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桂林,其實我們都不陌生.堅更是在桂林讀了大學,校區就在榕湖邊上.可是,那時候,我們都是窮學生.所以,在桂林我們吃過的好吃的也就是桂林米粉而已.這次在二哥的支持下,我們認識了舌尖上的桂林.
一、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我們總共吃了三次,在桂林吃的兩次都是老字號.一家是老東江米粉總店,在七星區龍隱路。另一家是擔子米粉,在七星公園正門附近。說起這個擔子米粉,其中還有一個誤會。幾年前,中山石歧的大信商業街開了一家棒子米粉,配菜任裝,鹵水地道,一開業就火了。短短幾年間從7塊錢一碗,賣到15塊錢一碗。周末的時候,我們愿意擠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吃一碗棒子米粉。后來在棒子米粉總店的旁邊開了一家擔子米粉,我們都以為是山寨貨,所以一直沒有去吃過。想不到,在桂林真有擔子米粉,而且還是老字號。
當時,我和榮叔,珍姐姐從七星公園散步出來,準備回酒店去吃四星級酒店的自助早餐。路過擔子米粉店時,遠遠地就看到一隊人站在店門外,鹵水和酸豆角的味道濃烈得讓人口水沸騰。我們慢慢走著,本來說好不吃米粉的,當我們終于走過了店門口,我還是忍不住退回去排隊。嘴里喊著:“你們慢慢往前走吧,我端了米粉就跟上來。”
但是,榮叔很懂我。他們并沒有走,而是穩穩地在門口坐著等我,還給我拍排隊的照片,吸米粉的照片。榮叔嘻嘻地笑:“要是我的腸胃好,我也要吃一碗的。”
第三頓桂林米粉是在陽朔吃的。早上在江邊公園散步,從后門出去,走到一個居民區,可以看到日常賣魚,賣肉的攤檔還沒開始營業。一家米粉店門前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馬肉米粉。我走在最前面,看到這幾個字直接樂了,回過頭朝著大家招手:“噯!這里有馬肉米粉啊,快來了喂!”姑碎我一句:“我們都不認識你,別跟我們說話。”
馬肉米粉已經不是當初那種一口一碗的迷你型,跟一般的桂林米粉沒什么兩樣,就是配的肉是風干的馬肉,湯頭也是豬骨湯。吃過兩個老字號的米粉,這家的米粉就顯得遜色很多,但勝在這里有鹵水腐竹吃,這個味道不錯。
二、桂山大酒店的自助早餐
早餐很豐盛,有包點,有粗糧,有炒菜,有粉面粥飯,還有西式的面包,沙拉,茶點,咖啡奶茶之類的。榮叔,愛吃炒粉,裝了一些,再加兩根青菜,沒了。榮叔嘆息自己胃口很好,胃卻很小。姑主打粗糧,玉米、紅薯和芋頭各吃了一些。珍姐姐喝粥加各種小菜,吃的也不多。
我有點慚愧,榮叔這半年表現出很好的胃口和寬廣的口欲。但知道多食對身體不好,一直克制著。有一段時間甚至一頓飯就吃一小碗白飯,其余什么都不吃。即使像現在這樣可以隨便吃的,又遇上愛吃的,也是有克制地吃一些,不會像我一樣,一遇到好吃的就得了失心瘋。我要向榮叔學習,科學管理腸胃和進食。
三、金龍寨(六匹馬碼頭店)
金龍寨是在桂林市區人氣很高的餐廳,這個餐廳的菜式走的是粵菜風,也有些桂林地方特色菜,但基本上都是粵菜。
拔絲芋頭是一定要吃的,以至于我們在桂林吃的兩頓正餐都點了這個菜。薄而脆的糖殼裹著又香又粉的芋頭,趁熱夾起一塊,拉出長長的糖絲,旁邊的人會說:“啊,好長的絲啊!”“斷了,斷了。”“快點蘸水,蘸水!”氣氛很熱鬧,所以這個菜絕對是真愛。
荔浦芋頭是硬粉,不會特別軟糯,不容易變形,在裹糖漿的時候更容易定型,所以很適合做拔絲芋頭。喜歡吃軟糯芋頭的人,會覺得荔浦芋頭徒有香氣而口感不足。如果有人吃到很軟糯的荔浦芋頭,說明不是荔浦本地的土種芋頭,是改良過或者是別的品種。
沙拉牛肉是裹了面包屑炸的牛扒,牛肉處理得剛剛好,一口下去有肉汁滲出,很好吃。
白果豬肚湯非常實在,我們懷疑店家是把整個豬肚放下去了。我們可著勁吃,還是剩了好多。
餐廳的大廳入口擺了張桌子,上面放了油茶和配菜,就餐的客人可以隨意取用油茶。我們是在吃飽飯,離開餐廳時才發現的,還是忍不住嘗一小碗。綠色的油茶苦苦的,喝完之后有回甘,配上膨化的大米、蘿卜干碎和香菜,吃著口感豐富,大家吃了個新奇。
四、謝大姐啤酒魚(印象劉三姐店)
啤酒魚是陽朔的招牌菜。謝大姐啤酒魚則是上過CCTV4的,頗具盛名。我們慕名而去,倒也沒失望。大條的草魚砍大塊,過油后加醬料、啤酒和番茄燜爛。實實在在的土菜味道,火氣味很濃,挺下飯的。
竹節飯,不記得是哪個民族的了。小小的毛竹,砍成一小節,一小節,里面裝上糯米和紅棗泥,兩頭用竹葉子包起來扎緊,放在水里煮熟。糯米吸收了竹子和竹葉子的清香,和著棗泥,是甜口。堅愛吃這個,自己剝了好幾根竹筒。
不過這頓飯里最好的是漓江小酥魚。漓江里的一指寬小鯉魚,肚腸清干凈,裹薄粉炸得酥酥的,一點腥味都沒有,連骨頭都吃掉。我們當天吃不完,打包第二天在路上吃,非常棒的零嘴。
五、荔浦濱江鵝肉
荔浦縣好吃的東西很多,各個鎮都有自己的主打菜。像今天我們去的濱江鵝肉就是一絕。這個不起眼的大排檔,居然暗藏玄機。一鍋冒尖的干鍋鵝肉端出來,馬上口水沸騰。本地產的肉鵝并不特別大只,目測也就5斤左右。斬塊紅燒,加紅辣椒,姜片和蒜苗,臥在過油的芋頭塊上,加小火做成暖鍋吃,非常舒服。榮叔很認真地啃了兩個鵝下巴,嘆道:“唉,這鵝真是好吃,辣也爽嘴。”
干鍋鵝肉的配菜是菜心和荔浦切粉。切粉比我們的河粉還要厚,純米漿蒸成,吃完肉,鍋里加點湯下這個粉進去稍稍一燙,哇!居然很好吃!
荔浦的釀菜也很有名,廣西的十八釀里荔浦差不多就齊活。釀田螺,釀柚子皮,釀冬瓜、苦瓜、絲瓜、香菇、南瓜花,釀肥膘,釀芋頭,釀豆腐…….我們今天吃到的是釀冬瓜,肉末調味夾在連刀的兩片冬瓜里,煮湯,味道鮮甜。我們吃飯的時候老板娘在旁邊的小鍋上釀蛋皮,釀豆腐。珍姐姐看到人家煎蛋皮的平底鍋居然也坐不住了,非要去買一個帶回廣東。后來,帶我們去吃飯的師兄專門開著車帶著她和芳姐去到附近的市場,每人提了一個回來。這趟旅游,帶的手信挺有新意。
六、荔浦糖釀
這個吃食嘛,得在這里偷偷說。
話說,在我們準備返粵的途中經過一片芋田,正好碰上芋民在挖芋頭。我們幫忙把裝滿芋頭的車子推回家,并挑了11個“頭標”芋頭(投標?不知道,聽芋頭大姐說的,總之就是好芋頭的意思)。芋頭過完稱,我走到他們家后廚去洗手。在飯桌上看到他們準備吃午飯的食物里有一碗黃溜溜的東西,里面有一顆顆白色的米團子。芋頭大姐看我兩眼發亮,就招呼我喝一碗。我當然不能真喝一碗,這么不講究,以后會沒朋友的。但也用手捏了一個米團子放進嘴里,原來是這個味道。米團子是用糯米粉捏的實心丸子,黃色的湯是用紅糖煮的糖水,沒啥特別。只是,大姐說是挖芋頭的日子里煮來吃的,好頂餓,我就覺得很有意思。
七、桂林東古肉芒果
這個芒果在桂林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賣芒果的攤販會準備水果刀和盒子,給現吃的顧客去皮、切塊。要盒子加一塊錢,用袋子不用加錢,人們拿在手上用竹簽插著吃,非常方便。這芒果的確好吃,一點渣都沒有,純甜又多汁。就是個頭太大,隨便拿起一個就兩斤多,一個人吃不完一個,要找人分享才行。
八、漓江上的盒飯
從桂林到陽朔的游船要走4個半小時,船上提供午餐。在觀賞完九馬畫山后送到座位上。飯盒的飯量很足,目測有3兩米,搭配的菜式辣子雞、紅燒鱈魚塊,豌豆玉米和辣椒醬。堅和珍姐姐吃完了飯,沒吃雞;榮叔吃完了雞和魚,米飯一口沒動;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剩了飯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