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開車途中,聽起了《蔣勛七講》中的第一講,每天留出18分鐘來讀詩。
于是,我聽到了這首月圓夜,蔣勛讀的詩:
《愿》
蔣勛
我愿是滿山的杜鵑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愿是繁星
舍給一個夏天的夜晚
我愿是千萬條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愿是那月
為你 再一次的圓滿
如果你是島嶼
我愿是環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
我便是輕輕吹拂的風浪
如果你遠行
我愿是那路
準備了平坦
隨你去到遠方
當你走累了
我愿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棧
有乾凈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夢
我就是你枕上的淚痕
我愿是手臂
讓你依靠
雖然白發蒼蒼
我仍愿是你腳邊的爐火
與你共話回憶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應和你的歌聲
你是淚
我是陪你的星光
當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我便成塵
如果啊!如果——
如果你對此生還有眷戀
我就再許一個愿——
與你結來世的因緣
每聽他讀一次,我都會哽咽,尤其是當讀到最后一句:與你結來世的因緣。
是因緣,亦或是姻緣?
或許當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想到的總是愛情吧。
但蔣勛先生的解讀,卻讓我對這首《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是一首更適合在月圓夜讀的詩,“圓”或者是“愿”,同音不同聲,但都代表著希望和美好。
當我們把視野放到一個硝煙彌漫的戰后,當我們把視野放到一個尋找失散的孩子而迷茫絕望的母親,當我們把視野放到一個沒有了親人只能被寄養或者送去孤兒院的娃娃……
再去理解這首詩的意境,又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如果你對此生還有眷念,我就再許一個愿,與你結來世的因緣。
或許今生你我無緣,或許因為戰亂,因為意外,你我再也不能見上一面。
或許你我今生緣已盡,或許你我就此失散,或許你我再也說不上一句話,也道不出那句想念。
但……
在心中,那最深的存在,一定有一份希望,有一份想念,有一份愛和牽掛……
來世,你我再結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