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做一件事的步驟有哪些?
設定目標——開始做——克服困難——完成。理論上,這樣的過程是完美的,但你有沒有想過如何更好的做一件事?
更好的做一件事的六個步驟:賦予意義,制定可量化的目標,簡化開始,遞增難度,設置鼓勵,設置反饋機制。
001? 賦予意義
先舉個例子:
李笑來老師說他當年為了進新東方教書,要考托福和GRE,要背2萬多個單詞,聽起來似乎很恐怖,但他為這件事情賦予了一個重大的意義——據說新東方年薪百萬,也就相當于背一個單詞50元,于是他從每天的賺5千元(100個單詞)開始,到每天賺1萬元(200個單詞),就這樣輕松歡快的完成了2萬個單詞。
李笑來老師到后來寫文章賺錢,他覺得很難有動力,所以他又為這件事情賦予了一個偉大的意義——將從這個專欄賺到的所有稅后收入建立一個公益基金,然后把它放到一個鼓勵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獎學金里去。大家看現在的得到專欄和一塊聽聽就都知道結果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事情難,那是因為從起始的第一步就沒有規劃好,我們可以像李笑來老師一樣,為某件事賦予一個重大意義。
002? 制定可量化的目標
先舉個例子:
比如這個月你的目標是開始讀書,這個目標正確嗎?正確。但到月底的時候,你可能無法測量出這個目標的達成度是多少。
合理的目標是這個月要讀完五本書;更好的目標是這個月要讀完五本書,把五本書列出來,并且準備好,放在自己隨手可以看到的地方,并根據實際規劃出自己的閱讀時間。這樣到月底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完成了多少。
003? 簡化開始
還拿讀書來說,如果你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每天必須要讀書兩小時,如果你剛開始接觸閱讀,那這個目標對你來說可能有難度,進而從心理上產生抗拒。
在剛開始的階段,你可以告訴自己,每天只讀五頁就好,這樣聽起來,應該是都可以完成的。
004? 遞增難度
當你能夠堅持每天看五頁書之后,要有意識的遞增難度,是遞增,不是一下增到最難。可以增加為每天讀20頁,到每天讀50頁,到每天讀100頁。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定過程的,我們要遵循這個過程,同時也要想辦法走好這個過程。
005? 設置鼓勵
前進的路上,要為自己提供鼓勵和休息。可以是一頓美食,可以是一部電影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小蛋糕……等等。
給自己鼓勵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動力和意志力去完成目標。
006? 建立反饋機制
如果你一直哼哧哼哧的往前走,從來不停下來休息,不停下來思考,那真的可能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結果。
不論是階段性的完成,還是最終完成,一定要對結果有反饋。階段性的反饋可以讓你看清自身的位置,把握全局,更好的前進;最終結果的反饋,可以讓你看到整件事情的結果與自己預期的差距,進而分析這些差距,為下一次的行動提供經驗和助力。
希望這6個步驟對你有用,當然,這些步驟的正確與否,還要看你理性的吸收和踐行!
今天周日,你認真度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