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遷善究竟是什么?
其實,心態遷善并不是一項單獨的技能。它來源于教練技術,是教練四步技巧中的一步。
至于什么是教練技術,我以后會專門寫一個系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自己了解,推薦閱讀《高績效教練》,作者約翰?惠特默。
教練四步技巧是哪四步技巧?
理清目標,反映真相,心態遷善,行動計劃。
一、理清目標
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
就像本屆里約奧運會,在賽場上,運動員的目標,就是拿金牌,而教練的目標,是幫助運動員拿金牌。
也就是說,教練的目標是幫助運動員實現目標。
所以每當有運動員拿金牌的時候,我們除了看到運動員的拼搏,教練在背后的付出,同樣功不可沒。
可以說,人沒有目標,是很難獲得真正的自由的。無頭蒼蠅式的亂竄不是自由。
人生有太多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目標不清晰,就會猶豫不決,空把注意力和時間浪費在“南轅北轍”的事情上面。
所以,理清目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二、反映真相
人為什么發明了鏡子?
因為人想看清自己。
但你要知道,
其實很多時候,人是看不清自己的。
人都是自以為是的,沒有一個人不相信自己的眼光,沒有一個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覺和判斷。
比如:有的人認為自己是個負責任的人,但在周圍人眼里大家都覺得他很自私,只顧自己。
但是周圍人一般都不說,免得得罪人。
現在如果這個人就是你,你很想改變自己,你該怎么辦?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答案是:
你需要一面鏡子。
一面可以真實反映你客觀真相的鏡子——愿意指出你缺點的人。
可又有誰愿意冒著得罪你的風險去指出你的錯誤呢?
很少。
怎么辦?
做一個謙卑的人。
謙卑使人備受幫助。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經驗。
當別人指出你的錯誤(相當于給你照鏡子),你要先接受,然后謝謝人家,最后自己一個人消化吸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而不是和別人爭得臉紅脖子粗,證明自己是對的,不允許別人質疑你。
我們經常有這么個場景:
某人提出某個idea,然后來了一句:“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見的,盡管說!歡迎批評指正。”
然后真有人提出異議,而且不止一個。(正常的工作交流,不是刻意針對誰。)
提出idea的那人,開始還好,后來臉都僵硬了。
這種就是假謙卑(謙卑通常會留給人好印象,是有好處的,所以人們普遍表現得比自己實際上要謙卑一些)
我們不要這種謙卑,我們要源自內心的謙卑,不是嘴上說出來的的謙卑。
一個人信仰什么,他的價值觀如何,你完全只需要看他怎么做。
至于他怎么說,一點也不重要,聽聽就好。
一個男人說自己是個顧家的人,家庭對他是第一位的,但他卻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把工作帶回家,完全忽視了妻子和孩子的感受。
那么家庭對他一定不是第一位的。
可笑的是,如果妻子因為丈夫只顧工作不顧家庭和他發生爭執,這些男人絕對會說:“我這么做,全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和孩子。”
這句話聽上去和就像:
“我紋身、抽煙、喝酒、說臟話、泡吧,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好吧。
反映真相是具有挑戰性的,它需要你敢于去面對一個不太美好的自己。
三、心態遷善
我們今天的重點。
這看起來是個感性的心理上的問題,但實際上是個理性的技術性的問題,但:
技術性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方法解決的。
我們常說:信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下面我們來看個實例:
我以前上班經常遲到,因而也經常被領導扣工資,一次一百。(遲到扣錢,這是結果)
我也是個窮小子,哪經得起這么扣,我就決定早起,讓自己時間寬裕。(早起,這是行為)
一開始還很好,做到了,但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過了十來天,我就蔫了。
”再睡會兒“、”我好困啊“、”妹的,上班真煩“、”替別人打工真他媽苦逼“……
這些都是我在床上爬不起來時腦子里對自己說的話。
毫無疑問,后來我又開始遲到了。
于是我開始教練我自己。
我用了下面這套對話工具,需要的朋友可以截屏保存一下。
為改變目前的情況,你能做什么?
還有呢?
哪一種選擇你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如果……,會發生什么?
還有呢?
現在你覺得你采取……這項行動的可能性有多大?按0~10打分。
如果讓你調整一件事,可以提高你這項行動的可能性,你愿意調整什么?
還有呢?
現在你覺得你采取……這項行動的可能性有多大?按0~10打分。
我開始問我自己以下問題,并認真回答。
問:為改變目前的情況,你能做什么?
答:早起
問:還有呢?
答:租個離公司近的房子
問:還有呢?(注:一定要至少問兩次“還有呢?”,人都是有惰性的,想到一個就不想動腦筋了。)
答:買輛汽車
問:哪一種選擇你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答:早起(因為買不起車,租不起地段好的房)
問:如果早起,會發生什么?
答:不遲到,不罰款
問:還有呢?
答:會很辛苦
問:還有呢?
答:可以從容吃早飯
問:還有呢?
答: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
問:還有呢?
答:可以避開上班高峰期,不被堵車影響心情
問:還有呢?
答:可以步行去公司,當作鍛煉身體
問:還有呢?
答:可以從容開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問:還有呢?
答:想不出來了(注:這里要一直問到想不出來,才停止問“還有呢?”)
問:現在你覺得你采取早起這項行動的可能性有多大?按0~10打分。(注:低于5就是做不到,高于7基本能做到,5到7也當作做不到。)
答:我覺得可能性為6
問:如果讓你調整一件事,可以提高你這項行動的可能性,你愿意調整什么?
答:多設定幾個鬧鐘
問:還有呢?
答:晚上多喝水,被尿憋醒
問:還有呢?
答:不熬夜,早點睡
問:還有呢?
答:給自己獎勵,不遲到省下來的100塊錢隨便花
問:還有呢?
答:想不出來了(注:這里要一直問到想不出來,才停止問“還有呢?”)
問:現在你覺得你采取早起這項行動的可能性有多大?按0~10打分。
答:9分
OK,以上就是我心態遷善的過程。
從原來的
“早起是為了上班不遲到,不罰款。”(被動式的,不對自己負責,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公司領導主宰)
到后來的
“早起可以做很多自己的事,對自己有很多好處,順便上班不遲到。”(主動式的,對自己負責,人生在自己手里)
當一個人處于一個組織中時,他可以有不同的想法,為工資工作,為老板工作,為社會工作,為自己工作,每一種想法都是合理的,但每一種想法其對應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要先確定你要什么結果,也就是理清目標,然后以目標為導向,使用上面這套對話工具,遷善心態,進而有效改正行為。
不遷善心態,強行改正行為是可以短暫見效的,但也是難以持續的,就像我上面講的自己為了不扣工資早起失敗的經歷。很多人發狠堅持過寫作,最后都不了了之,這也是強行從行為層面改變,很難做到。
心態遷善就說這么多,上面那套工具,在任何場景都可以用,你要不斷挖掘自己,學會自己給自己遷善心態。
我這里還有很多心態遷善的對話工具,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想要,可以私聊我,我會發給你。
四、行動計劃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沒有踐行,我們就會像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里說的那樣:
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追求舒適是人類的天性,人都有懶惰和拖延的習慣,但我們想要達成目標,就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所以,我們要每天不厭其煩地寫當天的行動計劃,越詳細越好。
那么行動計劃到底怎么寫呢?有什么技巧?又有哪些坑呢?
這些其實都是時間管理當中的內容,推薦各位朋友閱讀《時間力》,作者博恩?崔西。
我實踐時間管理已經有5年多,以后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給大c家。
好了,今天就討論這么多,祝各位愉快