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串聯(lián)聊到新年展望
這是麥子的第81篇原創(chuàng)文章
(全文1500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最喜歡的一個狀態(tài)是穿著黑色的夾克,里面是帽衫,雙手插包,帶著口罩,塞著耳機,快步地走在路上,沒有人認識你,幾乎聽不到周圍的聲音,耳機里是人聲被弱化的歌曲。踩著節(jié)奏和律動,迅速的穿過人群,看著每一個路人的神情,時不時的嘴角咧過一絲笑容,感覺自己高傲且瀟灑,周圍的一切都像是為你生成的電影,背景音樂是你喜歡的。這種狀態(tài)是我在高中的時候發(fā)現的,蕭瑟的秋冬季節(jié)尤為明顯,并且常常沉迷其中,美其名曰——孤獨的體驗者。當然這在過馬路時是不太安全的。
我想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一個這樣的階段吧,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覺得自己獨一無二,不做出一點出眾的事兒來就覺得枉費青春,但殊不知,人性的套路你無法走出,在大數據中你也最多是體量最大的那一部分,就像80%開車的人都覺得自己開車技術比別人好,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幻想。
最近在看一些關于寫作的書,自己也經過一些反思,有些概念被串起來了,比如,好的文藝作品給你帶來共鳴和感動的同時,其實是調用了你其他方面的感知,打個比方,好的音樂會給你帶來畫面感,好的畫作或者電影會給你帶來沉浸感或者陷入回憶,好的文字會給你帶來呼吸感和節(jié)奏感。這些其實都是調用其他感知形式來為自己服務的案例。還有一種情況是關閉其他感知形式以提升你所需要的強調的感知方式,比如,有人唱歌喜歡閉眼,這就是關閉了強勢的視覺來強調聽覺,喝醉以后的人靠關閉位置感受或者羞恥感受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這些都是我的一些零散的知識被某個概念串了起來,就像笑來說的,只有當你的概念足夠多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它的重要性,某一些小的知識才會被串成一個系統(tǒng),這個時候的你會想法越來越多,視角會更廣,創(chuàng)意也會增加,面對問題的時候不再會被某一個問題困住。這個問題其實在美國的各個家庭中就有體現,從他們的日常詞匯量就可以發(fā)現,中產家庭的詞匯量是比下一階級的詞匯量明顯高的,詞匯量能促使知識和概念的傳遞,就像財富的傳遞。我們的各個學科也是一樣,當你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概念去理解同一件事兒的時候,你的視覺會截然不同,而不再是我們以前刻板學習中的細分,揣測和固定模式。
上周還在一個社群內完成了一次一個小時的關于閱讀的分享,大家反映不錯,公眾號又增加了20個關注,但自己感覺不佳,準備不充分和有一些突發(fā)事件的影響,自己也做了反思,我相信之后會越來越好的。然后就是寫了一堆所謂干貨式的文章之后,也是時候反思自己的寫作風格了,很多朋友反映我的文章太過于理性強調邏輯,顯得有些冰冷和端著,有那種工具書的刻板感,思考下來可能是因為我工具書讀的太多缺少了文學方面的積累了,輸出受制于輸入,導致了以上結果。今年我要改變一下輸入的方式,繼續(xù)提升我的寫作能力,算是2017年的目標之一了吧。
這是2017年的第一篇文章,比較流水賬,干貨不多,不知道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不過現在在我看來,能在短時間內獲取一點點的知識或者概念,就已經非常心滿意足了。2017年你有什么對自己的期望和目標嗎?和我說說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