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教育,其實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環境中教育他自己,身為成人,我們只是孩子環境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盡可能讓自己成為最好的環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協調他自己的命運。”
從2009年,6個孩子和家庭基于教育探索的引發,我們從講禮村龍脈基地出發,到今天形成8個年級和幼兒園的南山藝術學園。我們一直在探索適合孩子天性發展的教育, ?適合他們健康成長的家庭和社區環境 。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今天,學校立愿扎根辛莊,與200多個家庭和當地居民融合、聯結,自然生長出一個“藝術共創、文明共建、生態共享、和諧共生”的教育藝術學園和共生文化社區。
共生是一個約定,一種愿力,更是心靈的呼喚,自然之道。宇宙自然,萬事萬物都存在“共生”關系。而在社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的關系同樣需要按照共生法則的行為理性演進,“自己活好,也讓他人活好”,“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從教育角度出發,出于對孩子的愛,出于對家庭、社會和自然生態的責任, ?我們認為成人必須從自我成長和生活方式上做出改變, ?才能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我們積極鼓勵社區的每一個人自覺開展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繼承和發揚,樹立“我是孩子的榜樣,我的言語和行為是值得孩子效仿的對象”的觀念,一方面保有中國文化底蘊、有道德感、責任感、行動力、獨立思考、開放創新的生活態度,活出中國人的精、氣、神和中道的狀態;另一方面擁有面對跨文化、跨領域、合作共贏的勇氣、力量和智慧,突破自我私心,放下成見,以開闊的胸襟和格局待人做事。
我們大力支持社區家庭的文化復興。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老年人有尊嚴地生活,也就從根本上促進了下一代健康成長。
我們始終堅信“育人為本,立德為先”,從多元視角,發展出對人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和理解,隨之總結出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諸多教育教學問題、家庭教育問題、社區建設問題,文化傳承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和諧安定問題等提供積極的解決方案。
我們努力探索順應孩子的“身、心、靈”天性和適合兒童“思考、情感、意志”發展規律, ?能幫助、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是立足于黨的教育方針,國家的教育教學大綱,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北京國際大都市的地緣特色, ?并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國際文化理解,匯通、融合而成的一個教育教學體系。
我們整合構建三元社區管理模式,通過深入開展兒童與成人的教育實踐來推動學校的建設和社區文明的發展,加強對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社區元素的認知和對平等、博愛和自由的組織原則的理解。三元社區秩序的組織結構是建立新的社會文化的基礎,即是文化生活獨立自主,社區應尊重個體,提供給每個人充分地發揮個體意識的機會,并在自由和自愿的條件下謀求群體共識。就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應履行發展自己的心靈和思想,并履行與他人合作、和平共處的義務。必須在發揮精神文化的指導下,以自由民主為原則,人們自愿選擇自己適當的社會關系來構成三元社區秩序。并將這種理念根置于社區管理和學校實踐之中,形成獨特的社區管理和學校文化。同時社區居民在經濟層面發揮“兄弟般的博愛”精神,扶貧助困,互助共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心出心”,體行舍得共生,推動眾籌眾享。孩子的教育只學校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讓教師、家長和社區中成人之間的合作和心靈得到提高,我們的學校才是真正的符合“天人合一”、“中道”教育精神的學校。
我們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開展社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系列實踐活動,引入社會資源和資金,支持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引入活力農耕技術,讓水、土更加健康,以提供健康的食物,保障人物質和精神都健康。
我們主動響應國家政策需求,尋求國家法律的保障,完善法人治理,制定章程,成立共生委員會,健全理事會和監事會制度,并依據章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共同參與辦學和社區管理,鼓勵社區中有擔當、有資源、有能力、有時間的人才加入,不斷整合社會優質資源,主動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接、交流,加快促進合法化進程,并使我們的學園最終取得合法資質。
在此我們共同承諾,為了創造善、美、真的社區生活,我們敬畏天地,善待自己和他人,體行共生;尊重文化與科學,知行合一;注重情感與聯結,奉行中道。遇到問題或處于困境,自覺回歸元點和初心。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發于仁愛,出于至公,誠于樸信,勤勉篤行,待人以謙,處事以誠,克己以勇,躬身自省,同德凝聚,繼往開來,眾享共生。
南山藝術學園教師代表委員會
張東志 ?草擬于2017年1月21日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