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自己的性格比較感性吧。
所以,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總有些自己的感觸。無關(guān)對與錯,僅僅是內(nèi)心的一絲顫動。
兒子已經(jīng)6周歲+,上小學了。
平行梯
平行梯,有的地方叫天梯,就是一把梯子,水平架在一人多高的位置,小孩子用手抓住梯子,一步步通過梯子,到達另一頭。
去年一整年,兒子一步都不能往前,可能是他對高度的恐懼。他胳膊的勁應該是夠的,很可能是手掌抓握的力不夠。
今年,大進步!能完整通過小區(qū)里面的平行梯,還能隔一個通過。
兒子的堅持體現(xiàn)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
今年春天,褪去了冬天的羽絨服,兒子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吊一個了。
一個的意思就是,抓住一根,能堅持幾秒鐘。他同學可是這方面高手,剛認識(2年前)就已經(jīng)能直接通過整個平行梯了。
于是,兒子開始了他的自我訓練過程。一有空,兒子就要去吊一下“橫杠”,兒子叫它橫杠。
兒子的手皮很嫩,當他鍛煉到能過3根左右的樣子時,手上起了硬皮。我告訴他那是繭。他說疼,我讓他休息幾天,不痛了再訓練。
第二天,他還是去吊平行梯了。
第二周,他的手起了水泡,就是我說是繭的地方。其實可能最開始就不是繭,是水泡開始形成了。我讓他休息幾天,他答應了。
不知道休息了幾天,他有開始鍛煉了,可能是不痛了吧,水泡肯定是沒好,因為沒過幾天,他給我看,他的水泡破了。
這回真的得停止鍛煉了,真的痛。
小孩子恢復能力就是強,大概也就三四天,皮長好了。
兒子又開始訓練了。
不記得什么時候,反正已經(jīng)很久了,兒子可以輕松的通過平行梯了。
關(guān)于跳繩和拍球
兒子上大班的時候,老師說要學習跳繩和拍球,為小學打基礎(chǔ)。作為兒子的爸爸媽媽,如果按照現(xiàn)今多數(shù)人家的標準,我們不那么合格。我們沒有教過兒子跳繩和拍球。幾乎可是說是都沒有告訴過他,需要去學習這兩項(我們也沒去搞清楚這事)。
要學就學吧,跳繩他一個都不會,我們接到任務,那也得教,教了半個小時,兒子依然不會跳,我們失去耐心了(值得慶幸的是,我和老婆都沒有發(fā)脾氣,沒有罵孩子),我跟他說讓他自己練習,爸爸小的時候也一個都不會跳,自己慢慢琢磨慢慢學會的。然后就放任他自己練習了。
第二天,他就告訴我們,他最多一次跳5個了,接下來就是13個。這個時候兒子開始嘗試快速的跳,學老婆的樣子,練習速度,我們就發(fā)現(xiàn),他跳得越快,失誤越多,反倒一次10個都跳不了了,我們告訴他,希望他慢慢練習,先慢下來,他沒有理會。
我和老婆觀察了他的動作,發(fā)現(xiàn)每次都是腳勾住了繩子。好,那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讓他把跳繩放下,空跳。做著跳繩的動作,沒有繩。有空就跳,有空就跳。這倒是方便了他,放學路上、走廊、電梯口等電梯的時候。
這一招還真有效。
在那個周末,20個,50個,100多,兒子單次跳繩很快超過了100,這給他帶來了非常大的信心,他的成績跟班里TOP 1在同一個層次了。
也就2到3周的時間,兒子跳繩到了班里面數(shù)一數(shù)二的水平。這個水平肯定是超過了我的水平。
拍球的過程也類似,我們沒有教過他,給他買了個籃球,不是小孩子的那種,NBA皮球。每天放學,都帶球出去拍去,我和老婆有自己的事情,沒有陪他,他自己在小區(qū)里面玩。后來他也練習到全班第一第二的水平。
大師的訓練場
姐姐家的小區(qū)有個小水塘,10多公分的水,種了睡蓮,養(yǎng)了金魚。水塘一圈亂石造景,高高低低,可以當?shù)首幼?,也可當小桌放個水杯、帽子。
對于我而自的身高來講,石頭間大的空隙,一大步剛好可以跨過去,高的石頭借助手也能兩步爬上去。圍繞著水塘的這圈石頭,就成了兒子的訓練場。
兒子繞著這個水塘的石頭一圈一圈的走,我跟在他后面。
有一句沒一句,我們兩個淡淡的聊著天,他汗流浹背,頭發(fā)都濕透了。這是江南海邊的9月份,白天30度,傍晚溫度非常宜人,散散步,是不會熱的。我跟在兒子后面都不熱的。兒子還是一身汗。這是他的訓練場。
第二天,帶姐姐一起加入訓練場訓練。
自行車
去年生日,兒子有了自己的第二輛自行車(好羨慕,我從來沒有屬于自己的自行車,騎車都不是很靈光)。讓他自己練習去掉安全輪騎車,他說不要,不要就不要吧,安全輪裝起來。
今年,他的同學買了自行車,這個同學能騎兩輪的自行車。他原本的兩輪就空下來,好的是這個車非常低,重量又輕,然后我們就給他接過來,讓他學騎。
到樓下,我給他扶著,他往前騎,沒出2米,我就放手了,兒子還在問我有沒有扶著,我滿口答應扶著的扶著的,就這樣他騎了差不多7 8米,也就是直行的一段路,轉(zhuǎn)彎就不會了。兒子下車后,我跟他說了實話,我就扶了2米,你要相信你自己,你騎得很棒很棒的。
沒記錯的話,那是個傍晚,路燈已亮。
然后就是他一個人練習。
第二天星期天,小雨,有點冷。我和老婆繼續(xù)忙著,他一個人穿著短袖,推著自行車練習去了。雨大了,他就推車回來了。
晚上,他發(fā)燒了。原因很可能是白天我們給他衣服穿少了,騎車熱,然后還可能淋了點雨。
兒子進步神速,很快就超越我的水平了。還了小自行車,用自己的半高自行車了。
兒子騎車追求速度,然后我們告訴他,快是一種能力,慢更是一種能力。然后他又練習慢騎,現(xiàn)在,他能夠起著他的小自行車,跟著我們散步,這是他的水平。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