以上文字均為個人排版碼字,只是自己的一種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同時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和孩子一起同成長,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