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學堂】長篇連載《辭職》34:那支的沉重簽字筆
馬可
1
大姐走進來,報告了一個“好”消息。
父親的手術準備好了,明天便可以做。
今天要簽字。人家說了,兒子回來了,要兒子簽,閨女簽字不好使。
大姐額上沁出了微微的汗珠。
大姐勤奮,她從不偷懶,這里重活小的時候她是老大盡著干。現在,四個兄弟姐妹,三個都天南海北,留下她,很累人的跑前跑后的,是她。
父母年紀大了,大姐盡孝最多。
父親教學多年,如今落下了不少后遺癥。尤其是自己的后背老是沉甸甸的,很不舒服。
大姐回到家,一吃過飯,父親就喊大姐的名字,大姐一聽到,知道活兒來了。
就開始用手使勁幫父親擰后背,一下,又一下,直到兩個手的拇指和食指沒有一點力氣。
父親半睜半睡,倒很是享受。
父親不喊停,大姐就一直擰。
后來父親的背像板一樣打硬了,在家常常是母親幫他拔火罐兒。一拔一大排。青紫青紫的,父親也不叫疼,還是很舒服。
馬可回到家,也替父親擰過背,也幫父親按摩過胳膊。
不是件輕快活兒。
但是父親有要求,孩子們總是要做。
老人家,就這點要求了,不滿足,說不過去的。
2
現在父親好好兒的,居然要放支架。
放支架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因為在醫院檢查時,醫生告訴他,心臟里面毛細血管有堵塞,其中三個地方比較明顯。
父親和母親問,出現這一情況后果怎樣。
醫生說得輕快,心臟就不能跳動了。
醫生說,現在堵得不厲害,放支架還行,如果再發展得厲害了,到時候想放,來不及了。
這一點,就激發了父親放支架的決心。
當然,還有一點助緣。父親作為退休老教師,大病住院,報銷的比例也提升了,算下來,放下三個進口支架,自己擔負的費用只有兩萬多塊錢。
可以承受。
一是有危險,二是有能力排除。醫生負責手術,經濟負擔又不是很重。
于是父親興高采烈來到醫院,準備接受手術治療。
醫生說,只要一做完,呼吸就通暢多了。
父親等待著。
大姐說,本來做手術不準備告訴馬可的。但是醫生說,這么大的手術,不告訴兒子,不合適。
因為醫生的一句話,馬可才知道了這臺手術。
同時,也是因為馬可知道了這件事,醫生后來很不高興。甚至氣極敗壞地說,馬可一點兒也不孝順。
3
在心臟里面放金屬東西,無論是金的鋁的還是不銹鋼的,想一想,就覺得讓人不舒服。
對于父親的病,馬可見到父親的時候,心里的壓力就少了一半兒。
他沒什么大病,但是身體稍有不適,誰都希望能夠更好,這是人之長情,父親這樣想,沒有錯。但作為子女,我們有什么樣的辦法去勸解呢?
馬可沒有辦法。這個時候,他想到了萬能的朋友圈。
在一個群里面,發現了一條微信。這條微信,講的就是關于心臟中放支架的。
道理很簡單,放支架,是為了把原先變小的部分撐大。
找到狹窄的地方很容易,造影技術現在已經暢通無阻。把變窄的部分撐大,也不是十分復雜,只需要手一按,啪地彈出一個金屬支架,便也做到了。
看著問題解決了,真的沒有后顧之憂了嗎?
那條微信的驚人之處,就在于將一個最完美的理論,說透了背后的種種弊端。
微信的內容是用發展的眼光之后。放支架,首先沒有解決為什么會變窄,這一根本問題。
從這一條上說,它不講究。
第二條,是解決不了下一次的問題。
因為放了一個支架,那個地方變得粗糙,粗糙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堵塞。下一次,怎么辦?放過支架的地方永遠不可能再放第二個支架了。
從這一點上說,支架是禍患。
馬可不是醫生,但看到這則微信,馬上轉到了家屬群里。
現在這個社會,只要你有觀點,總能夠被求證的。
馬可當過記者,有一些醫生資源。
拿出電話,當眾去打。答案在兩說之間。
先問了一個人民醫院的專家,問的心血管內科。內科專家的答案是,放支架沒有必要。至于醫生給馬可說的,已經堵到了百分之七十,再不處理,病情很嚴重的說法。這位朋友給馬可的答案是,那也純屬醫生嚇唬人,人到了血管堵到百分之九十九,他們上了呼吸機,給病人處理的辦法,也是有的,所以不用擔心。
最牛醫院里的人,現在到另外的醫院去干副院長。馬可上次父親身體不舒服,腿長期腫,用什么方法也不見效。
那次來F城,馬可帶著父親去見那位大夫。
不到十分鐘, 看完病,開了藥,幾十塊錢,解決問題。現在父親還用著那個大夫的藥,腿不腫了,情況很好。
因為有了前面的遭遇,后面的信服就成了水到渠成。
馬可不放心,把片子送給了另一位外科的大夫。
這位大夫是全科醫生,一看片子,說立即得做,病灶很明顯了。
至于后遺癥的問題,那位大夫說,喝水都有后遺癥,吃飯也有后遺癥,那就不吃不喝了嗎?
話糙,理不糙。這個時候,就取決于一家人怎么取舍。
4
拍板的事情,不是個好活兒。
父親的病,一家人都關注。馬可是長子,雖然兩個姐姐在上面,做主的事兒,一家人看馬可。
馬可感到了壓力。
一邊是父親希望做,他希望回到幾十年前的通暢情況之下。
希望自己一口氣爬六樓不費勁兒。這種希望有沒有呢?醫生給他說,做了支架之后,情況會好很多。
一邊是醫生的熱情度很高。已經安排好了病房,而且明天手術,只要馬可簽字,一切都不是問題。
另一邊是母親。母親從馬可回來,就沒多說幾句話,只是聽。
聽馬可與大姐交流,聽馬可與大夫交流。
從內心來看,母親也希望快把手術做了,父親身體能夠更好一些。
父親雖然七十多,但是他生活單純,時時處處的做法,都像是個七八歲的孩子。
馬可想,可能與父親長期做小學老師有關。與孩子打交道多了,心智便一直會停留在自己熟知的事情上。
馬可不能再多想了,醫生催了兩遍了。做手術,簽字;不做手術,給話兒。
馬可沒有辦法。自己是長子,還有次子呢。
于是打電話給馬加。
馬加在貴州,已經放學了,在家里看孩子。
馬可接通電話后說:“馬加,父親病了你知道嗎?”
馬加:“知道。”
馬可:“咋辦?”
馬加:“哥,你說。”
馬可:“我說不準才找你的。”
馬加:“做手術,錢準備好了,需要我回去,明天飛機。”
馬可:“不用回來,拿主意,現在。”
馬加:“父親的身體很重要。”
馬可:“所以你的決定是。”
馬加:“父親怎好怎么來。”
馬可:“那怎么好呢?”
馬加:“哥,我離得遠,你拍板,我支持。”
這個電話等于沒打。
馬可掛了電話,醫生還在門外等著。
醫生:問好了嗎?
馬可:還沒有。
醫生:這次讓你回來,是讓你簽字的,你就不能為老爸多想想,給老父親治病,你還這么舍不得?錢是你們四個人出,報銷之后也沒有多少。
馬可:我們出錢,給你心臟里面放上幾個,你愿意嗎?
醫生:你這不是說話。
馬可:所以這事兒很重要,我們需要再思考一下。
醫生:我們快下班了。
馬可:你們先下班。
醫生:沒有定下明天的事,我們不能下班。
馬可:那你耐心等一下,我們馬上決定。
醫生:那快點。
5
病在誰身上,還得聽誰的。
馬可問父親:爸,你說咋整?
爸:這,我可不知道,不懂。
馬可:媽,你說呢?
母親:我們要知道,還叫你回來做什么?
馬可:大姐,做還是不做?
大姐:你要不回來,我們早做了。但你一放那視頻,又聽你們那里大夫的建議,我也說不準了。
馬可看著一圈自己最親近的人。
這一刻,病房里很安靜。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躺在各自的病床上,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直著耳朵,聽著事態的發展。
病房門口,醫生拿著簽字夾,穿著隔離衣,在等一個準信兒。
馬可:爸,咱們這樣,你看中不中?
爸:什么?
爸提高了嗓音,他本就聽不見,這個時候,他目光盯著母親。
母親:你別亂問,孩子還沒說結果呢。
馬可:手術做了,結果好,也有可能還不如現在。
母親:嗯,是這樣。
? 馬可:現在爸沒什么大問題,上哪里都能去,而且也沒有什么大礙。
? 母親:嗯,就是。
? 馬可:現在爸也七十多了,人上了七十歲,再去折騰,危險系數很高。
? 母親:嗯,可說呢。
? 馬可: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拿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去賭一個無病無災的現在呢?
? 大姐:那要是父親出了什么問題呢?
? 馬可:沒聽大夫說嗎?人堵到昏迷,上了呼吸機做支架,也不晚。
? 母親:那咱就再等等?
? 父親:你說什么?
? 母親:你先別說,我們正商量著。
? 父親:我聽你的,你說咋辦咱就咋辦。我沒意見。
? 母親:放心吧,出不了人命。
? 馬可:那就咱求個穩妥吧。
? 母親:我看行,咱們老家,鄰居胖妮的老伴,也是心臟不好,做了手術,放了支架,結果怎樣?沒出半年,人走了。
? 父親:你說財寶?
? 母親:這你咋聽見了?
? 父親:我,他的事兒我知道,好歹不要成了那種情況。
? 母親:所以給你仔細商量呢。
? 馬可:那咱們還是手術暫緩吧。
? 大姐:我覺得也是。
? 母親:那只能這樣了,讓你白白跑了這么遠。
? 馬可:看你說的,只要父親身體好好的,不用做手術,免了身體的一個傷害,我再跑幾趟也愿意。
? 醫生:那意思就是你們手術不做了唄。
? 馬可:是的,暫時不做了。
? 醫生:那你簽字,家屬放棄手術治療。
? 醫生遞過了本子。
? 理講通了。但是看到這個本子,馬可心里突然就跟壓了千斤重擔一樣。
? 但是狠狠心。一落筆,字簽了。
? 馬可猛地把筆扔在了托盤上。醫生頭也不回走了。
? 馬可知道醫生心生不滿。
? 醫生前期做了動員,一家人都同意做手術了。馬可一回來,醫院沒了六萬元的收入,不滿也在情理之中。
? 馬可心里的石頭剛落地,電話來了。
? 通知馬可返F城。
? 回去的這條路,與來時一樣長。
? 但回去之后的那道門,打開了另一個馬可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