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多年前悟到不要做自殘成長的蘋果樹,到經歷內外因的刺激而離開,再到這一年的歷程,經歷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
1、不要做自殘成長的蘋果樹
昨天3月3號,是我離開前公司一周年的日子。不由的想起呆在前公司九年的漫長歲月,不由的唏噓。生活似漂浮的船,在歲月這艘大船中日夜兼程,時而偏離,時而平淡,時而感慨。總體來說,在前公司的歲月是在一種相對舒適的區域工作,相對寬松。感謝前公司。
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都是需要經歷一些事情。我特別任性的是在五年前,工作遇到一些變故,我調到一個新的業務部門,業務部門是電子商務領域,我非常認可的業務方向。可惜,在工作的接觸中因為不太欣賞領導的工作風格和為人處事,后得知領導在公司被評為十大惡人之首,而意氣用事的產生了對工作的懈怠,抱著混日子的想法,浪費了大半年的光陰。
就在這樣的心境下,還好我沒有放棄閱讀。有天我看到心理大師武志紅的《7個心理寓言故事》中的一棵蘋果樹的故事,看完后我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誤,我不就像自殘成長的蘋果樹嗎?
故事是這樣, 第一年,一棵蘋果樹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武老師點評這個故事里的幾句話深深的打動我,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的局限和小我,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工作中是不是得到所謂的不公正重要。不可復制的是你的時間和經歷,光陰的流逝遠遠比當下的獲得更為重要。
從那以后,我對自己有了要求,我積極的參與到更多的項目中,也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2樹活一張皮 人活一口氣
前年10月下旬開始,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深深的刺激到我,動了要離開的念頭。我臨時受命,去南昌出差支撐公司中標的一個項目。走之前和BOSS確認過,只是臨時支撐,那個項目缺產品經理。但讓我傷心的那天晚上周四(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周五我就要回深圳,參加周六PMP高級項目經理考試),同事告訴我的話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傻子。同事在QQ上問我:“聽說你離開我們原來的項目了。”我說:“沒有呀,說的只是暫時支撐一下。”同事馬上給了我一個截圖,BOSS下面的助理在項目群里發布說我離開了。
那天我失眠到11點半。接著下周又被叫去南昌見客戶,同時我之前接手的廈門項目大領導有一些新意向的事情要拜訪客戶,也要我參加。我參加完南昌項目的匯報,趕著深夜8點多的飛機去到廈門,落地已是深夜11點多。大BOSS,BOSS也都來了。正事都談完后,我們做下來吃飯。BOSS提起這事,說第一次看我這么生氣和委屈。我回答了一句,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樣?BOSS說自然也會生氣和委屈。
大BOSS是我來公司的第一個領導,兜兜轉轉后升官劃過來管我們這個大業務線。大BOSS親自解釋了下,說是助理的魯莽和溝通沒到位,我也就沒再說什么了。我心理想著,我只是一個想做點事的純粹的人,其它的都不是我能左右的。就這樣,稀里糊涂的,我接受了領導們的安排,同時支撐兩個跨項目。但我隱約感覺到,我原來一個人辛辛苦苦,即兼產品經理又兼項目經理的項目可能會安排給別人,這只是一個過渡。
11月份開始正式支撐新的項目,頻繁的在深圳、南京三個城市輾轉。我們項目四人常常是趕周一最早一班8點多的飛機去到南京,然后周五搭晚上8點多的飛機回到深圳。出差的時候,白天在局方客戶那低聲下氣的工作,晚上回到酒店繼續討論白天客戶提的總總需求,這是我進入A公司最累、最緊張、最難HOLD住的項目,這個項目對公司來說是個空白。
在這樣的超強負荷情況下,我卻落選了職稱晉級,并且果不其然,也明確了要我把之前的項目轉給其他人來接手。如果說五年前自己做了一顆自殘的蘋果樹是個錯誤,那當時我全身心的付出卻換來了前所未有的心寒,我失去了內心的平衡。我的腦海里就只有這個念頭:“樹活一張皮 人活一口氣”,我沒法自己說服自己。
3盡量把自己從恐懼區放到學習區去成長
決定要離開時,內心自然是翻江倒海,自然是無止盡的失眠。很多人包括大BOSS,BOSS都給我講了很多,也告訴了我外面創業公司的種種艱辛,前公司的種種好處。我都聽進去了,但是當自己靜下來的時候,我傾聽到自己想出去看看的聲音。如果5年后再回望,我會還是那個充滿對外界世界的憧憬而內心略有遺憾的人嗎?還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想去遠方但又不敢走出舒適區的懦夫?
于是,我下定決心離開,進入到現實遠比想象更殘酷的創業公司。我所在的IT行業,仿佛給人們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各樣的創新產品以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光怪陸離,但同時我卻沒有料想到,互聯網產品創新之路也走得格外艱辛。前公司是有一半國企基因的,而創業公司的市場化是殘酷無比的。
我將自己置身于學習區和恐懼區了。我依然是那個想成長的蘋果樹,工作中抱著全情投入的念頭。產品這塊相對駕輕就熟, 10月份接手社群運營這個新東西,我也邊摸索中邊學習邊建設。每每看開大會宣講社群的匯報方案時,常常是質疑聲四起。有時,我真想摔開手不做這塊呢,但回頭又想,如果我不去試一下不去盡力,怎么能對得起當初離開的倔強呢?
此外,我重拾寫作的愛好,開通微信公眾號,逼自己日更。白天緊張的投入工作,晚上碼字,日更一個月后,身體明顯受不了了。晚上睡下去,到3點多就自然醒過來,還念叨著明天要寫什么。白天的精力無法集中,嚴重的失眠一周后,我果斷放棄日更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存在著嚴重的精神壓力,潛意識里對新的工作生活有巨大的擔心。今年年初,在一個偶然的下午我收到了原創標的邀請,它對我的意義遠遠不止是一個原創標,而是對我的一種肯定,讓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自己踐行就能達成自己的小目標。既然我已離開舒適區,就要讓自己更好的呆在學習區,減少恐懼區對自己的威脅。
這幾天,關于“華為大力清洗34歲+的老員工“新聞一直在發酵,很不幸我也所處華為的行業,并且我的年齡比34歲還要高很多,還是一名女性。剛開始看這個新聞我更多的是一向來的危機感,但細思想后,我覺得事情是要多角度來看。就拿產品經理做產品規劃來說,年輕人看到的會是冒出來的幾個創新點,就像一顆美麗的蘋果樹一樣。但當有經驗積累的產品經理去看,他會更有全局觀和系統思維,會大概在腦海中規劃目標用戶、市場賣點及產品雛形等,就像一片片的蘋果樹果園。
中年是什么,是曾國藩說的“打掉牙往肚里咽”的隱忍。沒有什么好可怕的,難道有誰可以不到這個年齡就一直呆在青春呢嗎?改變能改變的東西,接受不能改變的東西,這是永遠的生存之道。中年有中年的好處,相比年輕時候的自己,你少了咄咄逼人和任性,你知道了換位思考,你開始了探尋生命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意義。
你惟一能做的不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而是義無反顧的讓自己增值起來,惟有此是硬道理。別把自己放在恐懼區,如果你一直在恐懼區學習,你的精神壓力會很大,整個人的狀態一緊張,自然感悟和理解到的東西都會有局限。你要把自己放在學習區,不斷的擴大學習區的范圍,將恐懼區縮小,在歲月中沉淀下來自己。
上周加入了剽悍一只貓的小灶社群,他推薦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他是這本書很好的踐行者和受益者。基于此,我修正了自己一年的閱讀和學習目標,從2017年2月25日-2018年2月25日完成看產品/用戶體驗/UI、用戶運營/產品運營/社群、文案/品牌/營銷、管理專業領域100本書。同時在此期間,訪談10位比較成功的人士。
生命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擁有,只能經歷了才是自己的。這一周年過得比想象中要艱難,但卻收獲了很多。如果說人生是一場苦修,是一種積淀,愿我永遠保持一顆在路上心態的人,愿我一直都心中一直有蘋果樹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