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翻開《刻意練習》這本書,我是拒絕的,因為它一直在否定“一萬小時理論”。老實說,我不喜歡通過否定別人來凸顯自己的作者,但迫于這本書的高評分,還是耐著性子繼續讀了下去。
慢慢地,我發現《刻意練習》不是想要否定“一萬小時理論”的合理性,而是彌補其科學性。
根據“一萬小時理論”,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從業5年的人并不會比從業3年的人更專業,甚至還會出現專業技能倒退的現象。也就說,技能的提升并不是絕對的時間疊加的結果,而應該是刻意練習技巧并不斷突破的成果。
舉個例子,一個人想要學射箭,他每天對著天空、對著操場瞎射一氣,練了很久,也許只是握著弓箭的手感好了一點,如果忽然給他一個靶子,恐怕很難射中。
但是,如果他從一開始就根據自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射程、確定目標,并在達到目標后不斷增加難度,總結失敗或成功原因,持續改進,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極有可能從一個射程10米的菜鳥變成百步穿楊的高手。
以上例子說明了“刻意練習”的幾個重點:
1. 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合適的目標,不好高騖遠,否則容易打擊積極性;
2. 分階段完成任務,每一階段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及時反饋成果、不斷改進;
3. 勇敢跳出舒適區,不滿足于當前取得的成績,你的潛力是無限的。
當然,刻意練習還需要我們的專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話,用什么技巧也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刻意練習”的前提是專注地練習,“刻意”只是練習過程中的技巧而已,有了它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